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处于同一时代,两人的人生经历、早期思想与创作追求等有着相近之处.两个人又都创作了表现现代女性反抗封建势力、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品——《伤逝》和《一个女人》.从一些史料中可以推断:鲁迅的早期创作是受过有岛武郎的启发和影响的.但鲁迅的思想要比有岛武郎更进步,鲁迅笔下的人物要比有岛武郎笔下的人物更深刻、更完整.  相似文献   

2.
有岛武郎与托尔斯泰,尽管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沙皇俄国,而且时代相差50年,但是他们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托尔斯泰一生完成了许多杰作,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风靡全球,历久不衰。研究它的思想,著作,生平的作者遍及全球,人才辈出;有岛武郎身为画家,小说家,生在东京,是大藏省官僚的长子,自学习院高等科辍学后,进札幌农学就学,壮年因生父及妻子之死的震撼,加入笔耕行列,中年自杀,结束了的生命,作为日本白桦派文学兴盛期的重要作家之一,发表《一个女人》、《该隐的末裔》等20篇不朽的杰作,是大正小说的一座丰碑。事实表明:有岛武郎与托尔斯泰尽管生在两个国度,却同样誉满全球,虽一个中年夭折,一位高龄。可是,都是世界文坛上永不陨落的璀璨巨星。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文学活动,与日本近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许多日本作家的思想,为鲁迅的文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鲁迅出于一种精神共鸣的心理动机.曾翻译了有岛相当数量的小说和论文(其中包括《宣言一篇》),高度评价有岛是资产阶级作家中的一个觉醒者①。就鲁迅与有岛作品的关联,笔者已有过论述。本文侧重围绕鲁迅与有岛的论文《宣言一篇》,加以探索。一、有岛发表《宣言一篇》的动机要探明有岛后期的文艺思想,《宣言一篇》是不可不读的重要论文。在发表此文之前,有岛正在创作小说《星座》。但文思枯涩,陷入座无的寂寥…  相似文献   

4.
和《呐喊》中的生、死主题相呼应,生命的保存、延续与发展,成为鲁迅五四时期杂文(《坟》中的长篇杂文和《热风》中的随感录)的主题。对长者本位、女子节烈的家庭道德的重估,是为了还原幼者和弱者的人的平等权利,并进一步以生命的名义赋予幼者优先的地位;鲁迅的生物学还原交织着相当复杂的思想背景,老庄的自然主义和近代科学主义的嫁接,使达尔文进化论在他那里获得了对传统家庭道德的审判权,作为科学的达尔文进化论、尼采、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和以爱替恩的新道德阐释,虽然表面上共同参与了鲁迅幼者本位的自然进化观的建立,但来自不同理论渊源的阐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一致,由达尔文主义形成的利他道德和牺牲精神,与来自叔本华、尼采意志主义的以个人意力为本位的个人主义立场,充满着内在的紧张,其所谓中期思路的轰毁,当在其中找到起因。  相似文献   

5.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文坛上白桦派中著名的理想主义作家和杰出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五四”新文学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有岛武郎对中国东北沦陷时期知名作家梁山丁及其作品的影响,试做实证性探索,以期对拓宽白桦派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影响之研究,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早期的进化观念中,幼者本位思想占有相当的地位:用生物进化的观点去考察人类社会及其发展,便将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少年与老年的关系,由此得出了新陈代谢、新旧矛盾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结论,并确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为了人类“去上那发展的长途”,则必须尊崇“后起的生命”,挚爱年轻的一代,以幼者为本位。鲁迅的这一思想,不仅散见于他前期的杂文中间,而且在小说集《呐  相似文献   

7.
芥川龙之介和有岛武郎都是日本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蛛丝>与<一串葡萄>分别带有佛教和基督教的色彩.芥川龙之介的<蛛丝>通过主人公再度落入地狱,来解剖人的利己本性.有岛武郎的<一串葡萄>通过主人公犯罪得到基督教徒的宽恕,却拒绝忏悔,来强调人的主体价值.两篇作品的主人公皆不忏悔似有相似点,但心理结构相异,芥川龙之介在<蛛丝>中重在揭示人性中利己的丑陋根性和人生的绝望,他为此而苦恼,最后自杀;有岛武郎的<一串葡萄>重在强调人的不受外界制约的自我意志,以爱为核心,这样就会使人充实而有希望.  相似文献   

8.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作家中最富思想性、受西方思想影响最深的作家之一。贯穿有岛文学的一条纵线,就是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文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小说、剧本及文学评论之中。有岛的文学思想是他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有岛的文学创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有岛武郎与鲁迅是同时代的作家。他们在几乎相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国度发表了表达崭新的亲子观的文章。这不仅是封建时代进步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多丽丝·莱辛的《青草在歌唱》中的后现代主义策略进行解读,分析莱辛打破传统的逻各斯二元对立模式,解构以男性和宗主国为话语权的思想价值体系,重新架构起女性和黑人等少数话语者的自我本位意识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文学“白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探索人生的奥秘而成为基督徒,随着对社会、宗教认识的深化而告别了上帝。但基督教的“罪与罚”等思想意识却是他创作的中心主题之一,同时也是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有岛武郎的作品中,他以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了近代社会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与基督教文化的“罪与罚”理念的冲突,提出了人类拯救与自救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幼者本位"、"弱者本位"、"生存本位"、"独立本位"四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伦理思想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伦理,坚持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维护人的生存发展和独立自由.当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这使我们很容易与鲁迅相遇,领略思想者烛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新文学中关于"孝"的描写论述是一种以幼者为本位的观念,和传统的以长者为本位的孝道不同.启蒙者在提倡彻底反传统的非孝时,又用变奏的声音来努力表现美德孝道,呈现出一种悖论,表现出与传统文化难以挣脱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白桦》派文学的主将有岛武郎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家。日俄战争(1904~1905)以后,日本许多作家面对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出迷惘、痛苦、苦恼,或者陷入私小说、心境小说领域描写身边琐事之时,有岛武郎却举起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的旗帜,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道德和旧习俗,主张个性自由,自我充实。他所塑造的主人公不仅具有决不跟社会环境相妥协的顽强性格,同时也具有炽烈的个性解放要求。这种“暴风雨”般的叛逆性格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流行的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的批评主要源于对教育本质理解的分歧。鲁迅与杜威在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儿童的发展、重视教育的民主化等观念上有相通之处,然而由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不同,对本国历史和传统的认识存在根本差异,所以不可能走上相同的教育道路。因此,鲁迅的"以幼者为本位"思想与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虽然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但其思想内涵以及在教育史与文化史上的意义却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庄子本原》一书前言的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庄子》外、杂篇,清代即有学者指出,有些并非庄子所作。但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专家仍认为多数为庄子所作或系庄子思想的阐发,常将里面句段作为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庄子本原》中对外、杂篇作了较为翔实的论证,说明其中多数篇章为道家后学所作,以诠释老子之道者居多,亦有发挥庄子之义者,有些篇虽原于老庄而有所变异,其中并杂有儒家、法家或其他学派之作,更有思想内容混乱系杂凑我篇者。本文为各篇内容的提要。  相似文献   

17.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但他的视野已远远超出了“白桦”派的创作思想范畴,他倡导的新理想“一元生活论”和“本能生活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注重理智、循规蹈矩、排除热情、禁忌欲望的基督教上层社会。作家通过小说《叶子》,对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目前学术界对于《叶子》(又名《一个女人》)这部作品的优美的语言技巧、“梦幻”的描写、“叶子之死”的评论较多,但是对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评论也不多见,对此,文章试图通过对《叶子》这部作品的分析,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来透视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观。   相似文献   

18.
鲁迅把儿童问题从家族关系发展到人类关系的高度上 ,认为父子关系是一种自然平等的伦理关系 ,父母对子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以“幼者为本位”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鲁迅对儿童文学理论的批评和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 ,鲁迅也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儿童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9.
《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在庄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对两篇思想的解读仍有很多的分歧。由于《逍遥游》提出“小大之辩”,而《齐物论》主张小大齐一,对于两篇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文章的论述结构切入,认为两篇同样坚持“小大之辩”的立场,遵循小大相对的论述结构,为我们展示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境界和思想认识,这正是两篇共同的思想主旨。以儒家、墨家、名辩学者为代表的“人籁”和以老子、别派道家为代表的“地籁”,构成了庄子思想的背景,是与庄子之“大”相对的“小”。  相似文献   

20.
伍尔夫在书写女性生存处境和地位的同时,自觉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深切关怀。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看,伍尔夫的《邱园记事》和《墙上的斑点》展示了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对父权制文化将自然与女性"他者化"进行了批判,同时赋予自然和女性以主体性,使处于失语状态的自然和女性发出声音,并抒发了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