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以及"社会"等概念都是历史性概念,其内涵都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丰富发生着不断变化,但其与"人"的概念的关系内容是其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的核心内涵。社会就是一个有关人的复杂的、多样的、多层次的系统概念;社会是人的形式,而人是社会的主体。具体来讲,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发展形式和历史形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中心、核心、关键和动力;人是社会的存在主体、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应该是以物为本、以社会为本或以社会关系为本。  相似文献   

2.
欧洲的启示     
到英国、德国和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希腊、奥地利等欧洲国家访问是我很久的愿望。因为,英国曾经是近代产业革命的“领头羊”;曾经是世界上最老牌、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至今英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世界GDP排行前五名的经济大国之一,是世界五个核武器大国之一,是拥有强大现代科技、军事、教育潜力的大国之一。在历史上,英国曾经是率领八国联军侵略过中国、长期占领香港的国家;曾经逼迫清政府向其赔偿大量白银的国家;又是曾经诞生过丘吉尔、莎士比亚这样一些世界名人,容…  相似文献   

3.
一这里所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既然是其意义 ,那就不是生存活动本身 ,因为意义是离开了本身的东西。这好像是一个矛盾 ,一方面是其本身的意义 ,另一方面该意义又不是其本身 ,但这恰恰是作为意义世界中心的人的存在的秘密。换句话说 ,人的生存的意义就是对生存本身的超越 ,既是一种时间性超越 ,又是一种空间性超越。说它是时间性超越 ,是因为人的生存总要指向未来、超越现实、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至少要超越当下的生存活动 ;说它是一种空间性超越 ,是因为生存活动总要面向世界、创造世界 ,总要超越个体而落脚于…  相似文献   

4.
从美与功利、美与新、美与主体、美与道德、美与形象等五个方面看,成功企业是符合真的要求的企业,是尊重创新、激励创新、不断创新的企业,是努力提高员工的主体性、实现人本主义管理的企业,是诚信的企业,是有美好的企业形象的企业。综合考虑企业的目标、发展、管理、经营、形象诸方面,美既是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成功企业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略论邓小平的思维方式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方式是思维活动的形式 ,它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一个哲学和思维的范畴。邓小平的思维方式是邓小平理论的本质表现 ,集中反映了邓小平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它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与现代科学的土壤中 ,是思维领域中一朵绽放的奇葩 ,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 ,具有明显的唯实性、创新性、超前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双重性入手 ,得出如下结论 :社会主义是解决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唯一途径 ;全球化的双重作用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充分的准备。全球化发展至今 ,仍是资本主义占据优势 ,但资本主义开创的全球化不过是世界历史的较低层次 ,它必将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所代替 ,从全球资本主义到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 ,但是 ,历史辩证法所昭示的这一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思想路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思想路线历经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认识和阐释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丰富和创新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 ,这条思想路线是一脉相承 ,不断发展的 ,同时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族的心灵就是民族的精神,尚和合是化解当代心灵各种冲突和危机的最佳理念和方法。在人的欲望与现实的冲突中,人们要过三关,即金钱关、美女观、权力观。如何过三关,知足、知止、知觉是闯三关之方之道,既达到灭贪、嗔、痴、慢、疑诸烦恼,又达心灵和合之境。三关之所以过不去,是由于贪欲之心的膨胀,于是必须修身养性,一是养心,主旨是求心态和合,心理和谐,"养心莫善于寡欲";二是中和,求心灵的宁静、平衡、和谐,中和是天下的大本大道;三是乐道,其要旨是追求精神的享受和快乐,醉心于求道的幸福;四是坐忘,做到堕肢体,黜聪明,保持心灵世界的虚静;五是爱心,使和合心灵世界和乐无穷无尽。心灵的和合安顿,是人的终极关切的精神家园。尚和合的和合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时代价值,是民族心与魂、根与体,是中国人灵魂安顿的地方,落脚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世纪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义 《云梦学刊》2008,29(6):62-68
哲学是人学,是人的社会学和人的宇宙学.哲学应当成为有创造性的建设的发展的哲学.需要是哲学发展的动力.哲学的任务是安顿人的心灵.存在的最高境界在于永恒.概念是历史的,是对实在的界限.分析批判改造"概念"、实现其向本体回归是当代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过去的哲学是对立斗争的哲学,今天的哲学是整体和谐的哲学.以自然为本.人们在评判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态势时,有肯定、否定与未定三种方式.实际、实用、实效.是我们这个时代与社会的特征.实用主义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实事求是是实用的最高境界.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标志.哲学是国家、民族、时代的灵魂.以人为本是幸福的法则.有用的价值判断是实践哲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年鉴是党和国家的年度公报,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年鉴的编撰和出版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编撰出版年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事。年鉴编辑部是党委和政府编撰出版年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龙虾三吃”是日常生活中的俗事 ,但它透露出来的哲学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人们根本无法从餐桌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被宰杀了并被烹饪过的“龙虾”去理解、达到那个未出场的、活生生的、真实的龙虾。传统西方哲学的主旨在于追求永恒的“在场” ,试图通过理性形式 ,从感性存在中发现纯粹的统一本质。然而 ,后现代诸哲学家如晚期的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对这一病弊作出了怀疑和反思 ,以为“在场”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先权 ,它总与“不在场”相联系、相统一 ,而力倡回到真实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16.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辨"齿、牙"     
田树生 《殷都学刊》2002,6(1):99-101
一些大型字典、辞书或齿、牙不分,或认为牙是臼齿。依《说文》、古文献、动物形态,牙实为尖锐的犬齿。  相似文献   

19.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其交往关系中,合作是一种不同于协作的行为模式。然而,人们往往把它们混同起来。其实,在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框架下,所造就的只是一种协作的行为模式,在对工业社会历史阶段的超越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的是合作的行为模式。人们的合作关系以及行为模式的建构,将意味着人们交往活动中出现一种更高形态的“差异互补”机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更高级的历史阶段。因此,在社会治理模式建构方面,需要根据合作社会的要求去建构起一个合作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吴昊 《天府新论》2007,(1):145-150
“互文性”和“语境”是文学研究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术语。这两个术语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理念,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它们不仅具有共同的网络结构、编织的动态特征,也经历了相似的泛化命运及其发展的双重困境。而且它们能够彼此诠释,共同表征同一现象。这些发生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身上的共同之处反映出20世纪文学研究思想总体发展的某些趋势,如关联、整体、动态、读者及泛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