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治的精神相背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被确立为我们宏伟的发展目标。因此,很有必要审视伦理道德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促使其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进行合理的转型,进而推动整个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道德与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道德与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郑桂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其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如何,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一、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传...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治的精神相背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被确立为我们宏伟的发展目标.因此,很有必要审视伦理道德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促使其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进行合理的转型,进而推动整个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独特的历史进程,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加速了转型并使其有了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最新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 ,中国社会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这一体制转轨过程中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孔子的一些基本伦理道德观念,并联系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提出了如何吸收孔子伦理道德思想中精华部分,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今所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论怎样正确对待传统道德刘笃诚当前,我国一方面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也正在建立和完善与此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在此境遇中,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呢?究竟应该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发展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严峻课题。一、以怎样的思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一种观点主张重建社会主义道德。持这一观点者认为,时下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其运行机制上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异质经济。因此,伴随着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这种转型,社会道德建设的思路不仅应当,而且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它必须是崭新的,与以往不…  相似文献   

9.
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现代诠释和必要改造。要在批判中继承 ,在继承中发扬 ,在发扬中创新 ,在创新中获得新生 ,找到传统与现代接轨的契合点 ,使之获得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具体形态 ,为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0.
教育转型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我国教育经历的是转型性改革和发展。理论界关于教育转型有“文化转型”、“历史形态转型”、“知识转型”三种瑜瑕互见的理论观点。我国内地应被转型的“传统教育”不是“近代型学校”,而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学校教育;由它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是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实质。教育转型的根本旨趣落实到实践环节中,首要的是育人目标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一笔重要的思想财富,但它必须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新的经济伦理,但它不能抛弃传统。只有在这种认识论的背景下谈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才显得必要和重要。经济伦理的实质是用伦理道德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它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性和广泛的现实操作性。下面,仅就中国六大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问题略陈管见。一、以义生利、勤劳敬业的生产行为义利观是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根本原则,孔、孟、苟均不反对社会生产,他们的视线主要集中在生产行为的道德评价方面。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相似文献   

12.
传统保障在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为其成员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和精神关怀,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变迁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发展的趋势是:农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现代社会保障亟待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我国城乡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家庭关系上既有传统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又有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观念的文明进步的变化,但也产生了不少与传统的优良道德和现代精神文明相悖的现象,影响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当前,亟需建立符合我国经济文化生活的现代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儒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涌 《河南社会科学》2000,(1):32-35,67
本文认为正确认识传统儒学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制度本身。(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形成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中吸取营养。本文最后还论述了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职工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当前,我国职工民主管理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由传统的职工民主管理向现代职工民主管理转型。这个转型把职工民主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传统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价值,开创职工民主管理的新篇章。为适应这种新情况,我们必须改革按所有制性质立法的做法,统一规范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才能在法律上保障和推动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历史在西方不过30余年的时间,在中国不过10余年的时间。在短短的10余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伦理学从悄无声息到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表明中国在由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经济谋“利”、伦理求“义”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和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这一切推动着中国经济伦理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21世纪中国年鉴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年鉴要发展也必须转型,转型的关键是创新。创新是我国年鉴发展的灵魂,是我国年鉴兴旺发达的动力。作者提出我国年鉴的创新应是全面的创新,进而结合我国年鉴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就品种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和思想理论创新等五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文化发展需求(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发展需求)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水平的矛盾。当前社会发展风云变幻,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具有迟发外源性、非均衡性、复杂性、长期性、包容性等特点,论述文化转型的阶段目标和基本原则,中国应强调把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作为文化转型的支点,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具有六大着力点:突出文化的引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坐标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性、突出"四个力"的标志性、"一体多元"文化发展的格局性、人的现代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并在道德建设实践中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 ,既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的道德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应当调整思路 ,注重观念创新、体系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冉昌光 《天府新论》2014,(3):157-158
正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社会矛盾问题自然会比较突出。因此,如何认识、分析和处理社会矛盾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加强对当代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对推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龚秀勇同志《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体系的主要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