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步骤的加快,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为此连云港积极构建沿桥区域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了港航、铁路、企业联合优势,对服务沿桥区域经济产生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沿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物流意识薄弱,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阻碍了陆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立权威的大陆桥运输国际协调机制,从国家层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把大陆桥运输通道的建设和多式联运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措施,促进沿桥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构想,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宁镇扬经济板块整合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实施,在交通、信息、制造、商贸、服务、科教文卫、管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当前,应制定规划,建立协调制度,注重市场作用与政府推动的协调统一,打破要素流动的桎梏,培育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经济板块的形成和壮大。  相似文献   

3.
省域经济洼地地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板块和关键区域。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从战略角度审视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基础,并提出淮安在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层面上两个维度的发展定位和三个方向的发展路径。通过纵向融入京沪高铁和京杭运河两条复合发展轴,横向建设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打造苏皖在江北地区的跨界合作示范区等战略,推动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建设和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借助大陆桥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阐述了服务好大陆桥沿线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是连云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分析连云港服务大陆桥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用好用足国家发展政策,举全市之力服务大陆桥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淮海经济区是一个由苏北、鲁南、豫东、皖北构成的省际边缘区。其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板块经济现象,四大板块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和复杂的竞合关系。从发展差异看,苏北和鲁南经济发达,属于强势板块,豫东和皖北经济落后,属于弱势板块。从竞合模式看有三种类型:一是苏北与鲁南间属于强强竞争型;二是苏北与皖北、苏北与豫东、鲁南与皖北、鲁南与豫东间属于强弱竞合型;三是豫东与皖北问属于弱弱竞争型。研究表明,良好的竞合关系有利于板块经济的优化整合,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据此,提出了优化淮海经济区的具体路径:通过多极联动优化空间结构,通过强化分工规范竞争秩序,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板块整合。  相似文献   

6.
跟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世界潮流,跟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进程,中国目前应当抓紧开发海域,整合为新板块,并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海洋经济开发专项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有鉴于此,必须对整合海域为新板块纳入国家区域开发总体战略进行定位论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资源丰富 ,但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 ,人才比较缺乏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这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但同时大陆桥的两侧却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 ,因此加速对大陆桥沿线的开发和开放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带 ,并有可能将之变成我国的国际性、开放型交通、经济走廊。对于西部地区 ,尤其是西北地区要以陆桥沿线地带为发展轴心区 ,以沿桥的大、中城市为增长核心 ,充分利用陆桥的整体优势 ,搞好东西的双向开放 ,扩大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 ,努力使大西北成为我国陆桥经济带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陆桥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阐述了建立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警惕的灾害,分析建立灾害预警机制,保障大陆桥健康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绿色大陆桥理念,共建生态文明;建立大陆桥区域环保共同体,保障陆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略论陆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人才比较缺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这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但同时大陆桥的两侧却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因此加速对大陆桥沿线的开发和开放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带,并有可能将之变成我国的国际性、开放型交通、经济走廊.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要以陆桥沿线地带为发展轴心区,以沿桥的大、中城市为增长核心,充分利用陆桥的整体优势,搞好东西的双向开放,扩大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努力使大西北成为我国陆桥经济带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陆桥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举措。辽宁要构建区域经济三大板块,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扩散功能。  相似文献   

11.
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江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如何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描述江苏苏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在新一轮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实施进程中,沿海区城经济合作应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城市为中心,以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等交通干线为轴线,以构建沿海产业和生态长廊为切入点,按照城市群、产业带和港口群三位一体的联动开发模式展开,实施三环联动、资源整合、联合营销和可持续发展的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的江苏省经济发展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EA模型对江苏省13个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定量揭示不同城市投入产出的效率的差异,反映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根据模型计算结果,针对资源DEA无效的8个城市,可适当减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员比例,同时发挥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对外加工贸易,从而提高江苏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大学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机遇和挑战,战略规划作为大学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对促进大学的发展举足轻重。地方高校的战略规划可以从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中寻找切入点。以江苏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规划为蓝本,地处江苏北部沿海重镇之连云港的淮海工学院以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己任,积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努力探索以创建“江苏海洋大学”为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在苏北地区成为具有较为鲜明的海洋特色、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高校。  相似文献   

15.
渝万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形成渝万"一小时经济圈",促进重庆都市圈与万州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阐述了建设渝万高速铁路的经济意义和作用,系统论述了渝万高速铁路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京哈--京广铁路线、沿海经济带、乌鲁木齐至广州的铁路线和黄河、长江、珠江以及京包--包兰铁路线正好形成"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实行"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不仅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度的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区域内外部的合作等措施来促进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的尽快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框架,从产业、要素、技术、制度等层面分析了苏中地区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与瓶颈制约,并阐述了交通格局变化、区域发展重点转移、加入世贸组织等对21世纪初苏中地区比较优势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从产业提升、生产力布局调整、公共品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进一步加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亚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尚缺乏一个约束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中日韩三国出现广阔的经济合作前景:东北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经济体之间互利互补,各具不同的需求和比较优势。东北亚地区初步具备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条件和可能。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资本国际化流动速度在不断加快。以江苏沿海地区1991—2008年GDP和FDI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如何让外资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