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刊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F0002-F0002
夏建中 195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基地专职研究人员、《世界社会学》杂志中国编委。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学、社区研究、公民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研究。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和比利时欧盟委员会等大学和机构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是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和美中学术交流学会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2.
山东大学教授傅永军博士撰写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一书,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这部著作中,傅永军教授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解释为"一种从社会批判角度叙说现代社会理性建构的理论","一种典型的现代社会理论,一种关于现代社会之理性辩证法的现代性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以下引该书只注页码.)该理论通过厘清社会批判理论与现代性的关系,在韦伯合理性思想平台上,析取出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的问题意识、理解视界和反思(批判、重构)路径,详尽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的几种典型表现--解放的现代性理论、反思的现代性理论和重建的现代性理论,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联结成一个具有不断扩展特征的有机体系.最后,作者又将研究触角延伸到现实世界,回答了批判理论的现代性理论的普适价值以及它对后发现代性国家的意义等为大众所关心的现实性极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强 《理论与现代化》2014,(1):F0003-F0003
<正>宣朝庆教授的著作——《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与乡村建设》(中华书局2010年版),通过分析泰州学派的乡村建设运动,探讨了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运动轨迹。本书以泰州学派为例,具体阐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运行结构和社会运行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社会的地方性共同体是以何种方式应对政府权力机关。本书以社会学和历史学跨学科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不仅是一个标志着“新的发展”的人类学的实地研究 ,也是一种特定视角的经济社会学即社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费孝通的独特贡献 ,在于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即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他通过对一个农村社区即江村的经济体系与其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变迁的研究 ,发展出了三个中程的经济社会学理论 ,即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理论、乡村工业改革理论及城乡关系理论。费孝通不仅开启了将社会人类学方法引入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先河 ,而且 ,在此过程中还对这种传统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虽难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视角 ,但它对于改进经济社会学中的经验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功能”是布拉格学派研究的核心术语之一。围绕这个术语,学派建构了结构主义的功能主义理论系统,并奠定了审美功能在功能系统里的重要地位。透过这个理论体系,我们更应该看到,布拉格学派功能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重建社会的有机团结,审美功能具有的特殊能力正是促使社会有机团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半叶,美国芝加哥学派创立了城市生态学范式,标志着城市社会学学科的诞生,在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芝加哥学派创立的城市生态学范式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它停留在借用生态学原理和概念阶段,从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面,城市生态模型不具有普遍性。根源在于芝加哥学派并没有完成人类生态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7.
铁省林 《东岳论丛》2008,29(1):141-143
社会批判理论之所以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其特有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现代性言说,为批判和改造现实社会提供了一种规范性方案。傅永军教授新近出版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一书的价值不仅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现代性言说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而且指出了这种现代性言说所具有的可普适的规范潜能。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主义与社会学年鉴学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主义是在社会学的经典时代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理论范式,它以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为代表,认定社会学必须解释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则是另一些社会事实的结果;同时,社会学的存在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必以其他学科的存在为前提。社会学主义的经验研究范例是迪尔凯姆的《自杀论》,它精辟地论证了自杀这一社会事实和社会整合程度的关系。而围绕这一理论范式,在早期法国社会学界形成了后来享有盛誉的社会学年鉴学派。  相似文献   

9.
刘少杰 《河北学刊》2006,26(5):82-84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强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学自1979年恢复和重建以来,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大致经历了“缺失—移植—融合—反思—重构”的过程。从刚刚恢复和重建时期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缺失到1980年代中期对欧美社会学理论的移植,为中国社会学的全面恢复与重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与动力。尽管其一直存在着经验研究“过密化”和理论研究“稀松化”的严重不足,但在其基本属性上却一直是坚持东方理论与欧美理论的融合与渗透,尤其到19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学理论在不断增强对欧美社会学反思性探索的基础上,开始重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并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学在新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有限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爱丁堡学派后期的重要思想与研究纲领,它强调概念的运用是从一个特殊样例到另一个特殊样例的归纳过程,社会因素介入其中.社会学有限论的思想来源于密尔与维特根斯坦的相关理论,爱丁堡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尔等人从社会学角度创造性地解读并发展了密尔的归纳思想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语言游戏与规则遵从理论,以此为社会学有限论提供哲学辩护.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20日,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回视与前瞻:组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会议旨在总结社会学学科重建以来中外学界关于中国组织研究的经验和案例,深化对组织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来自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术单位的著名教授、青年学者三十余人,围绕"组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组织管理"和"单位研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5.
邹强 《东岳论丛》2005,26(2):148-151
一提起法兰克福学派 ,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它的社会批判理论 ,而对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的重要性则认识不够。事实上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体系是由社会批判理论始 ,最后归结于美学理论之中的。用审美拯救异化的单向度社会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共同的追求 ,走向审美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最终出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审美乌托邦思想在法兰克福学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洛文塔尔针对大众传播条件下出现的文艺转型现象以及当时各种文艺研究方法的不足,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框架,植根于批判传播理论、综合批判理论、传播理论和文艺社会学等建构了一种"理论力场",把文艺传播活动中各要素都放到"理论力场"这个既冲突又融合的场域中进行综合研究,从而超越了传播学研究中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双峰对峙的理论困局,开创了文艺传播研究的新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文艺传播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长期关注和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中政治经济学派有关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简要的评价,以图对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问题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作为以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点——社会劳动的重建为基础,通过考察他对社会劳动概念的解读和他所引入的交往行为的论述,阐明交往行为置换社会劳动的不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诸多的社会学派中的重要派别,在社会学史中居显赫的地位。我国社会学重建十年来,社会学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无大建树。要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有所突破,关键在于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的、庞杂的卷帙中去发现足以统帅马克思主义全部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寻求并确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0.
现代管理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管理理论上出现的许多新的学派的统称。这些学派,在历史渊源上和论述内容上互相影响、盘根错节。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这种情况叫做“管理理论的丛论”,认为它是“走向统一的管理论”的必经过程。1961年,孔茨把西方现代的管理学派分为六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理学派。1980年,孔茨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论》一文中重新指出,现代管理理论的学派已不是6个,而是发展到11个了。总的来看,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应用运筹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结合行为科学的应用,把企业看成是由人和物所组成的完整系统而进行的综合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由于各个学派的研究角度和侧重面不同,在对系统工程的具体应用上,不同的学派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里仅以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为例,试对系统工程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应用情况,作出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