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鹤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历代文人常以鹤为喻,以象征君子与隐士,比附夫妻情笃、父慈子孝以及朋友情深,代表志士的宏大志向与人格追求,使之一成为一种道德伦常的载体,一种积淀民族思维与心理的文化符号.鹤意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相沿承袭,并不断演绎与拓展,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学星空中组成了一个多彩纷呈的鹤意象群. 相似文献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主体意象"月亮"在规定性的具体语境中,展示出多重的象征系统:明月高悬,创造出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启发了诗人 绝宏大的天问意识,也唤醒了青春初醒的自我意识,同时也代表了月系两地的相思怀念,成为诗人孤独失意的情感象征。《春江花月夜》一诗高度综合了中国诗人有关月亮的思考和诗意创造,因此备受世人喜爱。 相似文献
3.
4.
俄国象征主义诗歌大师别雷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为同时代人,别雷诗歌中的象征意象与鲁迅的散文诗《野草》中的象征意象都体现了时代赋予的孤独与绝望,但是基于东西方不同的民族与不同的文化底蕴,他们诗歌中的意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独特个性。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竹是别离文学中的植物意象之一。竹意象负载着离别、无心与无情等象征意义,最终形成湘妃竹与临窗竹等特定意象,成为别离文学中的常见意象。竹意象以株体的分散远离(散生竹)、箨叶的离披掉落、竹竿的空虚无心、竹叶的四季一色以及竹使符的分与合等为特征,进而成为寄托别情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6.
萱草是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的植物意象。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萱草意象酝酿出了丰厚的象征意蕴:一是忘忧,二是宜男,三是代指母亲。忘忧是萱草意象的基本象征内涵,它承载着社会生活与人文理想的深厚内涵;宜男意象也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萱草代母是一个较为后起的意义,在唐宋时期才出现并最终形成。这三者有着近似的起源,却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成为各自独立而深远的影响的文化符号,并共同构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萱草审美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7.
竹笋是古代文学中较为重要的题材与意象。竹笋品种众多、笋期相接、形态多样,笋期观赏价值鲜明,体现在颜色、形状以及与其他花木的风景组合方面。笋鞭、笋芽、箨皮也各具美感。笋的文化象征意义源于其物色美感。形体似笋成为许多笋形事物得名之由。竹笋既指女性手足的纤细白皙,也用以形容人才的众多与珍贵。雨后春笋、穿篱侵径、过墙撑檐是笋的不同形态,象征着生命力与凌云之志。 相似文献
8.
9.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对于意象的使用是他诗歌突出的一个特点。一些主要的意象反复地出现、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它们不仅构成了诗歌的主体,并不断地强化了史蒂文斯诗歌近乎惟一的主题──想像和现实的关系。这些对立二分的意象包括:南方和北方,大海和音乐,雕像和荒野,颜色和黑暗等。他们代表人性的两重性,其中南方、大海、荒野、绿色等是代表自然、感性、激情和物质生活的意象,而北方、音乐、蓝色等则代表人的想像、创造性行为和理性的力量。这些意象彼此冲突而又互相渗透,既矛盾对立,又彼此依托,是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10.
松尾芭蕉的“心高悟而归俗”这一文学精神真髓是,灭除私意,归至诚实的俳谐创作。所谓“诚实的俳谐”,就是顺随自然的俳谐。松尾芭蕉于《奥州小路》中使用了源出《孟子》的“刍荛雉兔”一词,这是松尾芭蕉为了表明他的云游是融入地方民众之中体验民众生活的一次旅行。松尾芭蕉的旅行路线,走的是一条民众走的小路,因而游记名日《奥州小路》。“小路”的深层含义中,包括了松尾芭蕉实践的俳谐“融入民众”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
文学领域中的武则天故事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与武则天私生活相关的小说研究;与武则天政治活动相关的小说研究;其他包括抒情文学中的武则天形象,如从民俗学、心理学等角度关注武则天等。武则天故事研究缺乏系统性,还有较大开掘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意象是作家传达审美经验的工具,作家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而达到一般和普遍,通过有限而达到无限,通过物质而达到精神。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文学又是超象的。如果说意象的具体是个别的具体,那么,超象的具体就是由个别上升为一般的具体。如果说意象的可感还主要是形貌的可感,那么,超象的可感就是形貌以上的精神内容的可感。我们可以把"超象"当做一种"象",一种更高的象,表面看来它是无形的,但它是具体存在的,所谓"大象无形"。Abstract: Literary image is the way of putt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on the part of writers and through specific image can writers reach the aim of generalization and universality,through finite reach infinite,and through material reach spirit.In this sense,literature transcends image.If the concreteness of image is a particular concreteness,and then the concreteness of transcending image is promoted to the level of a general concreteness.If the sensibility of image is one of appearance,and then the sensibility of transcending image is one of spirituality above the level of appearance.We can treat "transcending image" as an "image",a higher one,which is intangible but still exits,the so called "intangible great image".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以及艺术文本与作者关系的非直接性,对同一审美客体或阐释对象,不同的读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戏剧《牡丹亭》中三位人物对《诗经》卷首的《关雎》的解读,可以总结中国古代大致有三种文学批评方法或阐释模式:“教化”模式、“会意”模式和“断章取义”模式。对此进行分析,对如何做一个现代的理想读者,如何把握文学批评或阐释的规则,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为时人的精神物化产品,意涵深厚。文言文以其简要笔调叙述历史之精要,笔法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研摩者可通过语言形式把握其言外之意,从而能透过纸面勾勒出历史事件的全貌及时人的情感斑斓。 相似文献
17.
酒与酒文化构筑了女性文学的意象,再现了古代女性的艺术审美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呈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存在的思想文化环境,以及女性个体意识觉悟的程度,发掘与拓展了古代女性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经历漫长的沉寂,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异军突起,名列欧洲乃至世界的前列,产生了世界瞩目的文学巨匠。俄罗斯民族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文学潜能受到激发,俄罗斯民族深沉的情感以及强大的文学批评力量的支持,是俄罗斯文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