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新民 《南都学坛》1999,19(2):111-112
青年期后期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心理的成熟。心理成熟的历程就是心理定向和心理定型的过程;个体可以通过调整自我意识而走向心理成熟  相似文献   

3.
杜甫七律的对仗可分为正常和变通两种格式。中间两联对是正常格式,四联对、三联对、颔联或颈联加首联或尾联的两联对、一联对、颔联或颈联流水对是变通格式;工对、邻对、宽对是正常格式,不讲虚实门类差别的远对、不同短语结构的假对、不顾平仄声律的拗对都是变通格式。变通格式是正常格式的调节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杜甫白话七律的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甫白话七律的出现,主要是针对盛唐七律高华典丽风格的变革与发展。首先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采用白话语料与民歌句式;其次在华州正式拉开了白话七律的序幕,成都草堂七律进入了对田园生活的叙写;复次草堂、夔州七律大量口语虚词的运用起了重要作用,使白话七律趋于精熟。这虽然不是杜甫七律的主体风格,但平添了一种陌生的新面貌,对中晚唐与宋代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7,(2):43-52
杜甫151首七律在题材内容和诗艺方面为七律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其题材内容体制是:冲破宫廷文学的藩篱,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真实的内心体验,包括忧国之思、恤民之情、漂泊之叹、田园之趣、交游酬赠以及少量的宫廷篇什。其诗艺体制一是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悲壮、老成稳健、萧散自然;二是章法:主要有钩锁连环式、起承转合式(含两种情况:其一,四联依次为起承转合;其二,首联起,颔联颈联承,第七句转,第八句合),联章组诗章法有无序式、有序式;三是起法与结法:工于发端,高格响调而入;结法以收束本题为主;四是属对:自然天成、特殊对仗俱臻妙境、时空并驭、踵事增华;五是句法:句式错综、词语省略(省略介词、无谓语句、紧缩句、互文句)、词序倒置(宾语的主语部分提到谓语前面、状语移到动词后面、主谓倒置);六是字法:状物精准、常字生辉、深化情感。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7,(1):48-56
杜甫七律的声律体制是:1.确立四种正格律句和三种变格律句,其首创丁卯句法对后世影响深远;2.正体七律(全诗由正格律句或由正格律句加变格律句构成,且粘对无误)共计117首,占总数(151首)的77%;3.拗体七律34首,有四种类型:局部失粘、首联或首句非律句、对仗使用非律句、全诗多用拗句仅保留中间两联词性相对,皆事出有因;4.失律度为23%,低于初唐的39%,盛唐的27%,为七律声律定型于大历时期起到重要作用;5.使用四种平仄格式,主次合度。其韵律体制是:1.严格依照《唐韵》押韵,仅有1首出韵;2.限押平声韵;3.以首句入韵为主要格式,共115首,占总数的76%;4.使用韵部覆盖面大,而以使用宽韵为主,亦有所偏好。其对仗体制是:1.对仗规则严密,杜绝一联中重复用字;2.对仗数量超出额度;3.对仗种类多样,追求工整,最先将"狭义当句对"引入七律。  相似文献   

7.
令狐安 《中华魂》2012,(23):66-66
奋斗七年夙夜勤,千金一诺为人民。访贫问苦精神变,解困扶危面貌新。锦上添花宜少干,雪中送炭愿常闻。安邦固本根基稳,饱暖方觉鱼水亲。  相似文献   

8.
9.
黄庭坚的拗体七律是其成就较高的体裁,但学界对其关注不够,并且对于拗体的界定也众说纷纭。笔者采用王力的七律标准,认为黄庭坚的拗体七律只有31首,并具有如下特点:⑴拗句三句到八句不等;⑵平收类的拗句种类和数量大大多于仄收类,且都和古体诗声律相近。其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对专名的妥协;⑵对对仗的妥协;⑶有意为“拗”,追求奇峭美。  相似文献   

10.
明清学者称杜甫七律为"变调",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被总结为"以古为律",即借鉴古诗的修辞技巧、篇章结构、表现功能、审美趣味和创作精神来创作律诗。杜甫安史之乱前后系统学习《诗经》、汉魏古诗创作大量新乐府和古体诗,为其此后"以古为律"奠定了基础。从修辞角度来看,杜甫使用拗律、用词拙朴变传统七律圆转和谐、华美清丽为奥峭顿挫、朴质疏野,古人称之为"以古调入律";从篇章结构和表现功能看,杜甫吸纳古诗叙写人生事态驱驾才势、曲折尽意的特点,变盛唐七律板滞僵化的情-景结构为气脉动荡、首尾浑成,古人称之为"以歌行为诗"、"律诗不离古诗气脉";从诗学精神上看,杜甫力图吸纳《诗经》的"比兴"精神改造源自齐梁的用于应酬、应制的七律诗体,议论时事,咏怀咏史,悲壮苍凉,意境深闳,达到了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完美融合,古人称之为"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以《诗》为诗"、"律讽"。"以古为律"使杜甫七律对《诗经》以来的诗歌传统和创作经验吐故纳新、兼容并蓄,从而将七律体提升到新境界,成为中国诗学史上难以逾越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1.
明清学者称杜甫七律为"变调",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被总结为"以古为律",即借鉴古诗的修辞技巧、篇章结构、表现功能、审美趣味和创作精神来创作律诗。杜甫安史之乱前后系统学习《诗经》、汉魏古诗创作大量新乐府和古体诗,为其此后"以古为律"奠定了基础。从修辞角度来看,杜甫使用拗律、用词拙朴变传统七律圆转和谐、华美清丽为奥峭顿挫、朴质疏野,古人称之为"以古调入律";从篇章结构和表现功能看,杜甫吸纳古诗叙写人生事态驱驾才势、曲折尽意的特点,变盛唐七律板滞僵化的情-景结构为气脉动荡、首尾浑成,古人称之为"以歌行为诗"、"律诗不离古诗气脉";从诗学精神上看,杜甫力图吸纳《诗经》的"比兴"精神改造源自齐梁的用于应酬、应制的七律诗体,议论时事,咏怀咏史,悲壮苍凉,意境深闳,达到了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完美融合,古人称之为"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以《诗》为诗"、"律讽"。"以古为律"使杜甫七律对《诗经》以来的诗歌传统和创作经验吐故纳新、兼容并蓄,从而将七律体提升到新境界,成为中国诗学史上难以逾越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诗歌向有"诗史"之称,其诗史性不仅体现在叙事性极强的古风中,也体现在以抒情见长的七律里.杜甫创造性地完成了以抒情反映诗史内容的创作方式,在诗史中仍把抒情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而<秋兴八首>等诗篇则通过抒情的反复咏叹和客观意象主观化,体现了其"篇终接混茫"的美学追求.意象密集和音节错位所造成的鲜明、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是杜甫七律超越初盛唐七律之处.  相似文献   

13.
14.
杜甫七律技法纯熟,足为后世垂范,其结篇之法尤为后人称道,古人对此已论之颇备。但出于写作需要,各结构形式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必定有所变化,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次级结构类型,对此问题的探讨却仍付之阙如,实有详加梳理之必要。在此即以整理杜甫七律诗各结构形式的次级结构类型为切入点,细致分析各类型的具体结篇方式及其特性,从而全面深入地解析杜甫七律的结构方式和技巧。不仅如此,通过对杜甫七律结构方式的梳理,还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古人所谓起承转合、前后解等结构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七律二首     
  相似文献   

16.
十四行诗和七律诗在韵律和结构上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诗歌体裁.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语义连贯上都呈现出汉语传统的"起承转合"语篇结构模式.卡普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影响英汉语篇结构,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尽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思维模式有别,但他们在语篇的语义结构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卡普兰的语篇思维模式说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自中唐德宗贞元至文宗大和年间,七律创作蔚为大观,中唐诗人们创造出了韵律轻松、结构澹荡、平易晓畅的七律。作为贞元后期至元和年间在诗歌创作领域最早起来追求尚实、尚俗创作倾向的先行者,诗人张籍、王建各存有七律八十一首,大多是社交应酬之作,他们赠酬送答七律表现出鲜明的通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七律·释怀     
杜瑞堂 《山西老年》2011,(11):51-51
奇峰入云壑幽深,生事参差隔泥云。玉馔金樽拥绿珠,冷炙残杯逐马尘。攀星枉自悲天命,望海舒怀笑平生。月正圆来花正好,心自足时乐亦生。  相似文献   

19.
七律二首     
李宏祥 《中华魂》2012,(3):63-63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破雾穿云上碧霄,神舟对接搭虹桥。 扬波银汉三千浪,风动蟾宫八百箫。 回望家园无限美,山青海碧白云飘。 天宫静待迎新日,花似海洋歌似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温庭筠的七言律诗,作了比较研究。就诗的题材说,两人都以爱情、咏史、咏怀襟抱为抒写对象;以风格而言,他们七律中同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艺术风格:一为刚健悲慨、道劲苍凉之作,此以言志为主;一为柔靡婉转、含蓄朦胧之作,此以缘情为主。论文就以上诸点较其异同,进而揭示其七律创作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