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发展势头之猛,令世人瞩目。现在,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六成,乡镇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获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社会地位。蓬勃兴起的乡镇企业,是十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大障碍。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重重困难。本文作者认为,找到一条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同时推动农村经济现代化,启动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经济转化的途径,是我国在基本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后能否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考察了乡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指出乡镇工业发展是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开始形成一个合理的技术梯度结构。这一技术梯度结构为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化提供了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启动了二元结构向一体化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村工业是中印两国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工业发展非常迅速。1986年中国乡镇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了五倍多。从1973-74年度到1984-85年度,印度乡村工业和小工业的产值也增加了1.5倍。198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七五”计划还规定,乡镇企业总产值到1990年要比1985年增长一倍。印度计划部长马德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工业的蓬勃发展,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很显然,农村工业的异军突起,已构成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单元结构,这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二元结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标志着三足鼎立的传统农业、农村工业和城市现代工业的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作者一生关于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研究及战略设想进行了总结。作者经过长期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工业下乡,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农副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又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从模式比较分析中,作者提出要使整个中国富强起来,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作者注意到了全国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模式研究进入到区域发展研究.提出了使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设想。作者还提出,应将社会发展研究从生态秩序层次提高到心态秩序层次。  相似文献   

6.
数据库     
《社会》1985,(1)
●我国国民经济迈出历史性步伐,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今后每年保持递增9%,翻两番可提前四年实现。●我国农村在深入改革中,农业又获全面丰收:198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八千亿斤。●我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35万个,到1983年底止,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222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2.1%,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突破七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国生产发展,人民收入增加。198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三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7%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全国高等院校将招生52万,比去年增加15.95%。到本世纪未,我国将需要70万名研究生,一千万名大学本科生,一千万名大学专科生和两千万名中专生。●据预测,在九十年代,西方将在中国近海勘探中投资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经过4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据1990年统计,我国有企业81.056万个,其中大中型企业虽只有1.08万个,但完成的工业产值却高达7422.51亿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40.73%,实现利税占财政收入的62%以上。在中国的工业体系中,大中型企业起着骨干作用,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但是,从1989年以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陷入低谷,与1987年相比,1989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由26%降到24.2%,企业亏损额由116.8亿元增加到520.6亿元,产品成本1985年以来每年升高9%;百元工业产值中,物质消耗由六五时期的66.9%上升到1988年的70.5%。大中型企业在增加社会财富、扩大就业,为  相似文献   

8.
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七五”期间的首要任务。目前全国有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工业企业5,837个,不到企业总数的2%,而固定资产却占66%,工业产值占47%,上缴税利66.6%。我省大中型企业292个,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6.6%,上缴税利占86.1%。由此可见,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骨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创造者。然而,受旧体制束缚和影响最大的也是大中型企业,因而活力很小,亟待通过改革使其增强活力。近几年来,围绕搞活企业,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一些大中型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有工业比重不断下降 ,非国有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截至 1 997年底 ,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已由 1 978年的 2 2 .37%上升到 74.5 %。而且非国有工业的构成成分不断扩展 ,个体、私营、集体、三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突飞猛进 ,已形成了一支推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 ,非国有工业以其独有的活力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黑龙江省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深、时间最长的省份之一 ,改革开放 2 0年来 ,随着非国有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它的蓬勃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气。1977—1985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并且近年来呈加速度的趋向。1985年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一年增长了43%。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748亿元,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0%以上,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6.8%。正是因为它如此快速的发展,才掩盖了它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其发展的高速度是由这些年我国过热的经济环境孕育的,一旦经济环境由“热”到“冷”发生了变化,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本文试就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以及可供选择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注意、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乡镇企业在近14年的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是十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伟大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乡镇企业由150万个发展到1820万个,遍及华夏每个角落,平均每个乡镇有各类企业150多个,职工人数由2827万人增加到9609万人;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由493.1亿元增加到11752.5亿元,翻了4番;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由229.6亿元增加到3387.2亿元,增加13倍;全国乡镇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由22亿元增加到 458.6亿元,翻了4番多。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北京工业结构历史及现状北京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极少重工业,轻工业大部分也是手工作坊。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北京工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重工业具备了相当的规模,1984年重工业产值是1949年的262倍,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26.4%上升到54.8%。冶金、化工、机械等部门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二是轻纺工业有了很大发展,1984年轻纺工业产值比1949年增长115倍。三是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和行业,填补了石油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及相互转换的作用,正推动着我国整个经济的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文章从我国经济制度结构转型的主要表现所有制结构的混合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产权制度的社会化这三个方面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制度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在于经济增长。农村工业的高速持续增长不仅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角色,产业结构的成长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国效应”等有利条件,构建新的非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实现国民经济的一元化同质结构和均衡增长;采取多种有力措施,重新构造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区发展模式和协调发展模式,以促进和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14.
崔清明 《社会》2001,(6):45-47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变。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不仅实现了温饱 ,而且很多地区已经过到了小康。但是 ,应该看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恶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安徽省境内一个小县———A县———农村乡镇地区的流氓的案例调查和分析入手 ,去认识农村地区人们的相互关系 ,风俗和风气以及人们的伦理规范方面所出现的新特点。这里所说的“农村乡镇地区的流氓(以下简称乡镇流氓)” ,严格地来说 ,是指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社会中一些生长生活于农村乡镇 ,但…  相似文献   

15.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3):106-1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前年未有的制度基础和历史条件。建国后的农村社会救助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大规模紧急救助;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这些历史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做了理论上、物质上和实践上的准备,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不足,需要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周洁 《社会福利》2008,(12):34-35
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这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我国已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给中国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0%,正式跨入了老龄社会。由此给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研究和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厘定经济社会政策时,必须要认真研究老龄化的特点、发展趋势,充分考虑银发浪潮所提出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落实职责,促进政府行为到位。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推行的基本社会政策,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因此,第一,要将农保工作纳入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政府任期目标;第二,县及乡镇分别制定农保工作三年和五年发展规划,分级建立农保工作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列入干部的工作成绩考核;第三,在突击性抓农保工作期间,县、乡镇、村各级领导都要亲自动员,亲自部署,  相似文献   

19.
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研究马津龙80年代发祥于温州等地的农村股份合作企业,90年代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地出现。在温州.股份合作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至1992年.全市已有股份合作企业24153家,其中工业企业17800来家,工业总产值88...  相似文献   

20.
任何经济类型决非僵化不变,作为闻名中外的苏南模式也不例外。所谓苏南模式,是人们对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农村近40年特别是1979年以来经济发展道路的概括和表述。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集体工业为主体,农副工三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苏南模式的成就卓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苏南农村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率先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打破了我国历来“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旧格局,依托横向联合,大办乡镇企业。早在1985年,已有乡镇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