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代济南地区旱蝗灾害严重,驱蝗神信仰和龙神信仰格外受到重视。在民间,龙神信仰和驱蝗神信仰有着广大的信仰空间。而官方政权力量对于驱蝗神与龙神的不断祭祀与敕封成为驱蝗神与龙神在民间进一步传播、活跃的重要因素。驱蝗神与龙神信仰彰显了国家政权与民间信仰力量的良性互动关系,亦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宗教信仰的现世功利性。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全国的刘猛将军庙和对驱蝗之神的祭祀蓬勃兴起,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民俗。其主要原因在于:1、雍正皇帝敕命全国建庙;2、历代皇帝不断对刘猛将军庙御书匾额,对刘猛将军叠加封号;3、广大农民期望神灵助其抵御天灾迷信心理。对刘猛将军究系何人的诸种说法中,以吴川将军刘承忠之说最易被人接受。  相似文献   

3.
"刘猛将军庙"始于宋末,初始祭祀目的与驱逐外族有关。明末再现刘猛将军庙祭祀,清初广为盛行,目的主要是驱蝗。刘猛将军庙祭祀反映了中国古代害虫防治观念从八蜡祭祀、修德驱蝗到刘猛将军作为害虫的对立面、灭虫英雄受到祭奉,反映了一种重大的观念变化,即从通过讨好、敬畏神灵实现消弭虫灾的目的,体现对害虫的"敬",到人类从此不再惧怕、敬畏蝗虫,而是进行力所能及的捕杀。  相似文献   

4.
神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
神癨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癨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癨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广泛而庞大的信众群体。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 中处处体现着他们独特的信仰文化,这种信仰约束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他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从民俗学和文化 人类学的视角对社会价值功能进行探究能凸显民间信仰对民族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意义。纳木依民间信仰有一般民间信 仰的普遍性,即以原始宗教崇拜、婚丧祭祀仪式形成的象征体系;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其历史渊源而融合了蒙古族、纳西 族、羌族、彝族等民族的信仰元素,有多教合一、多神并崇等特点。受封闭的生活地域环境的限制,纳木依民间信仰氛围十分浓 郁,且得到了较完整的保留,在多民族语境下发挥着生态保护、蕴藉补偿、道德教化、族群维系、民族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晚清山东抵御天灾的能力严重萎缩,为应对水、旱、蝗、疫等频仍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往往寄托于超凡力量,祈求雨神降雨、河神保佑黄河安澜、碧霞元君禳灾赐福、刘猛将军驱除蝗害,依靠道教、秘密宗教、佛教、基督教等消灾除厄。禳灾成为晚清山东社会信仰的重要话语,祭祀与祈祷等仪式的操演,又进一步强化和扩展了人们的超凡意识,以致天灾频繁严重的晚清山东神灵崇拜与宗教信仰相当盛行。  相似文献   

8.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甘肃陇中汉族民间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观照民间信仰,就会发现在多神信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强烈的崇拜意识。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民间仪式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社会需要,民间信仰也成为建立在现实秩序基础之上的一个象征体系。民间信仰不仅是一种民俗现象,而且也是对民间社会的象征性表述。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宗教及其文化生态嵌入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场域之中,既有基于民族民间社会演化传承的信仰形态,也包括“五大宗教”民族化和民间化形成的信仰形态。明代云南民族民间宗教文化重构中有国家力量与社会情境的影响,形成了“国家—社会—民间”三者互动嵌构的动态过程。官方宗教民间化与民间宗教官方化,是解读宗教文化生态的两条主线,从中亦可折射明代云南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古代地方政府在信仰的操作上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将国家正统礼仪和民间信仰仪式改造为半官方祭祀仪式。明清乐山赵昱信仰的半官方化过程,展示了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情境中,地方政府对地方神灵格局的分配安排、宗教神灵在地方的意义转换、官方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影响等。地方政府通过列入正祀、更换神像、官民同祀、表述神话等途径,构造出儒家人鬼祭祀与地方神祭祀的双仪式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嘉州赵昱信仰的影响力、兴盛程度与衰亡趋势。信仰的"半官方化"现象极其复杂,其内涵在地方知识与流动状态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建构。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空间隐喻理论为框架,对《雨里的猫》中不同的空间隐喻认知模式进行分析,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解读小说隐晦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2.
《易经》卦爻辞不是韵文,但间用韵语,这些韵语主要包括同卦诸爻用韵和同一爻辞内部相韵两种情况。查找出卦爻辞的韵语,有助于确定卦爻辞的句读和不同版本的异文,对于正确理解《易经》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澜湄合作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简称"澜湄合作")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区域内各国及国际组织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经贸往来及合作还拓展了云南旅游业的海外市场,交通领域的合作增强了云南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基于此,对云南旅游业在澜湄合作的历史条件下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宋词“女性化”倾向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情韵成为古代文学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全宋词》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对两万余首宋词中高频字的检索结果反映出其鲜明的女性化倾向 ,而宋词女性化倾向的形成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管理学中人本管理的原理 ,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在学生管理中如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学生工作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河西方志方言章中的方言词汇,在书写形式上存在着因本字失考而误用同音字的现象,致误原因是撰稿者蔽于方音而对方言词的语源未能详加考察.这些误字,客观上反映了方言音系的某些特点,为我们研究地方语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有利条件.本文列举分析了河西方志方言章中的一些误字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第二轮方志编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际反"伊斯兰国"联盟是对"伊斯兰国"挑战现代国际关系秩序与现代民族国家主权这一极端意识形态的反击,"伊斯兰国"在生成国的消失已成定局,但是"伊斯兰国"在与"基地"组织从依从到脱离的发展过程中,夺得的国际恐怖主义领袖地位的影响力不会消亡,因此在"伊斯兰国"背景下提前布局推动国际合作,形成打击恐怖主义国际共识,完善我国反恐怖主义法治建设,预防后"伊斯兰国"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扩散显得尤为重要。从恐怖主义概念分歧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国际意识形态矛盾根源入手,寻找以国际公约的方式推进国际反恐怖主义与反极端主义合作,并寻求实现普遍管辖权的契机,提出中国应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回流人员做出相关法律应对预案设定,同时应尽快实现安全检查的法定化标准,以消除后"伊斯兰国"背景下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对我国恶性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河南上市公司2000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政策执行情况可以看出,资产减值政策对这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