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结果表明 :5 92个国定贫困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从事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劳动 ;劳动力外出打工盲目性较大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对其收入有明显的影响。一、劳动力基本情况( 1)劳动力结构。 1999年农村贫困监测在全国 5 92个国定贫困县共调查了 48969户 ,2 18465人。其中 ,整劳动力为 114 0 5 2人 ,占被调查人口的 5 2 2 % ,半劳动力为 2 3 2 95人 ,占被调查人口的10 .7%。平均每户家庭有整半劳动力2 .8人 ,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为 1.6人。与全国相比 ,国定贫困县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多负担人口 0 2人。( 2 )劳动力就业情…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由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到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的制度变迁中存在一些障碍,我国已有的制度安排造成了路径依赖,城乡利益的冲突及知识积累上的有限性。为了促进这场制度变迁的实现,需要城市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助于这场制度变迁实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业经济是比较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突出表现为以隐蔽性失业方式存在的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目前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既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就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进入攻坚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了新老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差异,从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其人力资本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费用。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非农就业转移,包括影响选择非农就业的意愿、非农职业选择的能力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为此,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引人注目的社会经济问题,学术界对此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现状和对策分析。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呈现了一派新气象,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从土地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并逐步向城市流动。这些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流动,是一种水平的社会流动,即广大农民在不改变社会地位的前提下,变更了自己的居住地点或职业。我国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劳动力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劳动力就业既有互补合作效应,也有竞争替代效应,竞争替代效应只局限于少数就业领域,绝大多数领域属于合作互补关系。现行的“限制性”就业制度是低效的、不成功的安排,不仅不能给城市劳动力提供有效的就业保护,反而损害城市利益发展,导致社会总福利受损,也延缓了未来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据统计,2000年农村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为1.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1.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约620万人。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非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978年 ~ 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53元,平均每年增长13.7%,而同期农民的非农业纯收入由9.4元提高到993.5元,年均增速为23.6%,比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是关系到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和制度障碍出发,提出了解决劳动力流动的管理制度创新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依据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变量序列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人力资本的跨部门、跨区域流动,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人力资本的区域流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我们应该提倡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劳动力流动不仅包括乡城流动而且包括劳动力在非农部门间的流动,近年来后者明显加强并引起就业波动.通过理论回顾可以看出引起劳动力流动的深层原因是消费需求变动引起的产业兴衰转化.对我国有深刻影响的劳动力流动大致有一是劳动力乡城流动,二是以城镇下岗失业形式出现的城镇劳动力流动.这两次大规模流动由于出现的背景、时间不同表现形态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CFPS2018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对就业影响中发挥一定调节作用;教育与社会资本在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中分别具有互补和替代效应;健康与社会资本在就业质量中存在互补效应。两类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代际差异,人力资本是影响新一代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老一代就业分化和质量则受到两类资本的双重显著影响。基于此,在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应兼顾群体共性和代际差异特征,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时期的制度规定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流动的结果和特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必然趋势,而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不完善或不完全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的,为此,必须对现有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制度进行加速变革。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别考察来自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在京流动劳动力的就业身份构成,并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人力资本对流动劳动力不同就业身份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升对改善其就业身份有显著正面影响;受教育年限和健康状况对中西部地区流动劳动力更为重要,对流动劳动力成为雇主的正向影响明显高于来自东部地区者。据此认为,在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之外,针对流动劳动力的系统性边缘化制度安排需要打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出现矛盾,社会劳动就业也出现一些新特点。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来看,保持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均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宏观的视角结合城市、农村两个劳动力市场,阐释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对他们进城之后的工资水平有提升作用.作者收集了2000-2008年东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差异,发现在东部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由于西部的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东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西省随机调查样本数据,选取多元Logit模型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自身特征是影响其选择不同区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变量;农村劳动力家庭因素是抑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特征中劳动力流动就业从事行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选择同样存在较大影响;而外出务工的主观评价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略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