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的发展,以及战争实践与哲学发展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抗日战争与毛泽东哲学的两次飞跃。毛泽东哲学的发展经过三次飞跃,其中第二、三次飞跃同抗日战争相联系。三次飞跃依次展开,表现为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相应地产生了应用哲学、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三种形态。第三次飞跃是前两次飞跃的辩证综合,表明毛泽东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二、抗日战争: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前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丰富经验,是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陕北根据地相对安定的环境,为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社会条件;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客观需要,是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毛泽东哲学的胜利。毛泽东哲学提供了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思想路线,铸造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孕育了抗日持久战争的战略战术。抗日战争的胜利,又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哲学的正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20世纪30——40年代世界风云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世界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领导抗日战争过程中,始终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本文分五个阶段简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所提出的抗日民主思想是中国民主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表现,同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也对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形成的民主思想是新中国国体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也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内容相对较为丰富。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形成的民族思想也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于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加强毛泽东的抗日民主思想观念的研究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探索,初步回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一、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的由来和背景;二、毛泽东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三、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为了使革命形势朝着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方向发展,审时度势地调整了中共在东北的战略方针,即由独占东北改变为立足建立一个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从毛泽东关于创建东北根据地战略方针的实施与演变过程,探讨毛泽东在东北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不仅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而且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哲学基础、根本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有着党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认识更加深刻、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抗日战争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丰富的斗争实践等时代和社会历史背景的.  相似文献   

7.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刘益涛十年来潜心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成果显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八年中的光辉业绩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初探崔淑英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实践中全面提出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财政经济工作的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根据地是建立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被敌人分割的游击...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抗日干部学校,大力培养抗日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是在抗日烽火中培训干部,中心任务是为抗日战争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任务,第一为抗战培养干部,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认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辩证法对抗日战争的全局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具有明显的系统观点。第一、把研究对象即抗日战争视作一个客观系统;第二、从系统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抗日战争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第三、在历史动态的系统中把握战争的来龙去脉;第四、强调战争要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五、阐发了在战争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战争系统的择优性和最优化方法的关系。这些战争系统观点是对抗日战争实现科学预见的重要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思想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族主义的相关理论,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维护和巩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有一个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是反对闭关主义的。毛泽东关于世界整体性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第二,在国际关系中,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可以被超越的。对此,毛泽东虽然没有正面提出和论述过,但中共的对美政策与实践已经作出了明确回答。第三,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共如果不是坚持这一原则,就很难把抗日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推向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13.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坚持和取得胜利的关键。其时 ,既有中日间民族矛盾 ,又有国共间阶级矛盾 ,关系错综复杂。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时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和“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华以来的种种胜利和失败的严峻考验,已经是一个政治上相当成熟的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作为共产党的领袖,从此乾坤扭转,分裂落后、积弱积贫的中国,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集体领导下,迈上了独立、解放、统一、富强的道路,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新时代。抗日战争是旧中国向新中国转变的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毛泽东施展雄才大略的高峰期之一。在革命的历程中,毛泽东的作用,是任何人所无法代替…  相似文献   

15.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到来之际,我重读了毛泽东同志的一部分军事论著。其中《论持久战》一文,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指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是毛泽东同志的军事代表作,也是一部用辩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有一个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是反对闭关主义的.毛泽东关于世界整体性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第二,在国际关系中,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可以被超越的.对此,毛泽东虽然没有正面提出和论述过,但中共的对美政策与实践已经作出了明确回答.第三,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共如果不是坚持这一原则,就很难把抗日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推向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们刚刚纪念了抗日战争胜 利60周年,又迎来了毛泽东诞辰112 周年。人们自然会对二者之间的内在 联系引起深沉的思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毛泽东同志曾在陕甘宁边区战斗生活十三年。这十三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成为全国模范的根据地。研究和总结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对于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牢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研讨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意义非常重大。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内容是丰富的、广泛的,包括政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的系统的认识.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对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与对待资本主义、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丽 《山西老年》2013,(7):20-20
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有一篇《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的文章。文章提到两位开明绅士,一位是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另一位就是晋绥边区的刘少白。毛泽东说他们"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