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行”有广、狭二义。广义之歌行泛指唐以前以“歌行”或“歌”、“行”命题的乐府诗,故可连称乐府歌行。狭义之歌行又称七言歌行,特指唐代及以后文人按照乐府诗的风格创作的,具有和传统乐府相似的诗题,但又不用乐府古题的七言或兼有七言句的杂言古体诗,它是由古乐府发展而来的一种诗体。“选材豪劲,命意深远”是歌行体在题材及思想内容方面的特征。忧国忧民是歌行体经常表现的主题。对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是歌行体的另一主题。  相似文献   

2.
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中,曹丕虽不失为一位重要作家;但就诗歌创作而论,成就却并不突出。他的作为“七言之祖”的《燕歌行》,格调清拔,有“古今无两”之誉,不愧为名作。但这样的诗毕竟只是极少数。在他传世的以乐府歌行为主的四十多首诗(包括残篇)中,四言如《短歌行》、《善哉行》二首(“上山采薇”、“有美一人”)、《丹霞蔽日行》等,虽粗具有父“古直”之体,却少“悲凉之句”。五言如《折杨柳行》(“西山一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先唐乐府诗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一位诗人。“拟”“代”旧乐府而独出机杼,确立与完善七言歌行之一途,并致力于对江南流行乐府诗的创作,是鲍照及其乐府诗表现在新变方面最为鲜明的特点。其中,尤以对七言歌行的确立与完善而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正因此,鲍照乃获得了“乐府第一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七言歌行的演变与"梅村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梅村体”的艺术分析为切入点 ,以七言古诗的声律特征为核心 ,对七言古诗的演变进程探本溯源 ,梳理出七言歌行中“齐梁体”和“盛唐体”两种不同体式在各阶段的衍进轨迹。在这一背景下 ,文章分析了“梅村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在七言歌行体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5.
吴伟业,宇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今江苏太仓县)。明末清初,诗名盖世,他以毕生精力写作大量五、七言歌行,创为“梅村体”,对当时和后来都产生很大影响,以致徐世昌说其形成一个艺术流派《见《晚晴(艹移)汇》)。但《梅村诗集》二卷,  相似文献   

6.
号称“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 ,以无与伦比的才调、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 ,创作各类体裁的诗歌。七言歌行长篇须让卢、骆 ;子安 (王勃 )稍近乐府 ;他们的五言遂为律家正始。诚如明代学者胡应麟、许学夷所评 :王、杨、卢、骆以词胜 ,唐人之气象风格始见。他们的作品较全面地代表了初唐诗歌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7.
七言诗虽起源很早,但是发展缓慢,直到唐代方蔚为大国。自魏文《燕歌行》之后,数百年间,略无所闻。至江南刘宋,谢灵运欲稍进之,然近摹拟;鲍照虽大成其体,然多为杂言,且少长篇。至梁陈间,作者倍出,君臣唱和,间或有作;然率咏闺愁,更无新意。当此之时,应信以俊尚之才,沉郁之思,创作七言歌行,虽然仅有两篇,但是以其篇制宏伟,音节顿挫,意绪流转,韵和情高,实超越往代,开启唐音,为后世法。清人刘熙载《艺概·诗概》云:“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我们以  相似文献   

8.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为历代人们所推重,给予极高的评价。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对此就很欣赏,说“岑参多新诗”(《九日寄岑参》)“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并指出“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同时代人杜确称赞其诗“迥拔孤秀……出于常情”。(《诗集序》)宋代大诗人陆游赞其诗“笔力追李杜”“崔嵬多杰句”。(《夜读岑嘉州诗集》)翁方纲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石州诗话》)沈德潜云:“参诗能  相似文献   

9.
曹丕诗歌的阴柔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诗歌的阴柔之美裴登峰龚真国“妙善辞赋”的曹丕在诗歌创作中形式多样,诗体大备。既有四、五、六言和杂言,又有骚体和乐府,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罕见的现象。他的《燕歌行》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它的产生标志着七言诗的成熟,也正式确立了七言...  相似文献   

10.
高适是盛唐一位很值得研究的诗人。他的诗名很高,被近代论者誉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与岑参并称。他在政治生涯中也是成功者,史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旧唐书·高适传》)有唐一代,高适虽不能独占风景,然而在盛唐的诗人中,高适在政治上的显达是超乎同辈的。  相似文献   

11.
唐诗选,肇自唐始,历代不衰,但是王夫之《唐诗评选》,比起他的前代和当代这类众多的唐诗选,在突出“评”的特点上,对唐诗诗体的源流嬗变,对唐诗的风神体调与诗三百,汉魏诗,特别是南北朝诗的历史联系,对重要诗人诗作的评判,尤其对唐诗存在着的艺术美学的诸品性,有着许多的新的发掘,提出许多新的创见.因此,《唐诗评选》对唐诗学的发展是较有明显贡献的理论著作,值得我们重视,不能以一般唐诗选等闲视之。唐诗诗体的正本清流《唐诗评选》共四卷。以诗体分,一卷收乐府歌行,包括七言和杂言,二卷收五古,三卷收五  相似文献   

12.
吴伟业的戏曲三种尚不能归之于后来的"写心杂剧"这样的案头之作。作为一位著名诗人,吴伟业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不仅酷爱昆曲艺术,而且深知曲理和曲律。吴伟业的三种戏曲作品,是在他戏曲观的指导下创作的,不仅文词华美,格律谐和,而且抒情性极强,诗情浓郁,意境深远。作者特别重视剧作的情感结构,与其七言长篇歌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换言之,吴伟业擅以戏剧的眼光来构思和创作其七言长篇歌行;又善用七言长篇歌行的技法来设置剧作的情节关目,精心撰写曲词。令人遗憾的是,限于主客观的原因,吴伟业未能像七言长篇歌行那样,"选取有关时事之大旨"敷演成剧,不得已,只能借古人古事抒发胸中之抑郁牢骚!  相似文献   

13.
《从军行》是汉唐边塞诗中表现苦寒主题的代表诗题.王粲与左延年分别开创“从军乐”“从军苦”主题先河,晋宋《从军行》单纯言征战苦寒,梁陈《从军行》内容丰富,艺术精致,形成唐前代表性的征行艺术模式,初盛唐《从军行》确定了七言歌行体和七绝组诗体两大创作范式.歌行模式侧重表现征战过程与感怀,七绝模式超越具体战事,重在表现人的精神与心灵体验,中唐《从军行》数量攀升而质量下滑,咏叹征戍艰辛、厌战思乡为时代主调,侠衣少年变成了白首老将.宋元明清《从军行》由言志抒情变为诗人习诗的方式,基本没有超越汉唐《从军行》创作形成的三大艺术范式.  相似文献   

14.
李益(748——829),字君虞,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他在少年时代,就以才华横溢、“风流有辞藻”(《唐才子传》)名噪一时,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著名诗人韦应物称道他“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这仅仅是一般的称颂。最早发现他出类拔萃的是明胡应麟,胡氏《诗薮》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城上闻笛》诸篇,皆可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七言歌行,最能体现他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一直为评论者所称道;李白的七言绝句,字少意多,语近情遥,是他文学天才的杰出表现,为后世诗人所倾倒。所谓“绝伦逸群”、“亘古今来,无复有骖乘者”的评赞,不为过誉。唯独他的五律,没有受到应有  相似文献   

16.
岑参是我国盛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向与高适齐名,为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岑参的边塞诗昂壮雄浑,奇峭峻拔,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以其别具一格而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唐诗苑中独树一帜。宋人许凯曾指出:“岑参诗自成一家”(《许彦周诗话》),元人范德机则赞岑诗“为一家数(《木天禁语》),翁方纲亦云“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石州诗话》),赢得了历代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中叶后,朝鲜朝著名的“三唐诗人”——白光勋、崔庆昌、李达翻然改道而学唐,使得“宗唐”成为诗坛主流。白光勋的绝句具有盛唐风韵,尾联多散句单行,三四两句构成转合,他还善于借鉴盛唐诗人融情于景,言在意外的手法;其咏史绝句具有中、晚唐风味,内容取向上,类似中唐刘禹锡,着眼于现实,艺术手法上,类似李商隐,主意事,不主情景;其歌行在内容取向上,类似初唐歌行,大都写女子闺情、边塞、歌咏文人的高风亮节等。另外,其诗歌创作并不仅仅限于宗唐,其五言古诗具有魏晋风范;其歌行的体式特征类似南北朝及隋代的歌行,用韵上,则类似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韵律特点。其诗歌存在模仿的弊病。  相似文献   

18.
《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应该是张衡《思玄赋》末的系诗,而不是晚了百年之久的曹丕的《燕歌行》。关于这一问题,拙文《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辨》(见《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已作简论。张衡的这首七言诗,明冯惟讷《诗纪》曾予收录,可见他也确认它是一首诗。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南北朝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逯先生的辑校完备谨严,比起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可谓“后出转精”。但在该书中,逯先生收录了《思玄赋》的一首歌(四言),却未收那首七言系诗。他颇不以《诗纪》收录《思玄诗》(即赋末系诗,题目为冯惟讷所加)为然,在按语中,他认为那是“《思玄》系辞”,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诗近三千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他众多的篇什,分编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讽谕诗”,大多是在他作谏官时写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或同情劳动人民,或揭露统治阶级,笔锋犀利,尖锐泼辣,往往一针见血,莫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政治态度,是白居易诗歌中的精英。七言歌行体《琵琶行》和另一首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被编在《感伤》一类中,也都是白居易很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