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船山四书学著作与《船山经义》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山四书学著述主要有<四书稗疏>、<四书考异>、<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四书笺解>等.根据所考,正其名定其时,以为已佚的<四书详解>和<四书集成批解>其实分别就是<四书训义>与<四书笺解>;并且,各书成稿有一个从<稗疏>到<考异>,进而<读四书大全说>,再到<四书训义>、<四书笺解>的先后秩序问题.是故,可知有二:其一,船山治学其学深博无涯,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汉学与宋学兼治,言必征实,义必切理;其二,船山四书学著述可分为早年、晚年两个时期区别对待.此外,对与船山四书学思想颇有关联的<船山经义>之内容和写作时间也作了细致考订.  相似文献   

2.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3.
<太平御览>卷四百三十七所引<越绝书>佚文与<吴越春秋>中记载的要离折辱椒(菑)丘的故事在主体框架、具体细节上都有极大的相似性,两者具有明显的前后承继关系.因此,在分析<吴越春秋>中的要离故事时,必须将<越绝书>佚文纳入考察范围.  相似文献   

4.
朝鲜学者丁若镛所撰<梅氏书平>一书是专门考辨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一部力作,在古文<尚书>考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若镛书中首先确立了考辨古文<尚书>的逻辑基点,即重新考证历史上的孔壁古文<尚书>,然后以此逻辑基点来平议东晋梅赜所献二十五篇古文<尚书>的真伪.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丁若镛发现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与孔壁古文<尚书>不仅篇数、篇名不符,而且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亦有出入.丁若镛由此推论,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并非孔壁古文<尚书>.这是丁若镛考辨古文<尚书>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5.
<天津新县志>载"津人之善医者"蒋仪著有<医镜>和<药镜>两书.然经考证,<医镜>乃明·王肯堂所著,蒋仪只是校订刊刻.而名为蒋仪者有二,一为明末清初浙江职业医家;一为隶天津卫军籍的明代进士.<药镜>乃浙江医家蒋仪所著,而非津门进士蒋仪所著.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天津新县志>为首的诸家著述未加详考,将两个蒋仪混为一谈,乃致百年之误.  相似文献   

6.
以辑录<翼教丛编>闻名的苏舆著有<春秋繁露叉证>一书,专揭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春秋董氏学>诸书中的"诧异"之论,力图恢复董仲舒思想的真实面貌.是书力主<公羊>学说,但能以一种比较平实理性的态度,超越门户之见,但凡是合理的说法,无论是古文经师,还是今文经师,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宋学家,皆摭取其说,无所排斥.甚至时于以谶纬附会为说的纬书,他也能吸收其中的可取成分,来作为注解董子思想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收录了元周德清编撰的<中原音韵>一书,并进行了重新点校和整理,但是其中存在不少标校失误的地方.略举五则.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尚书新义>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诸家所引,58条可与诸家所引相互参正,其中159条不为历代<尚书>家引述.  相似文献   

9.
我校古籍研究所将部分科研成果编为《文史新探》一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1988年2月出版。包括以下篇目:姜亮夫:《<尧典>新议》,刘操南:《太史公书春秋十二诸侯史事辑证自序》,徐忠良:《金城公主入蕃和亲有关年代考辨》,徐规、包伟民:《<石林燕语>订误》,沈文倬:《日本尾张藩刻本<群经治要>载<孝经>郑注与我国群籍所引佚文之异同》,方建新:《对台湾宋晞先生所编<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一书的几点意见及勘  相似文献   

10.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巩精于经史儒学,文学修养深厚,生前享有盛名,身后也备受推重。曾巩年谱,南宋朱熹首撰。他根据曾巩的有关集子、宋史及他书旧闻,编成《南丰先生年谱》一卷,但是其谱未能流传下来,仅存谱序。后又有清人姚范编《南丰年谱》一卷,杨希闵编《曾文定公年谱》一卷、孙葆田的《曾南丰年谱》(抄本)等,但大都仅具轮廓,学术成就不大。三十年代,王焕镳先生编撰了《曾南丰先生年谱》。此谱纂结甚详,但也存在不足,如谱主活动的历史背景不充分,有关谱主的文学活动也不尽完善,并有一些…  相似文献   

11.
黄景春先生<中国古代小说仙道人物研究>一书篇制鸿大,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编.绪论以简要精炼的语言勾勒了道教的兴起发展,以及古代小说的文体演变,为后文叙述廓清了概念.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署唐人刘肃撰的书籍,今传世者有<唐世说新语>和"<大唐新语>"两种,但二者内容相同,显是同书异名.那么,此书之原名是<唐世说新语>抑或是<大唐新语>?迄今为止,一般均认为<唐世说新语>为<大唐新语>的异名.但是,经笔者考察论证,现所存显然是<唐世说新语>,而<唐世说新语>实是明人伪造的一部书,并非刘肃原撰的<大唐新语>.  相似文献   

13.
清代沈涛的<说文古本考>虽非研究<说文>逸字的专门之作,但其补充<说文>失收的逸字凡141个,数量可观.在详细考察所补逸字的基础上,总结其考证条例有二:一、根据<说文>本书和他书的说解作为内证增补逸字:二、利用他书引用<说文>的异文作为外证增补逸字.进一步利用后世发现的沈涛所未见及的前代典籍印证<古本考>的结论,认为<古本考>方法可行,征引资料丰富,考证翔实有据,因而结论大多可信.尽管在过去学界对<古本考>很少关注,但事实已经证明它的价值不容忽视.沈涛的研究方法将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他的研究成果是<说文>校勘和大型辞书编纂的有益资粮.  相似文献   

14.
<管锥编>是钱钟书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学界对<管锥编>的主题形成了多种观点.客观认识<管锥编>主题既关乎对<管锥编>学术价值的认识正确与否,也影响从中获得启示的深广程度.比较学界关于<管锥编>主题的几种观点,结合对钱钟书学术思想、对<管锥编>内容和形式方面特点的分析来看,<管锥编>的主题是探究人类本性、探究人类生命整体.尽管<管锥编>只是以"管窥"、"锥指"的"札记"形式记录阅读中的生命感悟,但由于每一则各不相同的内容诠释了人生的不同方面,全书成百上千"则"有关生命的内容就"逼近"了对人类生命整体的认识,<管锥编>的认识价值亦由此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审慎、深入的分析,认为王俭<七志>有两个附录,一个附录是"所阙之书",另一个附录是佛经、道经.并指出,<七志>原书正文"七志"部分为三十卷,附录为十卷,两者共计四十卷.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公布的楚简<诗论>,已经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外学者对<诗论>的作者,篇题,原简形制以及编联,所涉及的<诗经>篇名,文字释读,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诗论>将对新世纪的学术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26年1月,蒋光慈的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而时人对这篇小说的评论,方铭所编的<蒋光慈研究资料>中只收录了杜俊东1927年11月2日和28日发表在<世界日报>副刊<骆驼>上的<读<少年漂泊者>>一文①.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试笔>是平时信笔所书,后人摭集其手迹面成.<试笔>包括诗、文、书、画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了解欧阳修文艺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试笔>的流传及成书进行详细考辨,纠正了前人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9.
<素问>与<灵枢>组成了<黄帝内经>.<素问>成书年代,古今争议颇多.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最快,它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也最显著.从词汇史角度对<素问>进行考察,可以为判定其成书年代提出一些证据.  相似文献   

20.
《鹖冠子》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诸子中,<鹖冠子>一书的命运可谓最为乖舛.自从被柳宗元斥为伪作以后,这部书就很少受到关注,直到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鹖冠子>才得到公正的评价.但是,这部书在先秦诸子中的归属仍颇有争议.从目录著作和<老子>、<黄帝四经>、<鹖冠子>中"道"的一脉相承的联系两方面,可以看出其属于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