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安(东汉献帝年号,196年-220年)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大批作家开始涌现的时代,有些相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主要从建安文人的文学实绩和后来明清时代的文学评论者对建安文人的评论出发,对建安文学予以新的审视,认为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真正开宗立派的文学家产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建安文学分“汉音”和“魏响”两个发展阶段.曹丕在建安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中心位置,既是“汉音”的继承者、发杨者,又是“魏响”新风的开拓者.曹丕的文学创作,兼备“汉音”和“魏响”的特色,最全面、最集中地体现着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因而曹丕实为建安时代最富代表性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3.
以“三曹”与“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上承《诗经》、《楚辞》以来中国文学之精华,下启唐风、宋韵以后中国文学之新貌。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家都是东部人,而他们的向西开拓,则建构起了汉唐之间“骨气奇高”、“梗概而多气”的“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健将除孔融外,几乎都将文学描写的目光投向了雄奇壮美的蜀道沿线,曹植、王粲、陈琳、阮、徐、应等先后随曹操到过关中与汉中,曹操与王粲、陈琳等深受西部文化的影响,西部文学的书写成就最高。建安文学的描写地域由东部扩展到了西部,使秦汉豪放雄浑的开拓精神与建安文学的建功立业精神相融合,进一步扩大了建安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也是重要的文艺思想家。其文艺思想主要表现在重视和爱好文学艺术、重视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关系、主张批评者应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及正确的批评态度、重视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提倡继承与革新等方面。这些理论与主张不但拓宽了当时文学批评的视角,而且揭示出一些问题的本质。曹植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理论主张在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著名的文学风格,建安风骨几乎成了建安文学的象征.但笔者认为,建安风骨并不能统括建安文学.随着时势和人的变化,文学家及其周围的文学氛围都在渐渐改变.因此建安文学在其后期,于风骨之外呈现出华赡、妍丽的特色.本文旨在评述建安文学从汉声到魏响的这一转变,并力图从环境和人的角度对这种变化做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曹丕的《典论·论文》看文学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个概括,精辟地道出了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作为建安时期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和文坛上的实际领袖曹丕,以他《典论·论文》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观点,标志着一种和以往文学观念不同的新思想的产生,并开辟了我国文学史上的自觉时代。  相似文献   

7.
建安文学和五四文学都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异数,两个时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大体相同,作家的创新意识以及因此而出现的文体变革也有某些相似,但作家队伍构成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形成的自由主义倾向也有很大差异,建安文学倾向于个人主义,带有浪漫主义性质,五四文学则是爱国主义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破除"俗情抑扬"、"雷同一响",给文学家曹丕正名,作出重要评论.曹丕正是以文学文论的"风骨"、"才略"、"情采"以及独特的悲剧精神与人文关怀价值,占据建安文学重要一席,获得读者青睐的.  相似文献   

9.
以文学地理学的视野考察巴蜀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状况,并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论述各个时代巴蜀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特点,探讨巴蜀交通与巴蜀文学家成长及巴蜀文学繁荣的关系,进而阐明文学的发生、发展、繁荣、衰落与交通之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建安时代 ,各体文学都有新的发展 ,呈现出新面貌。论者一致认为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这是今人以现代的文学眼光审视建安文学而得出的看法。其实 ,建安文人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辞赋为当时文学之宗 ,且致力于辞赋的创作。就此问题从以下三方面论述 :建安文人重赋不重诗 ;建安文人在重要的社会活动中多用辞赋抒情达意 ,而很少使用诗歌 ;建安文人所创作的诗、赋数量相当 ,难分主次 ,辞赋足以和诗歌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1.
正面和背影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学亦复如此。无论什么时代,皆有它的时代的情调和色彩,这种情调和色彩,也可以说是掩蔽时代的一种特别的空气。就中国文学而论,唐诗、宋词、元曲除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而外,兼有一种时代的风气,即使以年号为标帜的“建安文学”,虽然建安时期只有二十五年,但它“收束汉音”,“震发魏响”,更以“建安风骨”开拓了文学自觉的时代。这原因无它,盖文学为物,原育成于时代的精神,故研究某  相似文献   

12.
曹植是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活动中,也展开了积极的文学批评,提出了相关的论文主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和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因为曹植曾经说过“辞赋小道”而认为曹植对文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这种观点与曹植在创作上的成绩相矛盾。事实上,曹植重视文学,尤其对民问文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汉末魏初的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表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较之以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特别是曹氏父子的努力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刘勰称这一时期为“崇文之盛事,招才之嘉会”。鲁迅先生也热情洋溢地称道这一伟大的时代:“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典论·论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著的诞生,一方面它高高擎起“建安文学”的大旗,继续发扬建安精神;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起点,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建安文学发展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从建安作家与文学传统的关系方面略加论述。安建文人重视文学的价值,而且敢于创新。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对诗赋敢于提出形式华丽的要求,第一次提出了诗赋在形式上的标准。这是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的重要标志。在《典论·论文》中又称赞王粲“长于辞赋”,这说明他对辞赋的重视。这样,建安文人在创作上摆脱了两汉辞赋的创作追求堆砌词藻的弊病而创作出一些清新明丽、词采华美的抒情  相似文献   

15.
建安时代 ,文学开始摆脱名教的束缚而转向抒情言志的风骚传统 ,事功不朽与文章不朽成为建安文人追求的人生理想 ,“诗赋欲丽”成为这一时期最响亮的口号。建安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三曹七子 ,在赋学批评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则是曹丕、曹植。  相似文献   

16.
三曹和七子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是建安文学研究中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本文在尊重历史材料的基础上 ,对《文心雕龙》和《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等评论著作中过于美化或丑化他们之间关系的论述进行细致分析 ,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追本溯源 ,以人性为核心 ,得出了一系列较为客观、新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先生这一概括,十分精辟地道出了整个建安文学的时代特色。它说明了建安以前的文学仍处于自为时代,自建安开始才进入自觉的时代。以西方美学为例,它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客观存在,不过只是作为自然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它历来又是作为文艺批评的附庸而存在。到了一七五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论著《美学》发表,才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美学的研究才真正步入自觉阶段。正象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萌芽,产生、发展、成熟、衰亡阶段一样,中国古典文学尽管起源甚早,然而它步入自觉阶段,则始于建安。那么,建安文学进入自觉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我们想从如下三个方面,谈一谈粗浅的体会,以就正于专家同好。  相似文献   

18.
建安咏物赋作为建安时期赋作的代表,不仅在数量上超越汉代咏物赋,而且在时代审美情趣的变化、文人宴饮娱乐精神的影响下呈现出繁荣的文学局面。建安咏物赋不仅在数量上比两汉咏物赋增加很多,而且在艺术创作上,赋家在继承前代赋作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赋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更进一步融合,在赋作中比兴寄托手法的日渐成熟,使建安咏物赋成为汉代咏物赋与晋代咏物赋文学延续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建安文学的总评价是“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指出建安文学风格特色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肯定曹操是这种文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对建安作家的具体评论能够摆脱陈陈相因的旧说,提出切合实际的新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建安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曹操,不仅文学成就卓著,而且文艺思想也相当突出,影响并推动了当代及后代的文学创作。但对此,很少有人进行探讨。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重视文学艺术;二、文学创作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三、主张改造文章。曹操的文艺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以此来揭示曹操在文艺思想史及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