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周王权衰弱之后,民间疑天、怨天、问天思潮相继发生,儒家论天思潮由此兴起.孟子对"天"进行了形而上的改造,贯通"天"与"人性",提出了"天爵"理念,认为"天"赋予人"仁义忠信"四爵,从而论证了"天"作为"至善"的道德本体意义;荀子指出"天"生养万物的自然功能,认为"天行有常",并不干预主宰人事,但天赋人喜怒爱恶的本性,需要礼仪制度、伦理教化来规范人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科学全书*政治学卷>的总序,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对政治学学科发展、演进的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政治学、政治哲学、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特点、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在各发展阶段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4.
儒学被称为天人之学,儒家对于人道的考量历来与天命和天道问题密切相关,对于天命和天道的思考奠定了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作为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论天的方向却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他强调天人之分,将天定义为质料化的存在物,消解了传统上天在儒家思想中所具有的神圣性和超越性,从而瓦解了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根基。荀子物化的天论导致了儒家思想史上天与人之间内在联系的断裂,使得他的天论成了对以孔子的天命观和《易传》的天道观为代表的儒家形上思想的颠覆。否定天的形上意义并没有使他的天论为科学的自然观开辟道路,因为对于大自然深处的奥秘和律则的好奇与追问乃是科学产生的必要条件,此种态度却是为荀子所坚决排斥的。同时,天与人之间的断裂也使得他表面看来达到了顶峰的人文主义成了失去天道支撑的寡头人文主义,这种寡头人文主义本身已经包含着走向自身反面的可能,也为韩非的法家思想提供了一个可乘的思想缺口。  相似文献   

5.
千驹教授的新著<模糊修辞学导论>即将付梓,他嘱咐我为之写序.我对模糊修辞学这门新兴学科知之甚少.但千驹教授盛情难却,我就写一点儿感想吧. 我和千驹教授(以下干脆直呼"千驹"吧)很有缘分,我们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同一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同在大学里教书,现在又是同行、同事.这几"同"使我们交往、办事多了几分"投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荀子·劝学》的“鼠石鼠五技而穷”和“尸鸠在桑,其子七兮”的古代传注的今人译注做了商榷。  相似文献   

7.
8.
周恩来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个性特征是科学彻底性和结构完整性,多元化文化环境对其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周恩来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和实践充分证明他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民主的本真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灵魂、世界多样性及其共生共进的普遍规律以及合理竞争与交流互补相统一的生命真谛.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与《苟子&#183;议兵》在关于战争观、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与取胜之道、治军原则与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既有时代变迁的因素,也有学派间的差异,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评述。  相似文献   

10.
《荀子》一书行文古奥艰深,虽经历代学人考校注释,然其中疑难费解之词仍篇篇皆有。现仅就《不苟篇》中数例疑词进行辨析考证,并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独具特色的天论观是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吉思汗关于天的一系列观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亲身的实践经验和广大民众的认识成果的结晶。研究成吉思汗的哲学思想必须研究他独特的天论观,以及作为古代人的思想,即成吉思汗哲学思想对当代有何传承文化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荀子·荣辱篇》疑词新考@王天海$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贵州贵阳550025~~~~~~  相似文献   

13.
读《大略》可以看出,荀子已经发现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是人类两种最基本的行为取向,两者相互斗争,其势力消长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动乱,人可以参与并调节两者的矛盾运动。他主张人为地助长道义主义,通过“以义克利”的过程而实现“义利两有”。他把其义利观贯彻于他的天人观、教育观、认识论和治国论中,形成了精神激励、利益驱动、权利制约三种手段并用的综合社会治理思想,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亦带有理论偏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 ,梁启超受尊孟抑荀思潮影响 ,力主“绌荀申孟”。随着时代变迁 ,他的荀学研究逐步深入 ,认知荀子的态度不断转变 ,从“儒家中最狭隘者”的指责到“社会学之巨擘也”的肯定。尤其是到了晚年 ,荀子“创为儒家的知识论”成为梁启超荀学研究的基本定论。  相似文献   

15.
在韩非之前,“法”、“术”、“势”并非孤立,这在先秦典籍中多有反映。通过对比荀子与韩非关于“法”、“术”、“势”的思想,发现:荀子以“法”为“治之用”,韩非以“法”为“治之体”;荀子突出“术”之价值理性,韩非彰显“术”之工具理性;荀子重“人设之势”,韩非则重“自然之势”。荀子将“法”、“术”、“势”进行了道德化的改造,而韩非则整合“法”、“术”、“势”,完成了法家学说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订正前人的失误,如"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前人注释多误,今谓"浊明"是摇动、闪烁之明,"清明"是静止之明,"外景"是将事物的影象投射于外物,如火光将人影投射于墙壁等,"内景"是含外物的影象于其表面,如静止的水、铜镜能照见人影等。如此之类共10事。二、前人注释正确但过于简略,今为之详说,如章诗同说"步骤、驰骋、厉骛"表示三种速度不同的行动,今为之详列证据,证明驰骋速于步骤,厉骛疾于驰骋,如此之类共3事。三、应注未注者,为之作补注,如"易"有"反常"义,"备饰"的"备"通假为"服"等,共2事。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正义理论是其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荀子看来,社会正义起源于人性恶的社会现实;追求至平是社会正义的理想蓝图;通过化性起伪和社会赏罚就可以实现社会至平。探讨荀子的社会正义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古为今用、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8.
"群"是荀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原始的血族群体意识,经荀子以"分"限定,成为一个自觉的观念.以"群"为根本特征,人的生命社会化和个体自由在社会与历史的雏度上得到了实现,从而推进了孟子、庄子以来对人的自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史料表明,孔子以后的儒学思想家孟子与荀子,二人虽在人性观及乐教的立论侧重面上各有所不同,然其乐教核心思想却与孔子一脉相承,并将孔子乐教思想提到一个新高度。孟子认为,用赋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教育启迪、引导、鼓舞人,比用单纯语言道德说教具有更大教化作用,更能触动人心,使人品德素养得以提高;并认为不论是通俗音乐,还是古圣贤王制定的雅颂音乐,其功用都在使民和、政和。荀子则认为,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人的品德素养,还能固国强民。先秦儒家乐教理论虽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然其乐教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荀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注重法律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强调法律要具有内在的价值精神.但是,荀子所强调的法律层面的治理,并不等于现代意义的"法治".而亚里士多德,则对"人治"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以其特有的理性主义的风格阐明了"法治"的必要性.两者比较,有助于我们理清"法制"和"法治"的内涵,更深入地理解"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