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语篇连贯理论为基础,从语义关联性、主题关联性和语境关联性三方面探讨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分析得出,《乡愁》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以平行结构展开,该结构是促成语篇连贯的常见模式。本文旨在拓展当代诗歌语篇的认知研究,对发展与完善语篇连贯理论方面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连贯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语义、语境、认知等角度进行多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3.
隐喻在语篇中的意义推进可以建构语篇的连贯性,即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同蕴涵或诸多喻体之间在概念层次上的密切关联可以建构语篇连贯;多个喻体从不同方面描述某一个或多个概念促成语篇连贯;隐喻自身的系统性也可以建构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语言学"意义在于使用"的理论观点可以对语言系统做出"虚拟的语言"和"实际的话语"的二元切分.认知视角下的语言系统二元论可以为语篇衔接与连贯分析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无论是衔接还是连贯,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都可以视作虚拟的概念和知识的选择性激活过程.衔接是对起组织作用的功能性概念和知识的激活过程,连贯是对起表征作用的实体性概念和知识的激活过程.在认知二元论的统辖下,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分析应该坚持选择性、动态性和以认知为导向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5.
衔接理论从语言表层功能研究语篇的连贯,ICM理论从认知基础角度研究语篇的连贯,所以两者的相互结合可以为连贯研究提供一条通过现象看本质的途径。目前ICM理论已被广泛用于分析"语篇理解"中的连贯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将ICM理论创新性地应用于研究"语篇翻译"中的连贯问题,并突破性地吸纳认知语言学原本否定的"衔接"手段,便有望开拓一条"现象-本质-现象"的辩证的翻译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6.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焦点之一,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是一个动态的语义概念。语言学家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语篇连贯构建机制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文章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科幻小说《三体》中的部分语段进行分析,阐释语篇连贯的形成过程及其推理机制,揭示语篇连贯构建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因素,为人们多方位解读科幻类小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彰显了概念整合理论的灵活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张德禄的衔接连贯研究采纳了韩礼德的语域衔接理论,即"衔接+语域一致性=连贯",突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和语境理论。其衔接研究突出了语言的谋篇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以及情景语境对衔接机制的制约作用;其连贯研究丰富了韩礼德的理论模式,强调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决定性作用,指出文化语境是决定语篇连贯的首要条件,情景语境是实现连贯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描述翻译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灌输语篇语言学中的"语境"概念以及"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标准"培养的学生翻译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篇连贯是指一段话语或某个语篇的不同部分在意义上的联系.认知参照点、原型范畴、概念隐喻等认知理论对语篇连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语篇连贯不仅靠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获得,更靠心理上的连贯取得.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篇连贯的研究经历了从专注语篇本体因素到逐渐重视语篇受体因素的发展历程。这与语境理论的发展无不相关。近年来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语境概念将语境视为动态概念,克服了传统语境观的一些不足,对于解释语篇连贯,特别是缺少显现衔接的会话语篇的连贯性方面显示出了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英语名物化元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组织是围绕三个元功能进行: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名物化作为一种语言组织形式可以从三大元功能的角度来解释.首先,它能影响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其次,它能作用于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再次,它能转移信息焦点,加强语篇衔接.  相似文献   

12.
从功能语言观的角度,利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以奥巴马2008年大选获胜演说为范本,分析了政治演讲这种语篇模式的特征,挖掘了政治演讲在语言上如何通过及物性系统、语态系统和归一性系统实现概念功能,如何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实现人际功能,如何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实现语篇功能。政治演讲的演讲者对自己主、客观态度的把握,对演说辞可信度和说服力的塑造,对自己社会身份、人际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建构都能够通过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作为对文化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方法和思想理念,不仅对于文化建设自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精神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当代中国,文化自觉与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高度文化自觉培育中国精神,不仅是新世纪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精神在当代的转换和发展、增强中国精神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的概念纯理功能,然后重点分析概念语法隐喻及其分类,并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常见形式名词化及其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隐喻性是英语概念习语最本质特征。基于英语概念习语隐喻性特征,以概念习语深层跨域标定为切入点,提出跨域标定和习语达意功能的四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概念习语汉译原则,构建翻译模式,指出英语概念习语汉译应突出概念习语隐喻性,保持习语文化特色,实现达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的变化存在于它所要实现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在实现概念功能时 ,委婉语所包含的核心意义是促使其变化的原动力。在实现人际功能时 ,个人的自我意识 ,社会病理和机制促成了委婉语的变化。对委婉语功能的分析有助于揭示社会现实和语言使用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篇具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我们从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出发,以男女两组英语互动式性别广告为语料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男性广告在“祈使语气”、“消费者充当的主语一限定成分”、“消费者充当的动作者一物质过程”的构形分布上均明显高于女性广告;而女性广告在“消费者充当的感觉者一心理过程”的构形分布上明显高于男性广告。这些构形分布的显著性差异说明,这类语篇建构的不同性别的身份是不同的,即建构不同的性别身份。  相似文献   

18.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从及物性系统、主位系统、评价性词汇三方面讨论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语言建构的。讨论结果表明对及物性系统中过程动词、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析有利于识别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识别历史事件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事件行为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对主位推进、主位名物化和主位中连词的分析有利于辨别历史语篇的语篇意义,揭示历史语篇连贯的本质;对评价性词汇的分析有利于理解历史语篇的人际意义,理解历史语篇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判断和立场。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历史语篇分析对提高英语学习者在历史学科领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理论,分析丘吉尔组建内阁就职演说在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六个方面的使用情况和特征指向,探讨语言模式后的原因或动机,以期对丘吉尔就职演说中概念功能的实现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基于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研究锦屏文书的语篇认知功能,可以使我们从语言学角度更清晰地了解该文书的三大语言功能:意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