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波及的地域最广,付出代价最大的战场之一,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开战最早。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撕毁“九国公约”,置世界舆论于不顾,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开始实施其“基本国策”,比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挑起欧洲战争整整早了8年时间。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把侵略触角伸向关内,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制造“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完全殖民地,而…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同日本法西斯之间的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中间从未停止过的反法西斯战场。长时间内,中国人民在亚洲大陆承担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责任,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我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和宣传不够,国外一些历史学家或由于对中国抗战的情况不够了解,或囿于某种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持否定态度。或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单纯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孤立的局部的小战争;或曰中国军队几乎没参加过什么大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后期的豫湘桂会战是日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态势后,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出现了大败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整体局势好转,各主要盟国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中国战场上却出现大规模溃败的局面,确实显得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战斗力低下所致,这固然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其失败,但是全面来看的话,至少有一个疑问无法解释,日军为何不集中力量进攻重庆?以当时日军投入的作战兵力,如果国民党军队如此不堪一击,那么重庆应该也是唾手可得的,毕竟灭亡中国比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要有用得多。由此而观。将豫湘桂会战的失败归结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是不全面的,它应该是多个因素共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东方战线上以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经八年浴血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最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云南人民用自己的血汗筑成了滇缅公路,打通了国民党统治区后方的国际通道;在滇西沦陷以后,又奋起打击日本侵略军,并支援和配合中国“远征军”对日军的反攻,取得了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的民族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不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并给以日本法西斯严重打击,使之无法集中兵力向北进攻苏联和向南同美英等国进行决战,从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进程,发挥了影响全局性的作用。中国抗日战场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抗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一、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 日本准备侵苏蓄谋已久,但却始终未能实行,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它之所以拒绝德国提出的关于出兵从“满洲”打进西伯  相似文献   

6.
“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得到了宜昌战场正面作战的直接配合,而百团大战对敌交通干线的凌厉攻势又沉重打击了日军,吸引了日军兵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百团大战使日本被迫放弃对中国的速决战略,从而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发动。百团参战并非事先确定,而是大战发动后才形成的,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有着抗日的高度自觉性。对百团大战应分阶段考察,前两个阶段系战役进攻,第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反“扫荡”作战  相似文献   

7.
也论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被压迫的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中间从未停止过的战场。在长时间内,中国人民在亚洲大陆上承担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责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正> 一、法西斯主义者疯狂地叫嚷要以战争为手段,把法西斯制度推行于全世界。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反对法西斯侵略而战,它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战的同时,也具有为了人类避免法西斯暴政统治而战的性质。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是偶然的,它早有灭亡中国、独霸亚洲控制世界的野心。正如日本首相田中所说的,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促使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冒险走上发动战争的道路,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则开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本侵略军,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世界战略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打头阵。正如 1938年 9月共产国际文件中所说的:伟大的中国民族起来反对野蛮的暴力不仅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也是保卫全世界人民的自由和平事业。中国的胜利是对一切法西斯的沉重打击。1931年日本法西斯精心策划和挑起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畏惧,而是勇敢地拿起武器,开展了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的最初两年在东北自发起来武装抗日的就达三十多万人。除了东北,在一切受到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地方,中国人民都奋起抵抗。1932年,“一·二八”事变蔡廷锴率中国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作用赵延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这个战场不但开辟最早,而且坚持最久(...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战败投降是亚洲太平洋遭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人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共同抗击、奋战的结果.除了正面战场、解放区战场等一些具体问题,总体上如何评价中国抗战,在国内史学界似已不成问题.但是国际"二战"史学界特别是欧美和前苏联的一些有影响的"二战"史著作,看法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反攻,学术界认识尚不一致.国外有些史学论著甚至否认中国抗日战争有战略反攻阶段,说什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是由于美国原子弹或苏联参战而“突然”得到的.我认为这是违背史实的.中国抗日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主要战场,反攻是由中国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军事发展形势本身所决定的,同时,也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国军队的反攻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反攻,应当把它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个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苏联的企图,有力地支援了苏军对德作战;二是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有力地援助了美英的作战;三是中国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在大陆决战的迷梦,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深刻而具体地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31年日本在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的开始。中国抗战对象——日本所具有的法西斯主义特征以及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侵略性质的认定,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有力支持了苏军对德作战和盟军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驼峰线的开辟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进一步证明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息息相关。中国坚持抗战和远征军表现出的国际合作精神,以及中华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五个重要国家之一,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恰恰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承认,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确评价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战场,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在反抗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应基本肯定;当然也必须看到国民党抗战的被迫性和动摇性。  相似文献   

15.
“四川作战计划”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一次重大的战略行动,它的出台与日本的世界战略尤其是对华政策的新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太平洋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和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是日本不得不放弃“四川作战计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的国际主义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方战场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不仅涉及中国军民的奋勇抗战,更涉及与朝鲜共产主义者、苏联远东军的并肩作战.中朝苏三国军民合力抗日,并肩作战,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联合,不仅提升了中朝苏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更充分体现了中朝苏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中所建立的友好关系,有效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协助了朝鲜的独立解放,牵制了日军向苏联进犯的侵略行动,对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30年代的远东国际关系与中国抗日战争敬玉堂,王京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尖锐斗争和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结果。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之一,正是在...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江汉论坛》2005,1(8):87-9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一特殊年份,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却屡屡被日本右翼政治势力和短视的日本政治家严重伤害。今年5月,日本首相远赴莫斯科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小心翼翼地面对欧美诸国。然而,对深受日本法西斯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日本政府却始终不愿发自内心地说一声“对不起”。身为亚洲一员的日本为何对它的近邻如此刻薄无情、百般抵赖其侵略历史呢?为此,本期特邀米庆余、金熙德、王勇三位日本问题专家就日本对待其侵略历史的有悖人类公理和正义的怪异行为从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层解读,希望唤起日本某些右翼人士的良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战与日本的南进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的总的战略企图,分为侵占中国、“南进”和“北进”三个组成部分。实现这个战略企图的次序则是“先中国,后世界”,首先进攻和独占中国,实行“中间突破”,然后实行“南进”或“北进”,或者“南北并进”。中国抗战粉碎了日本的“中间突破”计划,困住了日军的主力,箝制了日军“北进”计划的实施,延缓了其“南进”的步伐。在中日战争长期化、日美矛盾尖锐化和德国侵略战争扩大化的世界战略态势之下,日本终于铤而走险,实施“南进”政策,经过从“良机南进”到“有限南进”和“南北并进,优先南进”以及从“优先南进”到“专事南进”三部曲,走上了发动太平洋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不仅在本土牵制和消耗了绝大多数日军,而且还在英美盟国的邀请下,组织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与英美盟国共同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在仁安羌成功解救英军,同古保卫战中重创日军等战绩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同盟国在缅甸战场的合作过程中存在全球战略目标、中英战略矛盾、中英联军配合不力、分歧和矛盾及中国远征军将领失职等原因,致使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