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信仰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法律信仰与和谐理念的分析,对和谐理念给予一种历史的、坐标性的价值定位,认为法律信仰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信仰危机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分析法律信仰对于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指出和谐社会中法律信仰建构的根本途径是呼唤德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和复杂,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社会转型期的国民信仰危机目益明显.重塑国民信仰是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重塑国民信仰的目标,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信仰范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国民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3.
构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构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长效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民族文化意识不强,没有厚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追求短期效应,没有形成大学生信仰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长效机制,必须立足历史与现实,着眼于实效与长远,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多维立体地解决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民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价值取向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少部分农村民众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这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积极寻求合理对策,促使农民确立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代中国的信仰危机问题,不少学者企图通过重塑宗教信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是"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文化传统决定了这条道路对中国恐怕是行不通的。鉴于中国古老悠久的以道德信仰为核心的文化传统,可以考虑根据风险社会的时代需求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道德信仰体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把道德教育从规范认知教育水平提升到信仰培育高度,以便从根本上解决信仰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的历时过程与克服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的形成有一个历时过程,描述这一历时过程是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克服信仰危机、树立正确信仰的前提和基础。这一历时过程包括:"五四"运动以降传统信仰危机;"文化大革命"信仰的宗教化所造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苏东剧变引发的共产主义信仰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面临的综合性信仰危机。克服信仰危机从理论上需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三个方面的关系,并突出"个性自由"、"信仰级态"和"文化中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邪教是一种极端主义精神邪说.原有信仰的崩溃和无信仰主义的泛滥、信仰对象的错位、盲目的科学主义信仰所表现的信仰危机,是邪教生存和蔓延的根源.通过加强和改进信仰教育、提高信仰教育的有效性,重拾科学信仰的罗盘、构建科学的信仰体系,重视信仰矫正教育、加强对邪教信徒的信仰矫治,正确开展宗教信仰教育、恰当发挥正统宗教的作用等措施,重塑正确的信仰,是根除邪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道德信仰危机指的是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今天我们已经陷入"道德信仰危机"是国内学界的共识,对这形成一危机的成因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的这种历史中介性环节所表达的正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信仰危机在社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中介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今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内外部错综复杂因素合力的冲击,出现信仰危机和被边缘化的趋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信仰本质的阐述,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功能,从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正视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种种表现,把握大学生信仰重构的时代特征,引导他们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和立场树立马克主义信仰,同时应积极探索信仰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以观念价值形态存在的社会文化,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存在之求生存和求意义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信仰危机成为社会转型期困扰中国大众的一个焦点问题。信仰异化是信仰危机的非理性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变迁是信仰异化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多元文化的冲撞是信仰异化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寻求发展的焦虑与紧张是信仰异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是中国法治化的精神支柱,法律信仰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障碍。如何培养公民的法律情感、法律意识和增加公民的法律知识,以扭转法律信仰危机,是法律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调适尤为重要。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各民族成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民间信仰体系,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及其仪式具有整合社区、教化民众、心理抚慰、文化传承等功能。科学认识这些功能并加以调适,有利于发挥民间信仰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能神"邪教组织的存在与蔓延以及近年来一些邪教组织的反复出现,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其根源主要在于当前社会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信仰危机。在当前中国语境下特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真理性的怀疑或放弃。针对当下出现的信仰危机,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国梦"的提出即是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冷静分析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特点及其信仰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使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道德价值虚无化、道德理想世俗化、道德认知片面化、道德情感冷漠化、道德意志薄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化。社会结构变革的冲击、文化多元化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重建大学生道德信仰,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标准,以共产主义道德信仰为核心内容,加强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处理好传统道德信仰与时代要求的关系,关键在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转化与内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的现状、特点及信仰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中国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意义,而法律信仰作为现代法治精神内核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观念基础.法律信仰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渐进过程,同时又是社会有意识地选择的结果,因此具有社会性.以农村地区法律信仰为研究对象,从法律信仰的概念和农村地区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现入手分析查找原因,力求寻找培植农村地区法律信仰的基本思路,并针对我国法律信仰建设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培植我国村民的法律信仰,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它是关于人类世俗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信仰,其核心信念是公平正义。法律信仰具有物质利益性、普适性、公开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法治和谐,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契约文化得到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法律信仰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确立法律信仰的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好三大关系;相信与怀疑的关系;希望与失望的关系以及爱与理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今日中国,不少人产生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其结果是在物欲膨胀与精神贫困中灵魂异化,人格卑下,甚至犯罪堕落。因此,文章提出以“美育树信仰”的教育主张,来改变信仰危机的局面。具体途径有三:一是以美怡情、激活生命;二是以美养性,净化心灵;三是以美修德,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