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人自我观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自我不同于西方人的自我 ,中国人常用“自己”与“我”来表达“自我”。但是中国人的“自己”与“我”却有其不同的含义和复杂的关系。中国人的“自己”是个体最真实、最核心的代表物 ,它具有实在性、自私性和狭隘性 ;中国人的“我”是在交际中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符号 ,是角色期待的结果 ,因此 ,中国人的“我”就具有了间接性、不真实性和虚假性 ;中国人用“我”来表达“自己” ,用“我”来与人交往 ,“我”是嵌套在“自己”上的外环。  相似文献   

2.
<正>《藤野先生》是一篇著名的散文作品,是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我教此文几年,仍觉有疑难之处:《藤》文第29节“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句中“中国人”究竟指哪些人?我认为很有商榷的必要。 文中几次提到“中国人”,第一次是“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里的“中国人”当泛指所有中国人,无庸置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是第二处,这句中“中国人”是指下文影片里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兵捕获枪毙的中国人;“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一长句中,夹在里边的“中国人”究竟包括哪几种对象呢?洪氏教参说是两种人,即要枪毙的和围着看枪毙的。我以为此说不尽周全,应该包括在讲堂里的“我”。 首先从语法角度看,“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前面用了分号,表明了后一分句与前面是并列关系。“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后面用了冒号,表示解释说明,到句末都属于提示的范围;再从所使用的几个副词来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  相似文献   

4.
<正> “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中国第一位留美毕业生,第一位倡议并组织派遣留学生的著名学者——容闳先生,就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容为使“西学东渐”、“富强祖国”,振兴中华。一生先后经历了寻找真理——实业和教育救国——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道路,却始终都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5.
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怕死的纪念碑。它们证明的是这两个民族的忍耐、屈辱而不是卓越的才智。——伏尔泰这个法国佬如此“恶毒”地“辱骂”中国人和埃及人。幸亏他死得早,要赶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或伊朗的霍梅尼时代,他一定是一个被红卫兵乱棒打死的拉什迪。我们先不管伏尔泰“骂”埃及人“怕死”这个闲事,只说说他“骂”中国人“恐惧”这件事。收集一下现代中国人关于长城的颂歌和赞词,你就会发现,长城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伟大骄傲,已经神圣得不能再神圣。中国的小学生,一说起长城,似乎马上就要立正敬礼。但是,只要稍有历史知识和…  相似文献   

6.
阿诤 《社区》2005,(5):10-10
“城中村”问题是2 0 0 4 年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体现在新闻媒体上则可谓表现得爱憎分明:对其大加挞伐者有之,在他们眼里,“城中村”是“城市毒瘤”——“普遍存在着违法建筑、治安恶化、环境脏乱、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少村子成了黄赌毒的温床,威胁到周边的社区,拖住了城市发展的后腿”;为其辩护者亦有之,在他们眼里,“城中村”是“个人进入城市发展的最低门槛”——“城中村”最重要的人不是可转制为城市居民的农民,而是数以十倍百倍计的外地人。”  相似文献   

7.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诗经》所显示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农事诗显示了中国人勤劳、淳朴、敦厚的性格特征;战争诗显示了中国人爱邦国、爱和平的性格特征;爱情诗显示了中国人重“情”的性格特征;祭祀、燕飨诗显示了中国人隆礼、崇德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位四川“诗人”最近告诉大家说:“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文摘周报》2006年1月27日转天津《老年时报》)“诗人”到底是“诗人”,竟然用了一个回环的修辞格反复强调美国人是中国人的好朋友,足见“美国人”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了。如果“诗人”仅仅对某些“中国人”说,我们由他说去;如果对全体中国人说,那就是强奸民意了。“美国人”是个大概念,其中确有好人,不可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那么,“诗人”文中列举的“最好的朋友”是何种“美国人”呢?仅仅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美国政府和美国大兵!“…  相似文献   

9.
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格》与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两书所刻画的中国人形象截然不同 ,其基调是一贬一褒。两书在以国民性批判为重要内容的启蒙思潮中的影响颇令人深思 ,启蒙思想家更喜欢史密斯视野里的“丑恶的中国人”形象而不喜欢辜鸿眼中“完美的中国人”形象。鲁迅多次推荐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格》 ,而陈独秀、李大钊在五四前夕的文化论战中 ,抨击了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性格》已成为一种逼视中国民族性格话语的目光 ,爱听好话的中国人需要以勇气面对它  相似文献   

10.
王馨娜 《社区》2011,(24):12-13
中国人自古相信善有善报,一些人因为善良而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故事,我们也听了很多。如今,这一说法居然被科学界所证实。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生命伦理学教授从科学角度对“付出”与“回报”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我们在付出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九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访美时指出:“美国人民对人类的文明和世界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一向怀有友好的感情,……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深厚的。”中美关系正常化,为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研究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开拓了新的前景!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就希望了解美国;可是,由于清朝闭关政策的限制,直到鸦片战争时期,才开始对美国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和介绍。当时,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们——以林则徐、魏源、梁廷枏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比较开明或倾向进步的爱国人  相似文献   

12.
“仇富”这个词,再次密集地出现在媒体上,缘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对“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结果的评论,李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确实比较大,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2月7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3.
于荣 《21世纪》2010,(4):58-59
“中国人为什么把今年叫虎年?中国年为什么与动物有关?中国人好可爱啊!特别喜欢动物吗?中国人过春节为什么要挂灯笼?为什么要舞狮?为什么要放鞭炮?”相信很多外国人都和28岁的美国姑娘米歇尔·希萨克一样,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农历新年——春节。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的“中国梦”指欧美等人或企业家所具有的对中国的梦想,是相对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梦”而言的。对西方人的“中国梦”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揭示与中国人的“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实现路径是本研究目的。研究表明,从古到今西方人的“中国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错误到正确、从向往到平和到欺凌、从一元到多元等的变化发展,目前呈多样性;中国人的“中国梦”决定着西方人的“中国梦”;西方人要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必须顺应中国文化、懂得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对外与对内政策,以构建与中国人的“中国梦”一致的西方人的“中国梦”。同时,我国也需加大文化历史和现阶段国情的宣传力度、端正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营造更自由平等的良好圆梦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生至境是人对理想生活处境的终极性描绘,也是先哲们求解人生问题的重要体现。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思想者,亚里士多德与庄子都对此给予了丰富的阐释。立足跨文化的比较视域,两位先哲的人生至境可相应地从5大维度进行比照:样态形式——“闲暇”与“逍遥”;通达途径——“沉思”与“坐忘”;价值旨趣——“至乐”与“无用之用”;理智角色——“崇智”与“去智”以及人格形象——“完人”与“至人”。虽然亚里士多德与庄子均将人生至境指向了内在精神性的自由之境,但在5个维度上都既有相通性又有差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于始源点上的汇通与分野。  相似文献   

16.
毛志成 《21世纪》2001,(4):33-34
我们习惯于将中国人之外的一切人泛称为“外国人”,其实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也是“外国人”。西方的许多民族,彼此之间的差异总归少些,他们有时可以互融互混,抹掉明显的特征。而中国人的外观个性、心理个性、行为个性却近于根深蒂固。因此,要想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无论是西方人还是我们自己,首先的认知重点应放在“中国人”这一概念的解读上。 中国人不仅仅是地域概念、种族概念,更是一种心理类属、行为类属。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其是农民还是学者,不论他是穿长袍还是穿西装,也不论他从未走出过田垄还是刚刚留洋归来,也无论是将…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人来说,单位是极其重要的。至少曾经重要过。改革开放以前,两个中国人见了面,如果是熟人,便问“吃了没”;如果是生人,又没有经过介绍,便多半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在大街上骑车闯了祸,或者到机关衙门里去办事,警察和门卫都会问这句话。如果是女儿带了男朋友到家里来,那做母亲的,便几乎一定要问这句话。单位,差不多可以说是中国人生存的依据。单位首先是“饭碗”。一个人如果在政府部门工作,便是“吃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组织全国知识界、文化界、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编纂了一部包括当时中国的所有文化典籍,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四库”者,经、史、子、集四部也;“全书”者,一切文化典籍统统收录齐全也。《四库全书》,顾名思义,就是把无所不包、无书不有、无本不全、百科具备的图书文献,按中国封建社会完美无缺的传统分类法——“四部分类法”组织起来,并构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化书库。这个“文化书库”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世界各个领域中获得的认识所达到之深度和广度。然而,很可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一般人物不易看到,他们只知其名,难见其书。1983年至1986  相似文献   

20.
公元14世纪,我国元代著名戏曲家郑廷玉创作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看钱奴》,塑造了虚伪、刻薄、吝啬的“看钱奴”贾仁的形象。300多年后,在法国杰出喜剧作家莫里哀的笔下,也出现了以贪婪、无情、吝啬著称的阿巴公——讽刺喜剧《悭吝人》的主人公——这个典型的“悭吝人”。东方的“看钱奴”,西方的“悭百人”遥遥相对,而又惊人相似;仔细品味,虽异曲同工,但也同中有异。本文试图以《看钱奴》和《悭吝人》为例对中西古典戏剧作粗略的比较,透过戏剧文学现象,在横向比较中,以初步探讨中西古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