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市场化的中间投入要素,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来增强制造业的综合实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涉及许多要素,以中国2007投入产出表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的一般模式与主要制约因素,强调制造业的市场容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制约作用,针对制造业的发展阶段与产业特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选择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增长理论,运用2002-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增加值数据和完全消耗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能提升制造业增加值,且高端制造业产出效率高于传统制造业.但以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效率远低于劳动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北京市应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供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运用HP滤波法估算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潜在产出,并基于投入产出表推导的公式计算制造业行业的固定资本存量,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调整,重新构造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估计制造业各行业的中间投入.在此基础上,利用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形式,对潜在产出与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潜在产出与要素投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生产要素的贡献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郑伟  李庆晗 《阅江学刊》2013,(4):95-101
利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考察我国制造业产业关联特征;并基于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制造业细分行业间的网络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产业间网络结构内在机理。总体来看,制造业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均呈增长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系数明显上升,感应度系数也有所上升;重工业部门感应度系数排名稳居前列;轻工业中除纺织业外,感应度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知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二者又相互联系。服务业内部的知识化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以知识型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知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二者又相互联系.服务业内部的知识化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以知识型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李国璋  林粦聪 《创新》2009,3(11):35-38
基于浙江省2002年和2005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别测算各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按各个部门这两个系数的大小分别进行了排序,在此基础上对2002年、2005年浙江省产业进行关联比较分析,由此发现浙江省2002、2005年主导产业部门绝大多数属于装备制造业部门,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部门对经济制约显著,而第三产业发育不足。为调整浙江省产业结构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姚小远  姚剑 《创新》2015,9(3):72-78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突出的增长点之一,也是我国产业链向中高端方向调整取得较好成绩的城市群之一。近年来,生产技术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迅速成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愈发紧密。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联动发展,但两者之间的联动尚处于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论产业结构演变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是一国经济走向发达的必经之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也是其产业结构迅速转变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对工业化内涵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产业结构扭曲、资源浪费和二元经济加剧的情形.实际上,工业化并不只是发展工业或重工业,也不是只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而是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改变政府的职能,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协调发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先导,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意义深远.文章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两大空间和三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