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原简威王问(一背)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合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厕,是胃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适(敌)弱,我众适(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  相似文献   

2.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知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建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相似文献   

3.
〔原文〕 禽庞涓 昔者,粱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将军忌〔子〕……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  相似文献   

4.
“敢,不敢也”之说。已为当前不少汉语辞书所采用,在古汉语教学中也都这样讲,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然而,我们认为此说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须介绍一下此说的来胧去脉。“敢,不敢也”之说,始于汉代旧注: ①辞曰:“非礼也,敢?”对曰:“非礼也,敢?”(《仪礼·聘礼》)郑玄注:“辞,不受也。对,答问也。二者皆卒曰‘敢’,言不敢。”三国时期吴国韦昭、晋代杜预继承了这一说法: ②(辛俞)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今执政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国语·晋语八》)韦昭注:“敢,不敢也。言不敢忘死而叛其君,烦君司寇以刑臣。”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茶叶生产到唐朝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李肇《唐国史补》的记载:“常鲁公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氵邕)湖者。’”这就说明唐朝的时候茶叶巳从内地传到西藏。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唐朝应吐蕃之请,于赤岭(今  相似文献   

6.
(客)曰:“白马非马”,可乎? (主)曰:可。 (客)曰:何哉? (主)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相似文献   

7.
[原文] (客曰:)坚白石三,可乎? (主)曰:不可。 (客)曰:二,可乎? (主)曰:可。 (客)曰;何哉? (主)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客)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也,非三也? (主)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① 之石;犹此石。 ② 拊:抚摸。此句旧本作“拊不得其 所白而得其所坚者得其坚也”,这里据子汇本删“得其坚也”四字。  相似文献   

8.
《论语.先进.侍坐》章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9.
原文篡卒孙子日: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一)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孙子日: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 (二)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取众者,胜□□□也。·孙子曰:恒胜者五:得主剸制,(三)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四)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七世纪晋国灭取虢、虞二国的具体时间和经过,《左传·僖公五年》有一段十分生动的叙述,现摘抄如下: 八月甲午,晋候围上阳,问于 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 “克之。”公曰:“何时?”对曰: “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  相似文献   

11.
孔子认为自己的“道”是可以“一以贯之”的。并曾想把“一以贯之”的内容分别传授给子贡和曾子——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12.
一、文言连词“所以”的存在文言中有如下包含“所以”的句子: A(1)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所以封汝也。(《左传·昭公七年》) (2)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者先之,所以中之也。(《吕氏春秋·君守》) B(3)盖未合能言之时而黄帝即言,所以为神异也。①(4)陛下既知其贤而选之,今不敢遽当。盖器识远大,所以为贤也。(《贞观政要·英宗之正》) 例(1)下杜预注云:“行善法,故能  相似文献   

13.
一、复路“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王逸注:“回,旋也;路,道也。言乃旋我之车以它故道,及已迷误欲去之路,尚未甚远也。”(《楚辞章句》)朱熹曰:“言既至于此矣,乃始追悔前日相视道路未能明审,而轻犯世患,遂引颈跂立,而将旋转吾车,以复于昔来之路,庶几犹得及此惑误未远之时,觉悟而还归也。”(《楚辞集注》)朱冀曰:“复路者,言当复于从容详审之路耳。”(《离骚辩》)鲁笔曰:“复路,仍复乎前直道而行之路。”(《楚辞达》)蒋骥曰:“复,亦反。”(《山带阁注楚辞》)于惺介曰:“回车复路,复返本国也。”(《文选集林》)又郭沫若译此句为:“把我的车掉过来走向归路。”(《屈原赋今译》)王力则以“复  相似文献   

14.
郭在贻《训诂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189页写了这么一段话: 《孙子兵法·势篇》:“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文中“以卒待之”的卒字,旧注大都训为兵卒之卒,近年来的注本也都采此说。按:此解可商。清人俞樾在所著《诸子平议补录》卷三中,对此卒字曾有考辨,其说曰:“卒字疑诈之误。《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亦以利与诈对言,是其证也。此言敌之未至,则以利诱之,使之从我;及其既至,又必出奇;乃能制  相似文献   

15.
一在《韓非子》的《难一》和《难势》篇里,都介紹了楚人卖矛与盾的故事。《难一》篇說: “楚人有(?)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韓非子在《难一》篇中評論說:“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就是說,什么都穿不过的盾和什么都能穿得过的矛,这  相似文献   

16.
百善孝为先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还有一个相当高的官位。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坐在樊迟的车上,告樊迟说:“孟孙(孟懿子的号)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一听回过头来说: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  相似文献   

17.
《孙子》有这样两个句段: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重点号引者加)——《孙子·计》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虚实》  相似文献   

18.
公元960年,宋大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宋朝建立后,宋太祖曾召问赵普:“自唐季以来十数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赵普对曰:“此非他  相似文献   

19.
墨子提出“三表”作为衡量言论是非真假的标准。“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何于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何于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何于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以谓言有三表也。”这就是墨子的“三表”。  相似文献   

20.
(1)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然后制订的,文献典籍多么丰富多采呀!我是主张追随周朝的。” (2) 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 译文: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来执政,我将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3)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 译文: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就能见效,三年就会做出显著的成绩来。” (4)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用夏朝的历法,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乐舞用舜时的《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