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丹 《学术交流》2007,(7):146-149
民间信仰中的花神神职是固定不变的,但文学作品中的花神在流传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内涵:明以前的花神是传统女性美的象征,明清时期的花神形象由性爱之神向爱情神祇转变。受才女文化影响,清代小说中的很多才女被赋予了花神的身份,表现出处于封建社会转型期的文人们对中国女性命运的思考和探索。这些具有前沿意识的文人们把才女们最美的出路和结局写为成神,这种宗教关怀背后虽然存在时代所宥的局限,但无疑已经透露出中国女性命运以清代才女文化的大兴为标杆已经开始发生质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正>《明清文学与文献》由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杜桂萍教授主编。《明清文学与文献》力求反映黑龙江大学在明清文学与文献研究方面的优长与特色,以前沿性、创新性和笃实的学风追求为目标。《明清文学与文献》欢迎海内外学者的积极参与,以彰显明清文学及其相关之历史、宗教、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身体写作是法国女性主义写作理论的核心,强调女性身体语言在文学里的独特作用。受其影响,中国"70年代后"女性作家卫慧、棉棉等人的创作正视女性身体生存权,用无理性物欲和情欲主宰文本叙事,质疑传统社会对女性权利的界定。使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既带有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特色,又具有后殖民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霍有明 《唐都学刊》2013,29(2):127-128
立足地域视角开展地域文学研究,乃是近年来学界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就中国古典文学史言,至明清时代,随着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过去以某一文学思潮和时代风尚为主导的局面,转变为以地域性为主的文坛格局,文坛上形成了诸多创作实力强劲、地域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学群体和流派,地域文学传统意识日益凸显.因此,近十多年,从地域角度切入,探讨文学家族、文学流派、作家群体、文学社团,成为明清文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且已取得了许多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陈倩 《社科纵横》2007,22(7):90-91
女弹词是戏曲中很特别的一个种类,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男权话语社会中面临现实生计和艺术教化的矛盾中的各种挣扎、开拓和选择。文章试从独立与媚俗两方面来考察女弹词,以图更好地理解它的特征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学形象是中日两国文学草创时期不容忽视的内容。比较研究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形象,对梳理中日各自文学史源头,深入认识中国古代文化之于东亚文明发展进程的意义,乃至深化有关女性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日古典文学初期的神话为研究对象,比较女性文学形象的异同,论析其根源,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文学的叙事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题”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语范畴。从母题的角度切入明清叙事文学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解读方式。本文将明清叙事文学的母题大致厘析为“家族”、“审父”、“忠义”、“教化/反教化”、“性爱”等五类,通过对这五种叙事母题的审视和阐述,探究其中所传载的艺术审美蕴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颠覆与建构1990年代以来英文学界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敏磊  毛升 《社会》2006,26(1):187-205
在当今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女性群体形象一直是东西方学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 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批较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和期刊论文。本文试图对20 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的英文研究成果加以评介,并与大陆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以期从女性群体形象的角度探讨西方中国女性研究的特点及其与大陆女性研究在理论立足点、学者性别构成、选题等方面的异同。这些女性群体包括:新女性传统女性、才女、家庭妇女职业妇女、贞妇烈女、妓女、农村妇女、女勇士、女尼等。  相似文献   

9.
王志彬 《学术交流》2007,(9):156-159
明清时期的台湾宦游文学不仅见证了台湾原住民族的族群文化和汉原族群交往的历史,而且突破了原住民口传叙事模式,开启了台湾文学创作的序幕。来台宦游文人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岛内文化建设,形成华夏文化在台湾传播的盛况。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台湾原住民族的文化不断发生变迁,文化品质也得以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出现了大批节烈女性,与之相伴的是众多的贞节牌坊矗立于各个街巷村落。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徽州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宗族文化,从徽州贞节牌坊的物化形态、空间象征建构,及其背后节烈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的生存状态,重新解读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识,并从深隐层次探讨贞节牌坊的构成方式及其与节烈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贺根民 《唐都学刊》2007,23(2):120-123
晚清小说的分类,突破了小说史中单一的题材判断原则,趋于文体形质的综合考虑,它颠覆了流衍千年的文学传统,引发国人的群体关怀。晚清小说报人众说纷纭的文体探讨,直接关合通俗小说的繁荣,折射出小说文类建构的自觉。平民文学在近代不只是一个响亮的政治符号,而落实在为民写心的文学实践中。这种基于文体的群体关怀,加速了小说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德 《求是学刊》2001,28(2):80-87
在明清文学佳人形象的基本要素中,色即自然美是人的外在美,才即才能美是人的内在美,而情即情感美是贯穿于内外、流荡于心灵的人性底蕴之美.色、才、情三要素交相渗透,构成鲜明的人格美、人性美.明清文学家大量塑造佳人形象,不仅反照出文人对理想的社会人生的心灵幻设,更映射出文人对理想的至情人性的精神崇拜.但是他们从中所获得的仅仅是一种虚幻的自我实现,一种浅薄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建次 《唐都学刊》2005,21(6):93-97
中国古典词学体派批评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宋代为萌生期,明代为展开期,清代前中期为兴盛期,晚清及近代为深化期。其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寻源溯流性、分析比较性、正变导引性三个方面。古典词学体派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从一个视角映现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清别集提要在评价清初文人及其作品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馆臣对清初文学图景的建构。四库馆臣在建构清初文学图景时,不仅极力彰显清初文学与明代文学的异质性,更在反驳明代文学的基础上力图勾勒出一幅以学问为根柢、风格醇雅的盛世文学图景,并以王士禛“神韵说”为清代诗学特色形成的标志。四库馆臣以此建构起来的清初文学具有明显的缺陷,如遗民、贰臣群体中重要人物的缺席,明清文学继承性关系的主观割裂等,这是典型的以政教统摄文学的官方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15.
舒红霞 《唐都学刊》2004,20(3):80-83
酒与酒文化构筑了女性文学的意象,再现了古代女性的艺术审美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呈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存在的思想文化环境,以及女性个体意识觉悟的程度,发掘与拓展了古代女性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有裨于举业”,梁章钜《制艺丛话》对清代官方“清真雅正”之衡文标准及“以古文为时文”的倡议予以特别强调;同时,《丛话》还以丰富的资料揭示了诸如心学、考据学等学术文化思潮对八股文的浸润;展示了明清人对八股文之存废、截搭题、命意等问题的看法,并对由八股文引发的文字狱予以特别关注,这些都透示出明清八股文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世家历史还原的过程,也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以政治文化制度变革为核心动力,通过家族史与文学史演变的双重梳理,可以对中国通代文学世家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历史还原,即前中后三大时段三重形态的相互衔接与有序推进:两汉至南北朝“经学一文学世家”与“门阀一文学世家”双重形态的衔接与演进;隋唐时期“门阀一文学世家”与“科宦一文学世家”混合形态的交替与演进;两宋至明清“科宦一文学世家”主流形态的承变与演进。在上述主体形态之外,尚有其他类型文学世家的多元存在。文学世家史学术范式的建构,需要通过特定个体、时代、区域以及通代文学世家史四个层级的链接而融合为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丁淑梅 《唐都学刊》2001,17(3):94-97
通过对元代纪游怀古、摭史抒怀散曲精神意脉的分析,认为元散曲承接着传统诗文不绝如缕的怀古之叹和咏史之音,以尖锐凌厉、直露亢爽的否古之词,以疑古非圣、亵渎权威、嘲弄英雄、颠覆传统的谬史之音,为元散曲的精神意脉注入了大气、坚实、厚重的养料,造就了元散曲深刻的理性内涵和时代特色,引领了明清戏曲对历史进行艺术反思的浪漫潮流,成为古典文学近代化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文学史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钱志熙 《求是学刊》2016,(2):122-133
文学创作的成熟,表现在作家对复变关系的自觉把握上,作家在文学史的位置也往往决定于此。龚自珍在诗史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位,这与对其诗歌的复变关系尚未作出很好的研究有关系。龚氏的整个学术文章,都体现出逆今复古的特点,龚诗是对清代盛平诗风的一种逆反。其个人在诗学方面的主观祈向,是超越明清甚至部分地超越唐宋,向汉魏六朝乃至诗骚的艺术精神回复。在这种艺术观念的主导下,龚氏在诗体、诗格、诗法方面,都作出了创新,或者说以复古为创新。  相似文献   

20.
生活于明朝中叶的朱睦木挈,家富万卷藏书,故治经之余,撰有《经序录》(五卷)一书。张隽活动于明末清初,作为遗民亦以治经传经为己任,所辑录的《古今经传序略》是当时图集文献的集大成者。《古今经传序略》其下对《经义考》的编撰具有开创之功,其上即与《经序录》有无渊源,二书有何异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