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结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不是简单地增加相关的历史性知识,而是以全新的“文化叙事”来观照“纲要”课教学的体系脉络,在既有的教学目标、任务达成的基础上,将“两个结合”与“纲要”课教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课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两个结合”所呈现出的“文化叙事”为融入“纲要”课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教学理念上必须坚持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融合创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互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在教学实践路径上要围绕教材内容和特点,加强重点性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发展多样性融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红医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诞生,并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的红色医学卫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医文化融入新时代医学院校的“纲要”课程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四史”的效果,强化他们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又有利于增强医学类院校“纲要”课的吸引力。通过案例库建设、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案例及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可以将红医文化深度融入医学院校的“纲要”课程。  相似文献   

3.
地方红色资源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将其有效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必能增强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凸显课程的正本清源属性以及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质增效。针对当前融合教学中存在的地方红色资源融入较少、融合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应从强化资源开发、重视总体设计、加强课程实践三个方面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进行路径优化,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底气、地气和人气。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秀地域文化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的。优秀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价值目标上趋同、培养特色的契合以及情感激励上相通等特性标示了两者融合的逻辑基础。然而当前高校对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价值重视不够、功能认识不足、措施采用不当等限制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育人中价值功能的发挥。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尝试从提高融入的价值认同、多维度打通融入的渠道、搭建融入的有效机制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固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融入红色资源,还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入和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引入和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实现“纲要”课程由教材体系向多样化的教学体系转化,有助于通过增加教学的乡土气息,提升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同时也使得“纲要”教学获得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选择必须坚持相关性、适度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在运用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王侃 《人生与伴侣》2023,(23):17-19
<正>地域文化涉及到社会学、设计学和建筑学等跨学科领域,同时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地域文化融入BIM(Building imformation Modeling)教学是实现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在BIM技术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通过BIM概论、BIM建模、BIM应用三大模块和实践项目,构建基于浙江地域文化的BIM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五史”教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作为“五史”教育重要阵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厘清有效融入的三重逻辑前提,增进大历史观、唯物史观、历史自信三个自觉,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三种创新,在充分挖掘“五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形成其有效融入进路。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课程,贯彻好、落实好、阐释好、传播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育人、培师和建课的重大价值。因此,需要在“精定”融入契合点“、精建”融入素材库“、精致”融入细节面、“精思”融入目标体等逻辑思路指导下,通过学理阐释为融入提供教学理论基础、深学细研为融入提供教学内容框架、集体备课为融入提供教学动力、“金课”建设为融入提供良好契机、优质平台为融入提供资源支撑等方面探寻融入路径,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中医院校不仅有客观必要性也有现实可能性。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适”、教学方法“合”、社会实践“有”,实现大学生对课程内容从“知”到“信”再到“行”。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实践基础、精神实质、目标宗旨、价值导向与地位功能和《纲要》课的教学目的相契合。四川文理学院可以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灵活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全校范围内“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教学——校园文化打造”的良性循环,构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纲要》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增强大学生准确把握“两个了解”,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推进广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广州红色文化的形成逻辑、精神内核、当代价值和实践要求融入为内容要点;结合高校思政课相关课程,依据其性质和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的探索专题化和嵌入式两种主要融入路径;坚持讲透“思政道理”与用好“红色故事”相结合、站稳“思政小课堂”与善用“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升教师红色素养与满足学生需求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推动广州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与内地“新疆高中班”迥异的是,内地高校“新疆班”学生数量相对偏少,但思想却异常活跃,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在“疆俗楼兰文化”的浸润和牵引下,构建起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交际圈”,族群“自我辨识”意识凸显。如何才能打破地域文化的局限,增强“新疆班”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使他们尽快融入内地高校学习、生活环境,是值得慎思的议题。文章通过对安徽高校“新疆班”学生在皖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从加强教学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蕴涵着丰富的自然风貌、厚重的历史资源和炽热的人文情怀等地域文化内容,将其融入服装创意设计课程中能够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提供丰厚的文化养分和强大的精神支撑,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艺术实践自觉性,培养学生创造性转化的专业设计能力。将安徽地域文化融入服装创意设计课程的具体路径:优化课程内容,将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开展专题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的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探索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协同师资力量、解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通过打造“大师资”、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融入“大文化”等方式,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是推进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文化自信与“纲要”课教学有其内在关联性,文化自信是“纲要”课教学的重要目的,而中国近现代史是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载体。“纲要”课中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使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在教学中,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体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不仅有助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而且有利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高校舞蹈专业教师作为舞蹈课程思政的引领者,应多维度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舞蹈专业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好专业课堂的“主渠道”,在专业教学的“主战场”上发挥着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本文为实现思政教育、本土文化、舞蹈教学三者有机融合统一,努力探索将肇庆文化中所包含的包公文化、端砚文化、龙母文化等自身独属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充分发挥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的思政功能,拓展舞蹈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两创”与“新文科”同时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节点上被提出,决定了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体现为两种“契合”:一是精神内蕴层面的契合,二者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二是技术需求层面的契合,二者都强调科技赋能,且赋能的对象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内在逻辑决定了“两创”需要融入“新文科”建设之中。然而,在融入过程中,出现了“新文科”文化属性认识不足、二者衔接度较低、“两创”实践性较弱等困境。解决这些难题,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凸显文化属性”“重构文化课程体系,编纂‘新文科’系列精品教材”“创设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转化模式”等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融入华文教育已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但是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华文教育却是各持己说,本文认为庐山地域文化渗透到华文教育之中,可以从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利用课堂地域文化渗透、加强文化体验、丰富游教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体验式游教.  相似文献   

19.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指示”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以内蒙古故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切入点,以“为何融入-融入什么-怎样融入”为线索,论述内蒙古故事在丰富中国故事内容、满足思政课立德树人需求以及提升思政课课程感染力方面的价值,提出将内蒙古故事中的发展故事、历史故事和文化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融入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将内蒙古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阐明了内蒙古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阐释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为支撑,以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为行动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实践层面要关注供需匹配的平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融入教学内容;坚持知行合一,立体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用技术载体,多维度融入教法改革;还要坚持教研结合,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