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略论“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区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愈来愈多,目前,进城的农民工已达8000万人。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给城市经济生活带来了活力,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进城的农民工却没有得到公正、平等的待遇:他们大都收入低、经常受歧视、权利得不到保障。如何正视农民工目前的处境并对此加以科学引导和管理,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一、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1.农民工进城是推进城镇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乡关系为二元化结构,城乡实行分割政策,在城市住的为城市户口,农村住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潮流,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几点看法。一、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称呼问题"农民工"的称呼,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形成的。但仔细推敲,这个称呼不确切。首先,这个称呼不能准确体现进城务工者的身份。"农民工"的称呼概念模糊,说他是农民,又有工字;说他是工人,又有农民二字。最多只能表明他们是来自农村的务工者,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1]入学问题,是伴随着城市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据权威估计,目前我国城市农民工人数已超过1·2亿。而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有近1500万,其中绝大多数处在学龄期。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农民工数量也将越来越大。据湖南省2003年统计资料综合分析,省辖11个城市[2]农民工数量有450多万,而随其进城、处在学龄期的子女数量有近50万。农民工子女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适应社会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日益增长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提…  相似文献   

5.
身份和户籍政策造成农民工社会资本先天不足和积累困难,从而使进城农民工在城市陷入生存和发展困境。取消户籍区分、增加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积累是农民顺利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苏奎 《兰州学刊》2010,(9):154-157
当下文学受社会农民工潮流的影响,对进城农民的描写形成一个创作的潮流。当下小说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场景设置,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农民工形象心理流变的历程图。作家并没有单纯描摹进城农民生存境遇,而是把农民工放在城市与乡村两种文化的冲突下,进行叙述,展现了进城农民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外来就业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务工经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民工潮”。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人们对如潮如涌的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有两点基本一致的看法:第一,农民工进城有利也有弊,这种利弊之分无论对城市还是对农村自身的发展都是存在的①。第二,农民工进城宜疏不宜堵。农村剩余劳动力流人城市是工业化国家必经的阶段,关键在于加强管理,防止“过度”、“过快”②。也正是在这种基本认识的指导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近年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外来人口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定的成效。本…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想谈一下自己对农民工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然后向广州市建设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如何对农民工进行管理提一些建议。第一,要认识外来工、农民工问题,首先要认识外来工产生的原因。农民进城变成工人,本来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其基本的条件就是农业的大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大增加,工业品产品市场的大扩展,那么农民就自然而然地转为工人,变为城市居民。这是一个内生的发展机制。但是我们国家农民工问题的产生,是一种外生型的机制。我国农民工的背景是全球化,是对外开放,这时候工业品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市场,国内农业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小农生产依然存在,并没有进入现代化农业的阶段。所以国内的市场根本无法支撑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实际上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启动过工业化、城市化,那时候并没有限制农民进城。后来我们遇到了一些挫折,就把这个政策倒过来,严格户籍管理。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农民工产生的背景与我们国家的人口有关系。我们的劳动力是一个无限供给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决定了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总是供过于求,没有办法提高他的工资水平,也丧失了资格和资方进行谈判,所以无法提出一些包括生活居住水平、社会保障甚至政治地位的要求。第三个原因跟我们的制度性障碍有关系。比如说我们非常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就算有条件进入城市居住,这也是一个障碍。另外跟我们的政体还有关系,比如工会就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与农民进城的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农转工、农转居和农民工这三种农民进城的主要方式中,农转工由于体制转型的问题而变得举步维艰,作为其替代办法的农转居虽然正成为许多地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许多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进城面临着因其素质低下而无法就业只能“吃低保”的困境,因此,农转居不宜盲目扩大规模。与上述两种行政主导型的进城方式相比较,农民工则属于一种个体主导型的进城方式。因而只要加快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其创造宽松的进城环境,则农民工无疑可以成为一种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吸纳农民进城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按照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同时,实现1亿人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需要提高进城农民就业的质量,实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而就业是市民化之本,基于就业转型的农民工市民化才是城镇化题中之意,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是实现农民的稳定就业。当前,我国进城农民存在着大量的就业形式分散性、就业收益非规模化、劳动权益保护非组织化和劳动关系不稳定性等非组织化特点的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农民工被动选择的结果,非组织化就业对农民工收入、人力资本投资、职业安全防护和城市社会融合形成约束,以致农民工被社会政策和组织文化边缘化。建议加强灵活就业者权益法律保障,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双挂钩和社会组织协调工作机制,推进进城农民工职业管理和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皖北农民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基于B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城乡分化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加上城市内部分化日益严重,皖北农民市民化的困境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城市户口对农民工没有吸引力;二是本地企业留不住本地农民工;三是土地收入不足以保障生活;四是进城农民的"低收入"、"低保障"遭遇了城市的"高房价"。要走出上述困境,从市场层面来看,要赋予农民平等的市场准入权,让进城农民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开放城市公共生活,让进城农民在城市居有其所、享有与市民平等的各项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先后经历了以小城镇和城市为载体的两个建设阶段。在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进入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农民过的仍是“农民式”生活,乡镇政府几乎没有解决进城农民民生问题的压力。在以城市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进城农民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突出,城市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解决他们的民生问题压力巨大,以至于一些打工几十年的农民工至今仍不能充分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并优先发展县城民生事业,不仅可以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支撑点,还可以凭借县城“城尾乡首”的区位优势,吸纳更多进城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居住、生活和就业,进而在新起点上推进城镇化既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关于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的研究文献显示,农民工迁移意愿呈现一定的时间、地域、性别规律;家庭式迁移是中国劳动力迁移的一个重要特点;影响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户籍、婚姻状况、进城打工年限、收入、生活和工作满意度等。到目前为止,对未进城农民迁移意愿的深入研究依然空白,而关于家庭式迁移、农民工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因素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推进农民工(农民)永久性迁移不仅仅需要打破政策制度上的限制,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从农民到农民工:经济发展战略下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农民市民化进程呈现出"农民→农民工→市民"独特路径,进城务工的农民先成为"农民工",不能享有市民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转为市民则面临重重困境,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由此产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农民工是出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与二元户籍制度密切相关。文章对农民工的制度变迁进行研究,阐述农民工制度的形成背景、博弈过程、路径依赖特征以及制度构成,并对农民工制度的效应与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有社会现象,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我国未来农民工政策的重点应从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创造公平、宽松环境逐步转向促进农民工向工人和城市市民的彻底转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一类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融入城市是我国现代化的组成部分。30多年来,这一系统工程尚未有过实质性展开,近年来,“农民工市民化”成为学界热议话题,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农民工市民化”就是将身份尚属农民、在城市务工的流动人员接纳为新市民。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操作的实务工作。类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移民法制,农民工成为市民必须依据法定条件、法定程序进行,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我国当今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是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力量,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及其制度安排,导致相关的农民工问题层出不穷,降低了农民工作为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而农民工市民化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和最终选择,应通过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保障制度及机制的合理创建,尤其是通过保留进城农民在本轮承包期内的承包地,允许其长期流转,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8.
《大庆社会科学》2009,(4):160-160
近年来,农民工出现较大规模返乡现象,部分返乡农民工因没有农地失去了在农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返乡农民失去土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进城时对责任田处置不合理导致失去土地;二是部分人因超生受到计划生育处罚,未能分到承包地;三是土地流转被征用。同时,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险关系不能接续,跨地区就业者的缴费年限不能累计,致使农民工返乡时大都选择退保。因此,农民工返乡带来的不仅是就业压力,还具有潜在的社会压力,没有土地让他们无法务农,  相似文献   

19.
江登琴 《兰州学刊》2007,25(1):106-110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民进城务工较为普遍,而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则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进城务工农民--作为一个"公民"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民主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却因种种因素制约无法行使,这不仅是其无法行使权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其一系列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进城务工了,选举权利却被"搁置"在遥远的农村,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而"农民"、"农民工"的概念界分及其阶级属性的不明确,则是当前进城务工农民行使选举权利受碍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布,将尽可能多地组织农民工入会,同年9月,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党和政府肯定了农民工在工人阶级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