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纳撒尼尔·霍桑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玛丽·麦卡锡的《向导》和我国作家孔捷生的《北京马拉松》①中有若干可识别的神话原形。同样的神话原型同时出现在这三位国别、时代迥异的作家的作品中实在令人惊异。按照美国哲学家威尔赖特的说法,“原型是对于人类或至少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具有相同或类似意义的象征。”②“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实,某些象征,诸如天父、地母、光、血、上下、轮轴等,反反复复地重现在许多彼此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得非常远的文化中,在它们中间不可能有任何历史的影响和因果关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并无联系的重…  相似文献   

2.
许伟杰 《唐都学刊》2003,19(3):67-69
集体表象是物象的图腾的崇拜观念,浓缩了氏族的神力,是原始兴象的"他物",成为原始意义上的象征面具,在沟通古今生存活动时的有原型意味的诗歌创作中,成为审美体验的内核与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原型是一部凝缩和积淀了的人类历史和文化历史,原型批评是一种“精神考古”。历史虽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感觉世界的特殊符号——象征,却用最简洁的形式贮存着人类那部惊心动魄的历史。从原型批评出发,本文分析了中国古老的象征系统——兴与象。作者认为《诗》之“兴”与《易》之“象”是中国艺术和中国哲学最早对原型的理论表述,而兴象系统中那些富于联系和富于传统的象征物,正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原型模式。从这一理论出发可以看出,兴象根源于远古文化传统;兴象是一种深刻的象征;兴象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依据兴象与原型的联系,文章找到了《易》与《诗》作为表现方法的共同文化基础,阐述了《易》之阴阳与《诗》之男女的逻辑联系,破译了《易》与《诗》作为兴象之物的密码系统。  相似文献   

4.
景观象征的作品可以划分为惯用型象征、创造型象征与重构型象征三种类型。惯用型象征的生成机制是约定俗成,辅以语境约定,具有标志性、公共性、文化制约性等特点;创造型象征的生成机制是语境约定,它突破了时空文化的限制,具有开放性、新颖性、个体性等特点;重构型象征的生成机制是约定俗成并复合语境约定,具有包容性、再生性和雅俗共赏性等特点。总结景观象征的特点及其规律,把握景观象征的寓意及其生成机制,对于处在探索期的中国景观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雪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这部“看上去平易 ,然而却非常复杂”1 的小说 ,一直是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热点。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雪国》早有人在 ,不过分析的原型仅限于人物。按照弗莱的解释 ,原型乃是“一种典型的重复出现的意象”,是一种“可交流的象征”2 ,它可以是人物、主题、意象 ,也可是结构单位 ,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具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雪国》是一部象征性极强的作品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 ,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发掘、解析 ,以求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本文主要就三类原型进行分…  相似文献   

6.
相龙烽 《学术交流》2012,(7):153-156
在美学观念下,隐喻与象征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稳定性与多变性。隐喻多种意义的出现,使文本表达具有丰富性与可理解性,但同一意义的高频出现,就驱使其成为具有稳定意义的象征。二是形而下属性与形而上属性。象征是形而上的,形式与意义天然具有联系,而隐喻则是形而下的,形式与意义可以在具体事件中随机组合。三是情感性与逻辑性。隐喻对人类认识能力产生作用的首要条件就是其天然具备的情感性。但是,象征对情感的要求并不是按照人们的日常理解进行的,象征并不注重情感的具体理解,而只在乎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否符合逻辑。这三个方面在《圣经》中都有着具体而充分的文本与意义体现。  相似文献   

7.
高天成 《唐都学刊》2004,20(3):10-12
唐代大雁塔是文人士子心目中的圣地,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杨炼、韩东借大雁塔来消解和颠覆诗歌的文化历史内涵,具有鲜明的反叛色彩,而后的于坚却对大雁塔顶礼膜拜,从反叛走向回归,使大雁塔成为一种隐喻,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8.
张荣东 《阅江学刊》2010,(1):138-142
屈原是菊花象征意义的开创者,陶渊明是菊花象征意义的奠基者。菊花这一花卉意象因为陶渊明而具有了隐逸的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原型之一。菊花因与陶渊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断地被赋予文化内涵,从而上升为人格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中国诗歌的母题——月亮,是中国诗人主体心灵、价值的象征,即入世与出世、儒与道的矛盾心态和价值观的象征。月亮原型的内涵,一以“嫦娥奔月”等为深层的入世一出世,即儒道价值观的冲突;二是友谊和爱情的人伦追求;三是合于自然的本体的追求,一种永恒的精神家园感。  相似文献   

10.
高文  赵维森 《唐都学刊》2008,24(4):107-110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的最重要的特征.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与生活世界的形象性必然具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或同构关系,形成隐喻性关系或象征性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不同的表现形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艺术形象与被表现对象之间的隐喻、象征关系具有直观具体的形似性、抽象间接的相似性.着重考察表现抽象情感、理念的艺术形象的隐喻、象征特点.  相似文献   

11.
赖勤芳 《阅江学刊》2011,3(6):141-145
当代电影中经常运用金鱼意象。金鱼本是一种由鲫鱼变异而来且观赏性很高的特殊鱼种,但在电影中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金鱼在电影中具有不同的出现方式,“看”金鱼成为一个关联多重关系的视觉性事件。金鱼在电影中又承担不同的审美功用,形成了衬托、暗示、隐喻等不同的修辞形式。尽管金鱼产于中国,但如今已出现在不同国度的电影中。我们可以从金鱼意象中体会到东西方人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介入”是中国学者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种中国外交新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中国需要对北极事务实施“创造性介入”。当前北极地区的现状为中国“创造性介入”提供了活动空间,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介入北极地区事务,并正在进行身份、制度、技术等路径的探索。“创造性介入”的引入,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极地外交水平。促进了世界极地事业的发展,其“实践性”和“建设性”的理论特色,为中国和平崛起、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陶卫宁 《唐都学刊》2010,26(5):88-92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象,是刺激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旅游目的地社会表象形成过程中,影视传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视传媒区别于其它媒体的特点、议程设置功能、受众文化心理结构等特点以及大众传媒背景等都会影响旅游目的地影视社会表象的形成。影视社会表象的"社会共享性"与"行为说明性"决定了影视旅游是一种必然的大众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14.
民间组织兴起:转型期法治进程的新兴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民间组织迅速崛起,并呈现出特殊的发展路径,具有复杂深刻的社会背景。数量巨大的民间组织不仅成为克服传统中国"两极化"关系模式和思维定式的重要力量,也在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形成了"柔性"的纵向权力分割分解机制、组织化和群体化的权利保护机制、自主平衡的民间秩序生成机制、立足"草根"的公民性塑造机制等。尽管我国的民间组织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问题,但是,其重要作用和功能却不可低估,其发展前景不可小觑。
Abstract:
Over the 30 years since the adop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Chi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rise rapidly and show special way of development against a complicated social background.The great number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overcome the "polarization tendency" in the relation pattern and mode of thought in Chinese tradition,as well as in the democratic rule by law process,resulting in a "flexible" vertical power division mechanism,organized and group-oriented right protection mechanism,nongovernmental order generating mechanism marked by autonomy and balance and citizen moldering mechanism based on grass root quality.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organizations,its role and functions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and its bright future can not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15.
在提倡“以人为本”理念的今天,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被提到了与组织绩效同样重要的高度,如何消减员工压力,增强和保持员工的满意度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工作思路和“使案主全面自由发展”的工作目标,为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这一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王向辉 《唐都学刊》2014,(3):111-116
龙一般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圣物,龙原型更是先秦学术界的热门问题,其研究可谓浩如烟海,但笔者以为依然存在探讨的空间.夏商周秦四代,皆是玄鸟崇拜时期,玄鸟代表太阳,因此中华民族最初是太阳的子孙;而龙崇拜来源于古蛇恐惧,最初是禁忌巫术原理下巫术活动里的中介物,在上古历史中更多是邪恶的象征,直至龙的怪胎褒姒灭周,演变到《史记》汉高祖故事,龙才取得了图腾上的神圣地位,“龙之传人”对“太阳子孙”的取代,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文化大悲剧.  相似文献   

17.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建议对沿海国划定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具有重要影响,但各国对委员会建议的性质与效力存在争议。从法律性质角度看,委员会建议不仅仅是"建议性"的,而是一种国际法上的法律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后果,产生法律效力,约束提案国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他缔约国,甚至可能形成习惯法,对非缔约国产生约束力。委员会建议的提出和其效力的产生,还可能受划界争议等例外因素的影响。中国提交东海划界案,一方面在国际法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划界争议难以从委员会审议中获得有力支持,因此其效果不可高估。  相似文献   

18.
张菲菲 《社会工作》2011,(14):71-73
文章采用结构式与准结构式访谈,非参与性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在物质与精神上处于一种"无根的漂浮"状态,流浪乞讨现象的生成存在"推力驱动型"与"拉力牵引型"两种机制,解决流浪乞讨现象的根本在于弱化与消解这种"推力"与"拉力",增强社会对他们的附着力,让他们"扎根"于社会,由一种漂浮状态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9.
陈滢 《社会工作》2009,(8):24-26
目前,我国政府正处于由“全能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电子政务的末梢系统——社区信息化建设也将更注重体现公共服务功能,如何消除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中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更好地体现公共服务功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人才是现代社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社工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其社会认同度仍然很低。社会工作的职业定位问题不解决,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很多社工流向了资本收益较高的行业或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