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攻是近十年来泰华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在散文、杂文和小小说方面的创作成就,尤其是他的精品意识、独特文风和创新精神,对泰华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泰华作协的主要领导人,他为泰华文学的繁荣和作协队伍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心力。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作为中国文学和戏曲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文学理论领域也取得了杰出成就,这使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批评和美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由于汤显祖精通以儒道佛互补和融合为总体格局的整个中国文化,他的文学理论以整个中国文化为基础,吸收儒道佛三家之精华,提炼总结出来,故而他的文学理论与受其理论指导的以“临川四梦”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具有视界高远、境界宏深的特点,处于当时中国和世界文坛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左拉是19世纪末欧洲文坛巨匠,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认识评价他的这一理论,就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主要从文学观、创作理论及创作表现三个方面论述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以揭示其文学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简析李贽的文学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是明代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学理论在以儒家文学观为主导的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闪射出奇异的理论光芒;它的出现,给死气沉沉的明代文坛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勃勃生机。李贽的文学思想几乎涉猎了文学理论领域的一切方面,但最突出、最集中的则表现在文学创作理论和文学批评理论两大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文学创作理论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派诗文首领王慎中 ,在前七子复古主义大潮席卷文坛时 ,勇敢地举起反拟古大旗 ,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并结合自己的文学经验和文学实践 ,提出了“道所欲言”、“自为其言”、“变化自得”、“文道合一”等文学理论 ,推动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分析了王慎中的文学理论来源及其表现和运用 ,并结合唐宋派的影响 ,论述他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当自然主义文学风行日本文坛的时候,夏目漱石也步入了文坛,以其完全不同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他在《文艺的哲学基础》中主张文艺不可能没有理想,反自然主义文学“写真实”、“无解决”的主张。而他的创作,尤其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则是他的文学理想的实践。作为一个杰出作家,夏目漱  相似文献   

7.
高占祥迷荷,迷到了痴情的地步;高占祥爱荷,爱到了忘我的境界;高占祥拍荷,拍到了绝妙的程度。高占祥迷荷,述荷的芳容;高占祥爱荷,爱荷的高洁;高占祥拍荷,拍荷的风采。高占祥是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现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既是文化管理的领导者,又是文艺的行家里手。他精於文学,善於书法,勤於舞蹈,长於戏剧,又锺情摄影。古人云:“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正是因为高占祥到了精诚的境地,才拍出了如此动人的照片,从而达到了如此“数尽天难问,才高艺自精”之境界。愿每位读者看到他那散发著莲影若馨的荷花,都能体悟出其间的百…  相似文献   

8.
李洁非从"人"出发,爬梳了文坛上一系列典型人物的人生轨迹,通过一个个貌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人物,串联起那段特定时期全景式的当代文学景观.同时,他在客观记录人物、事件的前提下,又将个体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文学和当代历史的独到理解.<典型文坛>显然打破了文学研究的体制化规范,以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来搭建自己的研究框架,完成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文学回访.  相似文献   

9.
晉代葛洪的文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文学发展观,在现在出版的一些文学批評史和文学史中,都获得了肯定的地位。最近,在《葛洪的文学观》(载《山东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一文中,作者也肯定了葛洪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評史上的地位。我觉得葛洪的文学发展观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評史上的地位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提出  相似文献   

10.
郑树森谙熟中外比较文学,以严谨踏实的治学方法成为台港地区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翘楚。在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上,他不仅反对不要理论指导和不上升到理论的实证主义,而且反对沙文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错误理论。周英雄的比较文学研究,其成绩突出表现在首次独立完成结构主义的研究专书《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他不仅致力于把结构主义等新方法及国外的批评理论引进台湾文坛,而且还亲自作示范,即用李维史陀和雅克慎有关结构主义的文学理论去研究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1.
曹操作为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就历史评价而言,其文学成就虽然不小,但是逊于二子曹丕、曹植。迹其文学生涯,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诗歌创作量较少,且以四言为主,文章基本为实用性的政令文,因此缺乏文学地位;其二是,在高度发达的建安文坛,文学理论讨论日盛的状况下,鲜有对文学理论的论述和见解,缺乏理论总结。事实上,曹操实实在在是一个文坛指引者和理论践行者。在语言上他以为政论文应该遵循"指事而语""反对浮华"的创作要求;在作者方面,他反对"学问肤浅,所见不博"的创作者;在说理上,认为只有经得起"悉难"才是巧文。他的诗歌创作则体现出一种大情怀、大悲悯的阔大气势,彰显了"文以气为主"的美学风格。统观诗文,处处体现对文学"经国之业"的追求。曹操虽然给后世留下的创作理论仅存只字片言,但是他的创作却在当时为诗为文的基本要求与框架下展开,甚至可以说,曹丕所谓的"文以气为主""经国之大业"的美学追求实际上是对其父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2.
梁、陈时代正是南朝清商曲辞开始影响到文学理论发展的阶段,永明声律学说的提出、文学新变观念的萌生、哀思之美的追求都同民间歌诗的审美特质具有密切关系。从民间步入书斋和庙堂,带动南朝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发生深刻变化,是民间歌诗在文坛发挥影响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铭 《东方论坛》2012,(6):92-97
李开先是明中后期文学理论领域,尤其是曲论方面非常值得注意的人物。综观其文学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复古而不泥古、强调文学的真情实感、提倡南北文学风格的融合以及强调文学的自然、通俗等。这其中包含有许多新的理论因子,对于明代中期的文坛,乃至影响深远的晚明文学思潮来讲,都具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意义和价值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其研究对象、研究者的身份认同、研究的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变化,继而向“大文学理论”转型,表现出与此前文学理论的诸多不同.“大文学理论”研究对象不局限于研究文学活动,而将一切文化活动尤其是大众文化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理论自身也成为其反思研究的对象,有自觉的“文学理论学”意识,是一个需要文学理论界予以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被人称之为“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韦勒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是其毕生的事业。他的理论探索涉及文学本体,文学史,文学批评等诸多领域。《文学理论》是韦勒克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它从总体上对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他所阐释的文学史观主张将回归“文学性”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裴度在中唐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裴度是一位富有文才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勋业卓著,在文坛上也颇有影响。他是第一个批评韩愈形式主义文风的人,他明确反对“奇言怪语”,提倡“至易”,对于推动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他广交文友,并对他们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他的文学教养非常深厚,其文其诗,虽存世不多,但才、情并重,不失为唐代文学宝藏中的一份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南朝士族文学,不可不关注沈约。从史料可知,具有强烈士族门第观的沈约,在政坛和文坛上都表现出复杂性。作为政治人物,他是不足道的;但是,在文坛上,沈约的文学活动及他对南朝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应予肯定的。事实说明,他作为那一特定时期的文坛领袖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8.
陈荒煤电影文学业绩,由他卓越的电影文学活动和电影文学理论这两个方面的贡献所构成的。在电影文学活动方面,他深入实际,指导创作,大力组织,不断壮大创作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专业和业务创作人员的素质。他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与广大电影文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使电影文学剧本的数量逐年增力。,保证了电影创作的需求。在电影文学理论方面,他写出了大量颇有见解的论文。其中,主要论述了剧本的基础作用、电影文影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又为新中国电影文学史描画出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私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它的产生研究是日本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这场维新把全面学习西方视为“文明开化”的标志,大力引进欧美文化的先进成果。1888年左拉的文学作品《娜娜》在日本文坛引起巨大的波澜,西方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随之传入日本.被作家大胆应用于文学创作实...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主体性理论受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影响,二者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与人性论之争,共同推动了人学主潮的主体性转向。文学主体论的核心是“内宇宙”,即对人的精神主体内部结构的强调。这一观点引起了文学规律的内外之争和文学主体的群己之争。我们要站在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史和文论史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对文学主体论的学术贡献、理论限度与思想潜能进行评价。在思想史层面,文学主体论引起的是人学思潮的系统化、内在化的主体性转向。在文论史层面,有关文学主体性问题的论争引起了各派文学理论的碰撞、互动和重组。文学主体性的理论限度主要表现在文学理论的本体化与本土化两个方面。文学主体论没有正面回应文学的存在方式问题,尤其是文学语言问题,也没有充分吸收现象学以降兴起的交互主体性学说及其伴生的对话理论、互文性研究、普遍语用学、过程中的主体等理论,实现西方文论的本土化。反思文学主体性问题在改革开放40年文论史中的发展流变和理论限度,与其说文学主体论提供了某种完善的理论形态,不如说其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精神镜鉴和学术张力——在论争和对话中不断发展,在交流和融合中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