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社会科学》2014,(3):159-160
于冰撰文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神话,暴露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固有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次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现代性内在矛盾的一次总爆发。“现代性”的涵义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有着内在关联。在现代性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它的诸多影响已绝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扩展到了包括政治、文化、观念、心理等在内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进入到发达工业社会,其资本运作重心由经济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偏移,消费文化掀起了新的变革,符号消费横空出世。媒介文化是后工业社会技术与资本合作成功的产物,亦是资本操作的平台,而符号消费则是文化参与经济成功实践的果实。符号消费是现代性带来的产物,而现代性的命运与资本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符号消费进行批判的理论依据就是对现代性的批判,进一步说就是对资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弗洛姆考察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弗洛姆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异化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和政治领域。他主张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同时变革,从社会与个体特别是个人的心灵方面进行整体改造,才能克服异化。  相似文献   

4.
孙浔 《理论界》2008,(5):121-122
芬伯格综合了建构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方法,从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等向度对技术哲学进行了全面研究,他提出:技术是由社会建构的,负荷了设计者的价值和利益;技术民主就是通过公众参与技术设计,使更多的价值和利益纳入到技术中,展开技术的各种可能性;技术的多元化表明现代性有多种可能性,而结合了各种文化的现代性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深刻地诊断了现代性问题,他对现代性的看法是辩证的: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进程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对现代性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批判,并深刻地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对资本的批判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这一辩证的态度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物化"两种形式的明确划界.同时,马克思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摆脱资本逻辑操控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之路.马克思虽然把批判的基点放在经济事实的现代性上,但是在他的哲学中,经济事实现代性和文化观念现代性的双重批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天的西方依然没有走出马克思所批判的现代性社会.马克思的现代性诊断给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提供了方法论遗产.  相似文献   

6.
印度著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帕萨*查特吉曾呼吁印度人民建构"我们的现代性":他从康德的启蒙定义引申出他自己的现代性定义.所谓启蒙或进入现代世界,对查特吉和康德来说,便是不再听命于别人,而是从当下的主流思潮中退出,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和判断,摆脱霸权话语的制控.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却常常显得精神上缺乏成熟,尚未启蒙,他们常常是摆脱了过往的权威,到头来又仰赖当下的权威.当今的新自由主义者和新保守派尤其如此.在他们眼里世界上只有一条现代性轨道.他们所代表或鼓吹的现代性实际上不外乎是一个西方老故事的中国翻版.这个故事的内容即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失业、医疗保险与社会福利解体、经济市场化,无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建构查特吉所称的"我们的现代性",有必要重新思考重新梳理毛泽东时期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遗产.建构"我们的现代性"必须首先同时从内部与外部批判主控现代性话语;知识分子与社会批评家应该在资本主义体系以外构想不同的社会形态,从自身民族和其他国家的过去历史中吸取社会、文化、政治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五位一体"总布局之所以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是因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现象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盈利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具有化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难题的内在机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提供了制度保障,"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技术资本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演化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形式、商品类型、劳动形式,消费形态都由于与新技术的深层次互动而发生巨大变化。围绕技术创新,技术资本主义得以建立了与传统工业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经济范式,构建了独特的"资本—技术"生态,并借此使资本的扩张力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技术资本主义理论试图揭示新兴技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塑和改造作用,以及科技创新主导的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经济样式、文化意识形态所产生的总体性影响,图绘当代资本主义作为"资本—技术"综合体的基本面貌。技术资本主义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虽然仍存在一定不足,但它为我们理解当代变化莫测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既不同于"文化—意识"形态分析,又有别于传统技术批判理论的分析框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技术资本主义概念下科技创新和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既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把握,也是对资本主义未来的一种展望。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前期主要通过对公共领域的形成、内涵及功能的探索而阐发市民社会问题.公共领域促进了社会整合和群体认同,奠定了国家的合法性基础.当代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根源于以权力为媒介的政治领域和以金钱为媒介的经济领域对以语言为媒介的社会文化领域的全面侵蚀,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拓展了市民社会理论的问题域,增强了其解释力,诊断了现代性的症侯,推进了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复兴,但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自身也存在着限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个体自由",其理论旗帜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其理论旗帜是马克思主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预设了现代性价值由"实体之自由"发展到"关系之和谐"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这一必然性,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实践中重建社会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重建理论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项在思想、社会和文化三方面展开的综合工程;民主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是政治合法化危机和文化动机的危机,现代性的病症是系统和生活世界关系的紊乱产生的异化,只有通过恢复生活世界的自主化和政治民主才能解决。哈贝马斯提出的方案是在实践中通过普遍语用学建立人们相互理解的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则,从而重建关于一切可能理解的普遍条件;通过重建交往理性和话语伦理,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中真正贯彻民主和公正的原则。哈贝马斯的现代性建设的方案对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热尔图的小说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猎人"和"森林"的独特意象,又具有超越于生态文学或寻根文学的意义。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他的代言式叙述彰显了听觉文化的平等观念,在自杀故事中讲述了风险社会中的现代性隐忧,而解决隐忧的方法则是走向一种对于集体性的重新寻找和自我表述的诉求。这种对于集体性的重新张扬有别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那种社会主义人民的集体性主体,而是在后者解体之后寻找到族群文化的归宿,从而提供了一种精神的栖息之地,形成了一种返魅的文学,具有文学共和的潜质。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的未来愿景很容易引发对物联网用于社会监视的隐忧。这实际是由来已久的信息技术用于社会监控隐忧的新形式,折射了技术现代性的当代困惑。物联网堪称从技术上实现了现代性最重要的理念。必须辩证地看待物联网,努力重构智能空间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批判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指导下的"内在批判"。辩证地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说到底是要把握住资本逻辑及其二重性。内在批判的根据和立足点都内在于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都根植于现代性自我扬弃的矛盾本性特别是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现代性的内在批判指向了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超越的前提和路径也是内在于历史过程的,其实质是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趋势。批判与超越的内在性质,决定了社会批判中始终蕴含着社会建构的指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对于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外在化"局限的当代矫正、重建工具理性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贝尔利用社会学的虚拟演绎方法认为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的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处于分裂状态,并各自围绕自己的轴心原则和轴心结构进行运转,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产生。为了从精神方面进行矛盾根源的剖析,他又转向历史和经验的方法,从韦伯的宗教冲动力与桑巴特的经济冲动力入手来进行探究,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郗戈 《学术研究》2012,(4):27-33
与传统哲学教科书模式所表述的"超历史"的"普遍原理体系"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有其时代性的问题意识。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克服资本主义所导致的诸种对抗性、分裂性矛盾,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主要不是贯穿于任何历史时代、地域文明的"普遍历史过程",而是"资本主义现代性"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主旨主要不是发现、阐明超越时代差别的"普遍历史规律",而是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建构社会主义"新现代性"。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不是"纯粹历史哲学",而主要是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社会理论",其理论特性主要体现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性立场和超越现代学科分工的总体性视野。  相似文献   

17.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对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主体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制造现代人。这一重新塑造主体的过程是通过"理性人""经济人""政治人"的逐步设定而完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开启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通过反思现代人的概念,它发现了"无产阶级"这一"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存在。无产阶级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人"是超越和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的关键主体,因此,对无产阶级的理解必须从直接的经验现实层面与反思的批判层面这双重层面入手。资本主义走向当代,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与此相伴生的是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所设计的无产阶级将在现代社会尝试进行历史的生态的重新建构,以"生态社会人"的模样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作为理解现代性极端发展的两个维度,个人主义和纯粹工具理性已经渗透进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其结果是:道德教化在社会各领域全方位退场,从而陷入现代性困境之中。面对现代性自我观念的形成与教化权威的式微,现代性工具理性崇拜与人之德性的错位,独白性教化传统的延续与个体反抗中的迷失等现实困境,只有将道德教化根植于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生活世界,通过完善道德教化实施的内在机制,积极重构中国传统的德性道德,才能完成对现代性道德教化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1968年"五月风暴"后,阿尔都塞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批判。他深入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首次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宗教的、家庭的、法律的、政治的、工会的、传播的、文化的等多种类型。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还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