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骆国英 《社科纵横》2010,25(8):160-161,164
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教学互动关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行为规范、社会知识等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诉讼活动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主体间的交往活动.由于认识对象、认识过程、证据规则和诉讼程序、认识方法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对于案件事实的主体性认识存在永恒的局限.在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中,个别主体将自己的经验或感知转换成对客体对象的语言性解释,在不同主体间流转,并求得其他主体的理解和共识,形成具有主体间性的认识.主体间性认识在诉讼中的引入消解了主体性认识的局限,对诉讼认识规律的探究应从主体性认识向主体间性认识转变.  相似文献   

3.
周宁  刘将 《唐都学刊》2008,24(4):54-56
与主体性相对,主体间性是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转变.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交往行为,所以其中必然存在主体间的问题.心理学的主体间性存在于交往之中,它表现为主体间的双向度的关系.心理学主体间性的转向就是按照交往理性的要求寻求一种交往关系,要求建立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研究者之间以及被研究者之间开展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4.
评西方受众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 ,传递者与受众的关系根本不是什么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的关系 ,而是同一传播活动中共生的两个主体 ;要准确理解受众 ,仅仅有文化批判眼光是不够的 ,还必须回到主体与主体的传播关系中 ,亦即在“主体间性”中把握受众。受众研究的“类主体”思维的实质是把受众当作可资利用的“潜在消费者的聚合体”。哈贝马斯、霍尔等人在受众研究上的理论思维秘诀 ,不仅仅在于深刻的文化批判 ,更重要的是在主体间传播关系中重构了受众观念 ,树立了具有主体间性基础的传播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民族交往,主要是指汉政权与边地各少数民族政权间的交往,也包括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族与四邻各少数民族的民间往来;而民族交往的结果,则是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少数民族的汉化。其中汉匈和战,导致了匈奴的衰落和分裂,促进了南匈奴的内附和逐渐汉化;汉通西域,将西域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域各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汉与西羌的交往,促进了西羌的内迁和民族融合;汉与东北各族的交往,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和东北各族的汉化;汉"和集百越"与设郡统治,促进了百越地区的社会进步和越人汉化;汉开发西南夷与设郡统治,则促进了西南夷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西南夷因仰慕汉德而内附和归化的愿望。毫无疑问,汉朝的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高等教育交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体观和现代教育的学生主体观不同,后现代主义的高等教育观是生态化的交往实践观,强调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是主体间的共在.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教育通过多元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实现智慧的增长、人格的完善与精神世界的共享.  相似文献   

7.
论信息传播的道德过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信息传播 ,较之以往的信息传播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虽然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实行过于严厉的信息传播管制 ,但仍然有必要对信息传播予以一定的道德限制。道德过滤是公共信息通道中的外在道德限制 ,尽管它由于具有外在性、他律性而不同于信息传播主体的自我道德限制 ,但却可以弥补信息传播主体的道德自律之不足 ,并能够促进道德自律的形成。构建道德过滤的一般模式 ,应当充分考虑分级、分类、分圈这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广义认识论是狭义认识论的对偶语,它是狭义认识论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和狭义认识模式内在缺陷和矛盾的科学解决形式。所谓广义认识论是指诸认识主体间以认识客体为中介的认识交往关系系统的理论。相对于狭义认识论,广义认识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上都扩展到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双重认识关系,形成了诸主体间认识交往关系的系统框架。广义认识论的建立是认识论总图景,总框架的转换,是在元理论、元方法、元视角层次上的重新审度和合理重建。文章对广义认识论的客观基础、研究对象、基本目标、总体框架都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从公共性到主体间性——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贝马斯前期的公共领域理论 ,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来说都是成问题的。70年代以后 ,哈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主动地抛弃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主一客体分析的理论模式 ,转到“语言游戏”理论 (维特根斯坦 )和言语行为论 (奥斯汀和塞尔 )的主体间的分析界面上来。在他看来 ,资本主义政治的合法性危机 ,只有通过对主体间交往能力的合理重构才有望得到解决。本文分析了上述转向的契机 ,并对这一转向的理论合理性作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在选举活动中,村民既是选举权的主体,也是选举活动的主体。对于政府来说,政府需要向村民传播选举意义,说服和鼓励村民行使投票权;对于候选人来说,候选人需要根据村民的信息接受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说服传播,才有可能使自己当选。基层选举中,要尊重村民的信息接受心理,把消极的村民变为积极的村民,进而推动村民选举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何海兵 《唐都学刊》2012,28(2):105-109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选择。在马克思主义课程化传播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认知、评价、实践的主体,大学生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偏好与教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困境直接制约着马克思主义课程化传播的当代效度。大学生更多地从实际、理性、自我表达与实现、理想实现的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传播,教师则面临着信仰与职业、政治与学术、公共意识与专业意识等多重思想困境。对此,在价值目标上,应大力培育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论思维和反思能力,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教师的人文关怀,促进教师把大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作为问题意识的重要来源和时代触摸屏,建设教师的学术共同体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法是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载体,引导各组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在互助、合作、竞争中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组工作》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实务操作技能,而且能培养其合作精神,锻炼其交往能力。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异质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明确个人责任,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功能论社会学看来,教育共识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粘合剂,当教育共识断裂,师生冲突就发生了.师生间的教育共识分为三个层面:为社会的价值观共识规定的教育共识;分别规范着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共识;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互动中形成的教育共识.当下师生冲突之所以发生,原因就在于三个层面的教育共识都发生了断裂.教育共识的形成需要公共空间的培育,人们应以平等的身份、理性的精神参与到对教育共识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technology assisted learning (TAL) has widely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decade. TAL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part of many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delivery or at least a necessity for both teachers and learners to ai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 learner's attitude toward, and acceptance of, training methods are important precursors to the success of any educational method, which in turn may be determined by factors such as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 type of technological tool available, learner's general perception about using technological assistance, technological complexity for use, etc.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echnology in aiding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study these factors. Therefor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objectives to identify undergraduate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preference for use of various TAL tools, their perception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echnology in aid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style on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AL.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s a survey. The survey questions were directed toward identify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AL. Student volunteers were provided with two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the index of learning style (ILS) questionnaire (test–ret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7–0.9) and a pre-tested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perception of TAL. Majority of students have a strong component of visual learning style, and therefore preferred interactive animations and videos to aid in their learning. They also demonstrated increased acceptance of TAL as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ir attitude, and perceived knowledge gain. Nevertheless,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AL and their learning style existed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5.
陈德玺 《阅江学刊》2011,(2):138-143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论题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焦虑,“资本”开创的时代,“不断变革”、“不停的动荡”、“不安定和变动”是其主要特征。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存在方式、生活样式。文化的“世界性”的前提是“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应在“交往”中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16.
李学会 《社会工作》2012,(10):49-51
参与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课程实践发现,参与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参与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较为充分的课堂设计和互动模式的控制。总体而言,参与式教学在社会工作课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绿色教育汇集了“环境保护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生命教育”三重含义,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精神。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导游人”作为教学目标,基于导游岗位典型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选取,建立了“双结构”课程教学模式和双栖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情境化教学,建立多元动态课程评价体系,使课堂重新焕发出生机。  相似文献   

18.
Evidence is emerging that teachers’ dis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related to students’ classroom functioning, but processe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We examined associations between second‐grade teachers’ effortful control (EC), student‐teacher closeness or conflict, students’ EC, and changes in students’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and reading and math achievement. Teachers’ EC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ir students’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but not achievement. Conflict, but not closeness, media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teachers’ EC and students’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In moderated mediation tests, conflic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most strongly for students low or moderate in EC. Closeness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reading achievement, and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math achievement, only for low‐EC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Cleo Eulau Center (CEC), founded to help children overcome adversity, established the CEC Resiliency Consultation Program. The Program utilizes a strengths-based relationship model for challenged schools. The model is informed by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resiliency research. Through a parallel process, consultants support and enhance the resiliency of teachers so that, in turn, teachers can do the same for their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nsultant to the teacher mirrors the relationship that the consultants work to develo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are addressed, as are challenges and efficacy.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从而引导大学生建构或重构有效归因方式,缓解社交焦虑。研究发现H学校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偏高,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没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该校学生较多做出努力、内部、内部成功和外部失败归因,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差异显著。社交焦虑与归因于能力、情境、运气、内部失败、外部失败和外部成功显著相关,但与归因于努力、内部成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