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化进程与现代科学的人文价值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正在被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取代。都市化进程构成了“影响环境和社会变化”的核心性机制,也使作为城市化进程主要精神资源的现代科学体系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以理性与科学为深层结构的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体系深度解构了绵延千年的农业社会形态与农耕文化传统,其对主体再生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高度抽象化与社会化的个体生命内部发生的“理性原则对感性生命需要与冲动的压抑与摧残”,二是在高度专业化与科层化的社会系统中“异化劳动对主体自由生命活动方式的扭曲与否定”。真正撼动现代科学主流位置的是都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后现代科学”,如环境哲学、生态哲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新兴知识体系,为现实中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提供了全新的精神资源。在都市化进程中,现代科学并没有消失:一是现代科学知识与原理直接融入到后现代科学体系或当代高新技术系统中,二是与审美、艺术、人文精神的传统矛盾化解,实现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更高层次的融合与发展,三是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元素与象征进入到当代都市社会的人文价值的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科学教育与训练,仍是中华民族要补的重要一课。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益广告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其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关注.将公益广告纳入规范伦理视野进行全新解读,并对其伦理价值实现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成为了传播学者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量公益广告作品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引导个人行为规范、倡导承担道德责任、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宣传公共生活规则、呼唤规范伦理精神回归等五方面是公益广告范伦理价值所在.为确保公益广告规范伦理价值的顺利实现,在公益广告的实践操作中应通过提高创意质量,提升制作水平、开展社区公益广告、加快出台<公益广告法>、建立公益广告资源数据库、搭建全国性公益广告联播平台、探索中国特色公益广告运作模式等方式来实现公益广告规范伦理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陈晓峰 《探求》2004,49(5):70-72,76
精神产品具有价值,这种价值在未与主体相互作用时只是所谓的潜在的价值。“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指的是:精神产品由观念、思想形态,通过物化或经由某种媒介对主体发生效用。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物质产品比较,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要把握精神产品价值实现的规律和特征并促使其实现。  相似文献   

4.
广州起义红色精神蕴含了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勇于尝试、锐意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勤于反思、坚持实践的求真务实精神,是我们了解革命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革命精神、永葆红色初心的重要载体。广州起义红色精神具有思想道德引领、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还具有政治认同价值,经济推动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生态优化价值。新时代弘扬广州起义红色精神要深挖精神要义,增强宣传引导;优化资源整合,强化技术应用;满足时代需求,创新传承形式;汇聚多方合力,加强青少年教育。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碧华 《唐都学刊》2006,22(2):98-102
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首先,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城市精神塑造是城市法治化建设的内在品格和素质要求;城市法治化是城市精神塑造的重要内容;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同步发展。其次,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城市法治化的支持。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动力支持;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各种援助;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保障;城市法治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精神塑造的过程。最后,城市法治化建设同样需要城市精神的支持。城市精神的塑造可以通过对人的塑造实现对城市社会的控制;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城市法治化建设具有明显的评判功能;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城市法治化具有多方面的维护功能。研究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的内在互动关系,有利于两者协调发展,对于城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6.
论社区服务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服务是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产物,其发展方向为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社区服务及其“三化”,既体现了通过社区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发展观,也是评估与满足社区成员需求的机制,保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调节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器,是剥离“企业办社会”功能的最好替代,成为新职业与新行业的生长点,对于拉动“再就业工程”,对于改革、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具有普世价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高职院校是新时代工匠的主要培养基地,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时代担当.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坚持"文化塑校"办学理念,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顶层设计、课程和专业建设、社会实践、环境打造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杜乾举 《社科纵横》2007,24(4):19-21
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它承载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驱力和基本的价值导向,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源泉。因此,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勤 《浙江学刊》2003,(1):210-214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的哲学 ,其基本职能就在于以科学的内容与方式去丰富、完善和促进人的发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不仅给我们审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而且也为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提供重要帮助。文章从提高适应能力 ,促进社会化过程 ;满足精神需求 ,建构精神家园 ;促进全面发展 ,塑造现代人格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慈善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作为消费伦理对文化向度的一种折射,慈善文化是财富伦理思想的重要心理积淀,是大众消费行为伦理化的风向标,是社会消费心理和谐的调节器,因而慈善文化建设是建构新时期消费伦理的重要支撑.慈善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必须普及以仁爱关怀为价值维度的慈善理念,完善以民族特色为底蕴的传统文化,建立以社会公正为主导的责任伦理,倡导以现代公益制度为内涵的互助精神.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8,(8):133-136
抗战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又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继承和发展。抗战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着力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大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陈锦函 《社科纵横》2013,(12):98-102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道德总是一种精神文明或曾经是一种精神文明。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相对于当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说,道德并不都是一种精神文明,有些是,有些不是,有些还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垃圾"。所以,相对于特定的历史时代来说,研究道德的社会价值只能是在"道德文明"的意义上;当我们在使用"道德价值"这一概念时,那是从道德发展和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全过程或全貌的角度出发的,这是考察道德价值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赵安民  铁芝荣 《社科纵横》2013,(10):169-172
雷锋精神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信仰精神,其基本内涵是奉献服务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螺丝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积极贯彻十八大精神,有必要将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及传承的途径做进一步的探索,使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敢当"雷锋人"、愿当"雷锋人""、善当"雷锋人。  相似文献   

14.
高菊  史传林 《学术交流》2002,1(6):91-94
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早已引起一些哲人的关注 ,随着科技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也必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网络技术的人文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人的物质生活发生了重要影响 ,还表现在它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强烈冲击。网络技术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它对人的政治生活、思维方式、道德人格、思想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鹤岩 《学术交流》2007,4(11):12-15
传统的发展观认为依靠技术的发展,人类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伴随着生态问题的产生和激化,使人们对以往一直视为不可动摇的价值信念、文明理念、生活准则进行了反思。在自然与人类的矛盾冲突中,人们开始寻求对自然界进行人文关怀的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它意味着一系列文化观和价值观的革命性变革。因此,探求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和价值底蕴并突破原有观念的局限性,探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文化价值,不仅对解决全球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伦理价值对事实认定的选择性表现为"纯"事实,即"是其所是"的抽象之所以可能,是受一定社会伦理价值的认识目的和伦理价值机制亦即"应是其所是"所中介或选择的。从科学史上看,科学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总要受到一定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和科学研究传统的伦理价值的选择。伦理价值主体的意志自由对其科学自由具有选择性。从道德认识论视角看,科学理论研究主体的自由意志是一种思维的理智,是通过思维把自己作为本质来把握,从而使自己摆脱偶然。从道德社会学的视角看,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研究主体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而首先以作为担负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的主体而存在。伦理价值对于科学的选择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7.
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个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不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而且对个人也具有重大的个体价值。它是人完善自身的重要内容,精神需要及其满足对人更带有本质的意义;它能有效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克服主体异化,发挥首创精神等,都需从精神生活中级取营养;它还能有效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8.
刘冰  栾景和 《学习与探索》2006,23(6):101-104
法律的恒久生命力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最终都趋同于把法律作为精神权威和行为规范的现象足以昭示法律之于人类社会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体现人类对法律的独特的理性价值追求。法律价值具有二重性:一重体现为法律中的人的理性价值追求;一重是法律具有满足主体追求的属性。前者表现为法律的内在价值,后者表现为法律的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地方政府将城市建设当作一项重要议程,通过传统媒体宣传,接连不断地展示各种"爱民工程",让政府议题长期凸显,塑造着美好的城市形象。城市发展遭遇越来越大的困境,拆迁毁房、交通拥堵、雾霾等问题越发严重,媒体被动反映揭示的是另外一种城市形象,这种正负面并存的反差暴露出媒体建构城市形象的片面性及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家长 《社科纵横》2011,(12):108-111
在中国哲学上"和"是作为与"同"相对举的范畴而提出,"和"是一个包含了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存在,是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平衡、协调与统一;"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中和之道"是事物按其内在属性和固有规律而呈现出来的一种最佳存在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尺度,也是社会发展的尺度;"中和"思想的内涵包括:天地之间的和谐,天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心灵之间的和谐;"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哲学和谐文化的价值原则;中国传统哲学和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和生存智慧,其思想内核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精神资源,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