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化工原理课程以"产出导向"(OBE)为原则的教学成果目标,给出了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编制了基于工程认证的化工原理课程大纲,实践了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六种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方法.改革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导向为课程改革原则,通过课程评价结果,提出课程持续改进的措施,以期满足工程认证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合食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分析了目前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旨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工程类课程实践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措施,为我国食品工业提供合格的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职教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依据师范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优化了职教教师培养目标,建立了“应用性”“师范性”“专业性”三性合一的“双师型”职教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包括综合宽泛的通识课程、工作导向的专业课程以及实践突出的教师教育课程。同时坚持持续改进,强化课程质量保障,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的"新工程教育转型"(NEET)计划的核心内容为"课程—项目—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的"螺旋式"学习路径,欧林工学院在"欧林三角"理念引领下以项目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课程—项目"式工程人才培养重构了工程教育模式,革新了工程人才培养理念;项目连接课程,打破了学科壁垒;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基于此,研究提出中国工程人才培养要适应新工业,面向未来、更新理念、模式创新,进行系统化改革;适应新工科,由学科中心转向项目中心,开展项目化学习;适应新需求,关注学生差异,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精读》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体现了该课程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于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的原则和思路,以“电力工程”课程为例,反向设计了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为新工科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力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为导向,通过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教学团队遵循“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围绕航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借助“西工大现象”事例,以三门课程教学实践为实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性地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将思政元素渗透性、浸润性地融入工科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程伦理观。分享力学专业课程的改革路径,希冀对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也是师范类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基本依据。传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类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幼儿园保教实践相脱节、声乐教学重技能训练,轻能力培养以及声乐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以OBE"产出导向"为指导,准确定位课程目标、重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评价,使音乐类课程在学前教师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分析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及新时代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特点,介绍《供电技术》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根据实施经验反思课程思政教育的痛点问题,并给出了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议,希望为高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OBE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公共危机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应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搭建新型“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改革,以所授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班为对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结果发现:该课程培养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整体良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OBE理念视角下运用扎根理论,审视某省属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发现:第一,厘清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实践环节搭建了落实OBE理念的桥梁;第三,以"学"定教,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展望未来,"一切为了学生"是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关键目标;动态完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化背景下的工程伦理(Engineering Ethics)核心是“以责任感为基础,以道德规范为核心,以解决道德困境为目标”。该教育理念对推动新工科中国高校工程德育课程思政教改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高校力推工程认证和工程伦理德育教育,但效果欠佳。“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改实践,可从三方面入手:完善课程环节设计,优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供给;对专业教材进行本土化改良,立德树人与专技培养并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三结合实现三全育人;探索出以模拟听证会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形式为抓手的案例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职业导向为目标的课程实施中,案例教学对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案例教学特点与学科教学(生物)专业课程设置及其特点,初步探讨了案例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有效实施的具体流程与课后评价,为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有效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不同教育理念,二者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都展示了他们的优劣。如何在以人格培养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的素能本位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素能本位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高职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须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完善性直接影响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果。以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从其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分析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认证规定的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性,指出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对应支撑具体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为达成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保障。同时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根据专业认证评价机制的相关规定,阐释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课程达成度的计算步骤与评价方法,探讨现有的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6.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契合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诉求。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学生中心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实效不显著、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多元困境。解困之路径,一是以生为本,坚守基于学生中心的师范特色,优质资源配置向师范类专业倾斜;二是实践为重,提高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学实效,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深度融合,丰富师范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协同推进,构建基于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联动机制,校内质量监测常态化,校外质量反馈持续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一、OBE教育理念概述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蒂提出了OBE教育理念,并于1994年在文章中指出:“OBE教育是指清晰地聚焦和合理地组织教育系统资源,使之围绕目标完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未来取得成功。”OBE教育理念更强调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专业认证践行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质量标准是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在药学专业认证的视角下,以学生为本,以岗位胜任能力达成为导向,提倡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以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实施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树立“师范·高职·专科”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理念,厘清学 前专业课程的“诗性、活性、灵性”三重属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课程平台,建设类别齐全、内容丰富的精品资源共享 课;以幼师生学习特点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创新“六导”教学方式,深入探索“课岗证赛融合、线上线下并联”课程教学模式; 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全程、多元、正向评价,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20.
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一门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运用以工程案例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把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建模和设计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