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曹险峰 《学术交流》2007,16(9):61-63
因应身份社会要求,古代民法并没有赋予女子以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这种不独立不仅表现在财产上,同时也表现在人身上;近代民法虽然在表面上赋予女子以独立的财产法上主体地位,但人身关系上的不平等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近代民法作为平等法典型代表的光环。在古代民法到近代民法的转型过程之中,由于民法是或主要是交易法的特性的影响,民法对"人"的态度往往只能局限于忽略性别差别的"抽象人"的理解,"人人法律地位平等"并不意味着民法深刻贯彻了男女平等的意旨。在现代社会,随着男女平等人权运动的发展,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需要民法在财产法与人身法领域作出制度性调适与安排,以实现男女的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2.
黄淑瑶 《社会》2012,32(6):204-219
社会性别的后天建构性使其成为分析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该角度重新审视海南历史上的汉黎互动,发现这种互动在本质上是两种迥异的性别文化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汉文化中的传统女性性别角色被黎文化不断挑战和改变,出现“女主外”的现象,但男性在政治领域的主导使“女主外”行为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挂靠,女性“主外”行为的社会价值被贬低。“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不但未能使女性获得自由,反而造成另一种性别压迫,最终成为海南独有的“男为尊”父权文化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游戏与性别关系——性别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游戏正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青少年,而且对成年人也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性别角色期待、性别角色扮演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化或淡化方面更有着明显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游戏的内容及其对于女性掌握数字技术的影响已成为国外一些学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中国的性别立法与社会公共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慧英 《浙江学刊》2003,(2):209-213
作者将中国50年来性别立法与政策分为计划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两个阶段,并用社会性别的视角从诸多方面描述和分析了中国的性别立法与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5.
杜芳琴 《浙江学刊》2002,(4):205-210
从大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领周部族灭商定都镐京建立了周王朝,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这一段历史时期史称“西周”(又称“宗周”)。西周是中国文明史和华夏制度文明建设的滥觞时期。“周礼”,被视为华夏制度文明之圭臬,而社会性别制度是其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将考察周礼和社会性别制度的内容及其关系,追溯形成周代社会性别制度的历史文化与思想渊源,并适当兼顾考证性别制度运行中的性别关系,以期得到一幅对西周时期华夏族社会性别制度起源、构成和运作施行的比较完整的图画。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不得不舍弃大量的例证引文,希望能在有关的著作弥补。在研究方法和材料方面,注重文献和考古成果的结合,特别注意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呈现了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相互推动发展的新特点.以"社会性别"概念为线索,我们可以对20世纪末以来的女性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运动的发展进行大致的勾画.  相似文献   

7.
性别文化及其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金玲 《浙江学刊》2003,(4):203-210
性别文化指的是由社会或某一些人共同承认的有关性别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人类社会在由生殖力时代经体力时代到智能时代的进程中 ,性别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就当代中国大陆性别文化的构成而言 ,至少可分成以下四个层面 :( 1 )本土传统的性别文化 ;( 2 )被国人接受并加以本土化了的近现代西方社会的性别文化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形成的性别文化 ;( 4)当代境外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性别文化。从今天整个社会出现的性别困境和性别行为“失范”来看 ,现有的性别文化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 ,需要在扬弃现有性别文化的基础上 ,构建与社会良性运行相适应的、能推进和引导社会有利发展的、有利于性别公平和和谐发展的先进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8.
高原 《唐都学刊》2007,23(5):81-85
路遥的性别意识在其所有作品中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路遥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男权意识,在作品中,他赋予陕北这片土地以男性化的角色,阐明了女性对男性和男性化的土地有非常强烈的依附思想。这种男权意识构成了贯串路遥作品的一种情结和特色。由这种角度解读路遥作品和作家其人,能够帮助我们把路遥的研究拓展并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妇女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燕 《学习与探索》2005,4(4):104-107
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国社会转型期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建构与主观认同两个方面,即劳动的性别分工、社会性别分层与科层制社会结构、性别权力关系市场化、法律政策规定的性别视角缺乏以及女性对社会性别文化的认同、女性价值观形成与自我期待等等。扭转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的对策是:完善市场经济,调整家庭分工,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社会性别文化的新形态和新话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兴起的女性服务,是否促进了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回顾了女性服务在价值取向、需求分析、介入手法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并以妇女为本、女性的三重角色、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外化问题、互助小组、集体方式、男性参与和女性参与等八项标准来考察77个女性服务项目,以理论的透镜对我国女性服务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服务的广东经验.研究发现,女性服务的项目设计普遍缺乏社会性别理念,项目给女性带来的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女性服务的使命就在于实现性别平等从而真正改善女性福祉,而女性服务设计的核心在于社会性别理念,这正是对社会工作者性别敏感度的考验.要让服务真正有利于女性,必须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并建立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资助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预算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社会性别预算,重新审视包括公共预算在内的经济社会政策,对于推动性别平等和公共预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性别预算并非要求财政资源在男女两性之间平均分配,而是通过分析预算决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对公共预算做出社会性别敏感回应,从而使公共预算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是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社会性别预算在中国的推进,大体有非政府组织主导型、政府财政部门主导型和人大主导型三种路径,在实践中需要循着因地制宜选择试点模式、开展交流培训、健全分性别统计制度等发展路径加以展开.同时,还应从规范法律政策体系,增进预算透明度,加强预算能力建设,搭建合作平台等方面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社会中,社会性别意识已被纳入联合国的人类发展统计指标及国际社会发展规划,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与此同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来自于性别角色、性别价值及性别道德的挑战。基于此,进行社会性别教育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性别教育存在诸多契合,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研究社会性别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性别教育引导正确的方向、规范健康的内容、整合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从而在正确的方向下化解人们性别角色的困惑、在健康的内容中化解性别价值的困惑、在和谐的性别文化中化解性别道德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吴帆  谭琳 《浙江学刊》2005,(2):209-211
性别多元化主要指:无论男女,所有的员工均应受到鼓励向一切可能的职业目标发展,享有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而不受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的限制.由此,社会性别因素在员工的职业进入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逐渐降低,女性获得了更多平等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4.
李汪洋  谢宇 《社会》2015,35(6):153-177
本文使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详尽、统一的职业分类系统,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职业的性别隔离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全部职业的性别隔离程度自1982年至今持续上升。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高,自1990年以来不断下降。本研究明确区分了职业结构的变化和性别构成的变化对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后者对理解性别不平等更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家炽  刘爱玉  孙超 《社会》2016,36(5):88-106
本文通过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工资收入是非使用者的1.38倍;同时,互联网溢价效应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互联网工资溢价为男性互联网工资溢价的90.6%。此外,本文发现,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与人们的网络行为密切相关。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在女性互联网使用者之间,性别观念更平等的女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在传统的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研究框架下,本文着重于探析性别文化观念如何影响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偏好和使用方式,从而成为导致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的重要原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国性学研究中女性声音和女性主义视角缺席的原因 ,指出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引入性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并分别从男性性观念和女性性观念的表现出发 ,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双重性道德标准对女性的歧视、压力和损害 ;通过对女性性主体地位、经期性交、女性G点研究、性交中的不应期等话题的讨论 ,揭示了与女性有关的性学理论中的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转移的一项历史任务,它将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已成为联合国全球化战略的"社会性别主流化"观念融入其中,可以矫正、扼制和批判现存的性别歧视现象,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和谐的性别关系的调整。由于性别歧视现象对宪政自由、公平、正义、人权等理念的实践亦有直接的负面影响,所以,深入探讨宪政框架下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推进问题,不仅可以拓宽宪法学的研究视阈,而且可以基于宪政机制所具有的化解各类权利冲突的优越性,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以及全体公民人权的实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社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女性主义在社会研究领域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梳理 ,包括女性主义对主流社会科学中男性霸权的批判、有关社会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争论 ,以及构建女性主义社会研究模式的尝试 ,并作了简短的评论。  相似文献   

19.
习煜华 《浙江学刊》2003,(2):204-208
作者将社会性别分析引入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中,通过调查纳西族较具代表性的吴洛科纳西和氏家族,对纳西族的基本社会结构--家族中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家族在形成性别关系的形态、结构上的作用,以及家族与社会性别关系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性别文化差异给跨性别文化交际带来的矛盾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菊娥  张琳 《唐都学刊》2006,22(4):154-157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别语言差异源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心理特征、性别角色、社会分工、社会偏见、以及权势和支配欲。性别差异不只是生物学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文化构建。不同的性别角色促使男性和女性获得各自的角色行为,成为不同性别文化的成员。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交际方略、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对容易导致交际失败的交际规则的敏感性以及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