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郑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谈双音节动词作补语》的论文,其中谈了少数双音节动词可以作补语以及在谓语中心是动词、形容词时它们作补语的一些情况,主要观点是: 如果双音节动词作补语其谓语中心是动词时,该动词以单音节为多见,作补语的双音节动词的构词方式一般是动宾式、联合式、偏正式(前偏后正),没有见到补充式和陈述式;  相似文献   

2.
语义、结构、语境影响和制约着动词的重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这是许多语法论著和讲语法的著作都谈到了的问题,不过大都语焉不详。我们对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动词用法词典》中所收集到的动词进行了考察。该词典共收动词1328个,除两个三音节动词外,能重叠的单音节、双音节动词有675个,占整个动词的50%多一点。其中单音节动词共有638个,能重叠的就有401个,占单音节动词的62%,双音节动词共有688个,能重叠的只有274个,占整个双音节动词的40%。但是象闪烁、加工、活跃、反复、吵闹、粉饰、盘问、开导、晃荡、安顿、敷衍、颤抖、哆嗦、唠叨、享受、试探、错落、挑剔、摆弄、思索、勾搭、抽咽、拉拢、挤搡、缝补、较量、开刀、嘟  相似文献   

3.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确定了“以词为拼写单位”“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双音节和三音节结构,连写”的总原则,前一个原则简称为“词式书写”原则,后一个原则简称为“整体性”原则。通过对“动词”部分的三条细则以及涉及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有的细则与《正词法》的整体性原则相违背,有待进一步讨论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谈双音节动词作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这里要谈的双音节动词作补语,不包括由双音节动词充当的表趋向的补语或者表示可能趋向的补语。如: ①他向我走过来。②虎妞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例①的“过来”是表趋向的补语,例②“说得出来”是“能够说出来”的意思,“行得  相似文献   

5.
《庄子》里“能”字动词用法拾零 现代汉语里,“能”属能愿动词,或称助动词。它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能够”、“可以”等意思。这种用法,在《庄子》里也是常见的。例如: [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相似文献   

6.
看了罗开农同学的《谈谈动词谓语后面的“到”的性质和作用》一文后,觉得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一 “动+到”是一个语言单位——短语 (一) “动+到”是短语 罗文将动词后面的“到”分为词素、介词、动词三类,对于“到”是词素、介词的见解,我是不同意的。 首先,无论是单音节动词还是双音节动词,只要它能与后面的“到”结合,那这个组合体便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单位。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和梳理,探讨了“得”前谓词在表现形式上的复杂性。从类的意义上说,先导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和一部分使令动词以及一部分行为心理动词不能进入“得”字句的前段充当谓词。虽然“得”字句对动词有所偏好,一些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动词较容易构成“得”字句,但是能否进入“得”字句的前段充当谓词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从形容词的情况来看,凡是能用“很”修饰的都能进入“得”字句的前段,所以“非谓形容词”、“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带有强式字眼修饰的偏正式形容词”一般很难进入“得”字句前段。基于对“副 名”结构的认可,本文认定名词也可以进入“得”字句前段。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在较多句法结构中受到限制,受到限制的原因以往研究多从韵律来进行解释,但单双音节动词在指称化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对立差异。单音节动词指称性弱,指称化难;双音节及多音节复合动词指称性强,指称化易。在需要指称化的句法结构中,单音节动词由于不能指称化而受到限制,不能使用,而双音节及多音节词可以使用。单音节动词指称化受限的原因又与汉语词法、句法特征密切相关。其中,双音节及多音节动词词法结构中存在“词内句法结构”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平行性、表达分布、骈和结构和语义格分析等角度对“能愿动词+VP”结构的定性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与论证。结果认为,把“能愿动词+VP”结构定性为状中结构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动词、形容词的重迭式,在许多语言里都存在,但重迭的语法意义和形式则各有不同。以汉语来说,动词重迭表示“偏量”。如:看看、说说,表示“看一下”、“说一下”之意。单音节词重迭连说两次:说说、笑笑;双音节重迭则把原词连说两次: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形容词重迭表示“全量”,大体相当于加了一个“很”字的意思。如:好好、红红,表示“很好”、“很红”之意。重迭形式,单音节词和动词一样,连说两次;双音节词与动词不同,第一第二音节须分开重迭,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等。  相似文献   

11.
从古代到现代,汉语词汇在构词上是朝着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双音节化的趋势,不但促成了“儿”尾与“子”尾的形成,也使得它们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以《宋元语言词典》、《金瓶梅词典》、《〈红楼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为依据,考察了“儿”尾与“子”尾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同时参照甲骨卜辞、《诗经》、《世说新语》等著作,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汉语词汇音节数量上的古今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构式压制角度考察"是+能愿动词双+的"的构式特征及其能产性.该构式性质为表判断的"是"字句,是谓词隐含的结果.谓词隐含受制于构式压制,"能愿动词双"经构式压制被赋予了谓词性功能.该构式的构件特征包含"的"字结构的物性角色和"能愿动词双"的去范畴化,构体特征侧重表达凸显强调和主观评价.由其衍生出的"能愿动词双+的"...  相似文献   

13.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充当句法成分功能差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1.1 单音节动作动词是全民族经常使用、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的基本词,而双音节动作动词大都产生较晚,是“五四”以后才大量出现的一种新兴词。二者功能不尽相同,但迄今为止,似未见有系统的论述。本文拟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角度,考察单双音节动作动词的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14.
动词词缀“打+嘎子”在秦陇方言中是一种很独特的语法现象.秦陇方言中“打”作词缀与普通话相比较,它的实际意义已经消失,完全虚化为词缀,只能起到增加音节、增强句子韵律、舒缓节奏的作用.而且与“打”组合的动词大部分不能单用,与“打”组合后变成双音节词语,所以“打”又具有成词的作用,表示词根本身的动作具有“随意、不经意、不认真、稍微、应付”等色彩.秦陇方言中“打”作动词后缀时多带“嘎子”,作补语.针对秦陇方言中“打”作动词词缀的使用情况,在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作前缀、后缀以及语言传承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愿望动词是能愿动词中的一个语义语法类。从语义上看,它表示说话者或动作者的主观心理愿望;从语法上看,它必须后接动词性结构。“欲”“愿”“要”三个古汉语中的主要愿望动词在先秦汉语当中出现的频率很不均等,其中,“要”虽然多次出现,但尚未发展成为愿望动词。从“欲”和“愿”作愿望动词的用法来看,由它们构成的句法结构和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说明了能愿结构是汉语中一种很具有表现力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6.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也是动词的一种。它的基本语法功用,乃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起辅助动词的作用,因之有别于一般的主要动词。古汉语中的能愿动词,通常分为以下三类:①表示可能或许可的;②表示需要或应该的;③表示意愿的。其中表示可能或许可的,一般主要有:“可”、“能”、“得”、“足”等。这些词在古汉语中自成一列,它们和动词连用时显示出来的特点,有的与现代汉语一致,有的不一致。了解了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古汉语的阅读和对相应语言现象的语法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用法颇具特色的名词性词组,一般都把它混同于所谓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1) 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魂天王,不为华侈?(洛阳伽兰记·王子坊) 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注释“雉头狐腋”:“雉头狐腋:……用在能愿动词的后面,用作动词(着重号为引者加,下同),是穿雉头狐腋毛皮衣服的意思。”(部本《古代汉语》上册38页,1984) (2)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郭本《古代汉语》注释“端章甫”:“端章甫: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中册574页)  相似文献   

18.
“以”是古代汉语里一个用法较多的虚词,它的一些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仍在沿用。值得注意的用法有下面四种: 一、用在动词前面的“以”用在动词前面的“以”,它后面的动词,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它前面可有逗号,也可无逗号。如: (1)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团结抗战以求解放……(《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37页) (2)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了72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文章认为这72个动词不符合汉语双音词判定的意义标准,并对它们的成词过程进行了简单描写,研究认为:只有"不讳"和"不行"可以作为双音词收录,其他70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都应该剔除。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假如‘X’没有反义词‘Y’,那么‘不X’就是‘X’的反义词"的观点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规则,不能用来证明"不+X"类双音节成分是词。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AABB重叠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音节动词的AABB式是一种特殊重叠形式 ,本文拟就其重叠的情况、重叠的条件以及重叠后的语义、语用变化等进行探讨 ,并认为由于动词AABB重叠式与动词ABAB重叠式共同承担表示动作行为的“量”的变化的作用 ,有必要对其语法功能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