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岑参两度赴西域公职,写下大量诗篇,他在诗中不仅交代了自己和府主高仙芝、封常清及继任的赵玼(泚)的关系,还多次写到了与自己共事的很多同僚,其涉及幕府人物之多、叙及交往细节之详,在亲历西域的诗人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王士禃、赵执信交恶真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士禃是清初诗坛领袖,其诗歌刨作和诗学理论影响巨大,被奉为康熙诗坛的"一代正宗".赵执信是王士禃甥婿,他著<谈龙录>攻讦王士旗,遂使"王、赵之争"演为清代诗学一大公案.前人对"王、赵交恶"多有探讨,但歧说纷纭,莫衷一是.依据新发现的<赵执信与王渔洋信札>,可以考知"王、赵交恶"真相,结合这封信读<谈龙录>,能够使人更准确地理解赵执信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笔下的赵姨娘和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是两个"坏女人"的典型,但她们并非生就的恶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常人各种需要的严重缺失与匮乏是导致人的心理扭曲、人格丧失和行为变态的重要原因。由此看来,赵姨娘和曹七巧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她们正常人生需要的缺失与匮乏所致。在这个意义上说,赵姨娘和曹七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女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悲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一、"屁股":从"偷窥"事件的关键词到语篇的"性符号" 余华小说<兄弟>中所描述的"偷窥"事件对应的语篇区间是1-2章,具体情节是:十四岁的李光头在厕所偷看隔壁间女人的屁股,被赵诗人抓住.接着赵诗人、刘作家不厌其烦地押着李光头进行没完没了的游街.等到李光头终于被带进派出所时,民警们一拥而上审问的兴趣点却是李光头掌握的"屁股"秘密.  相似文献   

5.
赵抃出身"小吏世家",27岁中进士而踏上仕途。在地方官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尤以治蜀著称,入朝任御史后,"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晚年优游山林,退居故里而卒。在《宋史》中,赵抃与包拯同传。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边界在理论上是清晰的,而借用了考古学的"文化"概念的历史地域文化或地域历史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则表达了稍显杂乱的交叉,并且许多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或者混乱.文章对赵文化的概念的界定、它和"燕赵文化"、"燕文化"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赵文化的上限与下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李瑞豪 《殷都学刊》2007,(4):112-117
蒲松龄与齐鲁诗坛的诗人交往很多,但很少受他们的影响,他认为写诗是"风雅"之事。蒲松龄的诗歌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但现实主义精神过强,自我形象很突出,与当时风行的"神韵说"背道而驰,却契合了"神韵说"的反对者赵执信的诗论。王士禛并不奖掖蒲松龄,赵执信与蒲松龄也没有交往。蒲诗远离了齐鲁诗坛,以极强的现实关怀消解了《聊斋志异》的浪漫抒情。  相似文献   

8.
赵抃与曾巩的交谊,前人很少言及。本文就赵与曾巩的现存诗文,对他们之间的交游作了大略考察,从而大致勾勒出了赵、曾交游的基本轮廓:赵初知杭州、赵抃知青州、赵致仕之际这三个阶段是赵、曾交往较多的时期;他们交往的基础,是在于政治与文学上的同气相求;而他们交游的主导方面,乃是赵抃在品行与政术上对曾巩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光勇  马婧贤 《理论界》2010,(5):153-154
本文在对赵文化的内涵及界定的基础上,论证赵文化与邯郸成语典故的深层关系,对反映赵文化的邯郸成语典故进行分类、归纳,试图从邯郸成语典故的来源分类来研究探索成语在赵文化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冯小红  刘书增 《河北学刊》2012,32(3):225-227
先秦赵国代地民风呈现"剽悍"特征,在赵文化区域内独树一帜。代地的剽悍民风缘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强悍本性,并与该少数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有关。进入战国后,由于赵武灵王在代地推行"胡服骑射",其民风的剽悍特征得以存续。  相似文献   

11.
王子今 《人文杂志》2008,3(2):136-142
<史记>记述,白起在长平围攻赵军主力,"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终于败降;宋义救赵,在即将与秦章邯、王离军决战前,"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向刘邦投降.秦史中三个重要事件都出现了"四十六日"的历史记录,似乎并非巧合.考察宋义"四十六日"事及子婴"四十六日"事,可以发现颇多疑点.联系以秦地为背景的传说中也有"四十六日"情节,可以推知<史记>"四十六日"的记载应有某种文化象征意义.在当时人的意识中,"四十六日"是显示"天道"确定的规律性季候转换的时段,是盛衰转换的过程,也是生死转换的过程.司马迁"四十六日"的记述,似暗示"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作为潜意识的某种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谢谢赵老师、温老师,还有各位。温老师的提纲中特别重视"现代化"的问题,涉及基督宗教和儒学对"现代化"挑战的回应。在这里,我就按照赵老师的安排,接着他的话题,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做一个初步的、宏观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贾府里的"万人嫌"--论赵姨娘的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姨娘是贾府里一个不受任何人欢迎的"万人嫌".其性格特征是言语俗恶,爱挑唆生事,欺下凌弱,愚蛮粗野.形成原因主要是她猥琐不堪的人格所致.其形象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于反映了封建贵族家庭的嫡庶之争的现象和本质,揭露了宗法社会一夫多妻制的弊端.赵姨娘的形象表明了曹雪芹的善恶观和正统的嫡庶观.  相似文献   

14.
赵园 《社会科学论坛》2005,(13):109-124
主持人(王光明):今天,我们"人文论坛"很高兴地请到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赵园教授来给我们做"师道与师门"的学术报告.我对赵老师的研究比较关注,从80年代初的<艰难的选择>开始,我买过她的很多书.  相似文献   

15.
王士祯、赵执信关系考辨彭玉平考察文人间的关系,不啻为了解当时的文学实际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清代的王士祯和赵执信就为我们的这种考察提供了一个机会。王渔洋和赵执信之间的关系,因赵著《谈龙录》一书而由若隐若现渐趋明朗。赵执信在序中曾直言不讳地说:他与王...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中,赵姨娘的悲剧是双重的,她首先是封建社会妻妾制度的牺牲品,同时又是一个在人格上有着很大缺陷的人,糊涂昏聩、无事生非、愚蠢颟顸使赵姨娘成为一个既可怜又可厌的悲剧人物.探春虽然"才自精明志自高",但庶出的现实又使她高雅不俗的心灵羁绊在世俗的泥潭中而苦恼、逃避、挣扎,成为封建嫡庶制度的牺牲品,这是探春最无奈的悲剧.更不幸的是,为了逃避庶出的现实和宣示自己主子小姐的身份,她极力摆脱、疏远与赵姨娘和贾环的联系,这又使其陷入了心灵扭曲的另一重悲剧之中.  相似文献   

17.
赵梅林 《家庭科技》2014,(8):F0004-F0004
赵梅林.字维泰.江苏沭阳县人。国家高级美术师.副教授.中央电视台央视书画院推荐画家.故官博物馆紫禁城书画艺术协会理事擅长大写意花鸟画、书法、篆刻.属于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家.能把深厚的书法、篆刻技法渗入画法之中.风格率真豪放出版《赵梅林画集》《赵梅林书画篆刻集》《中国美术家·赵梅林国画作品专集》等多部个人专辑。  相似文献   

18.
由邯郸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先秦史学会联合主办,邯郸市社科联和河北省历史学会承办的“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全国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就赵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一、关于赵文化的特点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认为,赵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赵氏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赵文化的精神表现为:首先,它是开放的文化,是多区域文化接触的结果;其次,它是进取的文化,是不同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9.
民初唐绍仪内阁中的同盟会阁员,历来史家均认为有五人,即国务总理唐绍仪、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后由王正廷暑理)、司法总长王宠惠。但从笔者接触的资料看,同盟会籍的阁员不止五人,还应有内务总长赵秉钧。1912年6月15日,唐绍仪因不堪袁世凯的专擅而潜定天津,此后,蔡元培、宋教仁等同盟会阁员也联袂辞职,而赵秉钧却未辞职。《盛京时报》1912年7月5日报道“赵总长不辞职之理由”时称:“内务赵总长亦同盟会分子之一,此次同盟会国务员辞职,赵总长不在其列。闻其理由,系赵总长受职在前,入会在后,故不必与其它国务员(以同盟  相似文献   

20.
冯班诗学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但诸多学者往往将冯班的影响局限于"虞山诗派"和吴乔、赵执信等诗人,而未注意到何焯。为此,本文主要从对晚唐诗风的赏评、对评点方法的继承等方面,论述何焯对冯班诗学的接受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