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蓝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15
六十年前,哈贝马斯撰写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为他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他梳理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领域的历史形成过程。最近,他的新书《公共领域的结构新转型和协商政治》似乎在呼应这样一个问题:随着传统大众媒体变成数字界面上的流媒体和自媒体,公共领域是否也随之发生变化?哈贝马斯认为数字媒体的挑战弱化了“负责任”的守卫,从而模糊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区别,让右翼民粹主义可以在数字媒体上大行其道。而哈贝马斯忽略了数字界面之下并不是主体之间面对面的关系,而是被界面的协议和规则中介的交往关系,即主体间的对话伦理逐渐让位于数字空间的界面伦理。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了"公共领域"一词,并指出了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公共关系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明确表示大众传媒和公共关系的发展挤压甚至侵占了公共领域的空间。哈贝马斯的推论适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现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到了21世纪这样一个网络大领风骚的时代,公共领域不是转型了,而是回归了。 相似文献
3.
彭立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5)
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三个阶段,哈贝马斯在市民社会理论第三阶段即文化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是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诉求是通过观念和文化的力量对抗政治权力,用观念启蒙来影响公众和政治权力持有者,不断发扬和扩大民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规范政治权力、促进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启示人类解放的途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从历史学和哲学—社会学两个角度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起源作出了解释。从历史学角度看,哈贝马斯分析了从希腊—罗马公共领域经中世纪代表型公共领域到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生成史;从哲学—社会学角度,哈贝马斯力图揭示公共领域的私人主体性之心理基础:市民小家庭对“人性”的心理学经验。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78-81
哈贝马斯是当今西方知识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进行了研究。抛开哈氏“公共领域”的资本主义语境来探讨中国如何构建自己的公共领域,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描绘为与政治系统、生活世界和市民社会依次对应的共振板、交往网络和围墙内空间。公共领域发生作用的基本方式是察觉和影响。在一定的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公共领域与政治系统处于静止的(相对的)平衡状态;相反,当宪法和法律出现危机时,公共领域中的权威性结构便被激发、震荡起来,于是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张力的平衡被打破,它在同政治系统的斗争中捍卫、扩张自己的权益,并且开始对平时习焉不察的宪法体系进行重新诠释和重构。 相似文献
7.
陆玉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1-4,16
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描绘为与政治系统、生活世界和市民社会依次对应的"共振板"、"交往网络"和"围墙内空间"。公共领域发生作用的基本方式是察觉和影响。在一定的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公共领域与政治系统处于静止的(相对的)平衡状态;相反,当宪法和法律出现危机时,公共领域中的权威性结构便被激发、震荡起来,于是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张力的平衡被打破,它在同政治系统的斗争中捍卫、扩张自己的权益,并且开始对平时习焉不察的宪法体系进行重新诠释和重构。 相似文献
8.
郭彦森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19
剔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具体内容,把它抽象为普遍适用的真理,然后类推网络公共领域的涵义、特征和作用,是对哈贝马斯理论的过度依赖和简单套用。深化对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需透过网络回到现实生活中,对其所指对象、内外部边界做出明确的区分。客观认识网络公共领域特征的复杂性,既肯定其优点,也不否认其不足。尤其是应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参与功能,批判、抗争的方式虽必不可少,但不是也不应成为最主要的形式,合作性参与及其转化形式才代表网络政治参与的趋势和方向,也才能真正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如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67-70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自由、开放交互等非政治化特征是现代社会亟需却难于实现的;而虚拟现实技术是在信息意义上对实体属性的实现,为现实公共领域提供了虚拟论域平台,人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而充分进行的自由和交流性正是哈氏公共领域的本质特征;在此意义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哈氏公共领域的重建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0.
刘中起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74-78
哈贝马斯通过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共振作用,以沟通行为的合理性力量为支撑,从公共领域到生活世界,完成了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从策略行动到沟通行动的视角转换,由此,其理论重心也从现实的沟通共同体的比较研究转移到了对理想的沟通共同体的批判性重构。相对于哈贝马斯所讨论的政治公共领域,中国式的公共领域的存在,是以实现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现代化目标为最根本的命题。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公民的社会生活日趋法治化、理性化,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明晰,从深层意义上说,全球化、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浪潮为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关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1-4
论述公共领域的存在及其问题界定源于启蒙运动的三大理想;经由罗尔斯将正义问题界定为其基本问题,哈贝马斯则基于"交往"和"交互主体性"对公共领域及其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对于公共领域及公共政策的思考展现为一个逐步展开的理论思维过程。指出公共领域的存在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公共领域的概念理清关乎解决公共领域中的问题争论。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勤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媒介和公共场所;有四种类型,即代表型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自由主义模式)、平民公共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的福利国家大众民主模式.公共领域既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历史实在,更是一种理想模式,是哈贝马斯用于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6):36-37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种不受政府干预的社会成员自由批判、商讨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公共交往场所.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范畴,既担当着形成拯救"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重要角色,又在不同的时期进行着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多元价值并存的公共领域,具有不同价值理念的人往往坚持己见,哈贝马斯以商谈论确立了公共领域的框架。但是,在价值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哈贝马斯试图通过交往理性调节多元价值,对不同价值之间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但是这样做明显具有一种理论上的紧张。 相似文献
15.
曾特清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0-126
在有关公共领域理论的建构者当中,哈贝马斯无疑是学界公认的大师。但在诸如南茜·弗雷泽、艾莉丝·马瑞恩·杨和塞拉·本哈毕布等当代女性主义者看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进路中仍然存有困境,需要对它进行重释与重构。为此,以上述三位当代女性主义者为个案代表,对当代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公共领域批判理论展开了批判性反思,并提出“女性公共领域”的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佃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6):718-723
哈贝马斯对话语民主的思考依附于他对市民社会问题的探讨。因而,在他构筑的不同市民社会研究平台上,对话语民主的讨论是有差异的。但整体话语民主理论的基本策略是一致的。话语民主理论虽然有其进步性,但它制造的困境也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领域概念的独立提出,应该归功于阿伦特与哈贝马斯的相关理论。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使公共领域理论步入新的时代,她从独特的视角,宣示了古典政治的来临;哈贝马斯则是公共领域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丰富并系统阐述了公共领域理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那里成为"理想类型",并提出通过重建公共领域来解决资本主义危机。从公共领域理论的发展史上看,哈贝马斯是阿伦特思想的继承者,但是,他又跳出了阿伦特的思想框架,建构起更为全面系统、丰富合理的公共领域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关启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3)
宗教在公共领域的角色是一个争议性课题,不少自由主义者认为信仰是私人的事情,所以宗教不应在公共领域中担任重要角色。早期的哈贝马斯也有类此看法,然而近年他对宗教持较同情和肯定的态度,甚或对"世俗主义社会"的自足性提出深刻的反思。在哈贝马斯与拉辛格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对话里,哈贝马斯提出"后世俗社会"的新概念,批判僵化的和排斥宗教的世俗主义。一方面,哈贝马斯仍然坚持他的后形而上学和沟通伦理的观点,相信世俗自由社会可在宗教或形而上世界观之外找到基础。另一方面,他看到世俗理性的限制,并肯定整体而言宗教对维系健全的民主是有良性作用的。他甚至认为哲学必须愿意从神学身上学习。他相信在后世俗社会里,宗教会持续存在,而我们也要对宗教的真理存开放性。在现代社会中,哈贝马斯关于后世俗社会的构想,应有助于激烈争辩的多方能更和平、更理性地沟通。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公共领域理论作为分析中国社会和舆论现象的常用工具,引发了我们对理论使用方式的反思。阿伦特理论中对人的主体性的重新确立、反思和批判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极权主义起源、提出解决现代代议制民主困境的方案这三点共同形成了最初孕育公共领域理论的支架。哈贝马斯在阿伦特基础上建立起的公共领域理论则承载了更多现代社会的因素,既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大众民主的可操作性,又力图在制度层面取得突破。不过,在以当代中国的社会脉络和问题导向为中心而大胆使用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理论的同时,既要注重概念背后历史内容的探讨,又要警惕被单一框架的先见束缚住思维。应通过建立有实践内涵的话语空间将个人、社会与国家勾连起来,完成对公共领域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通过交往行动的理论,将洛克式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与卢梭式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相结合,诠释了"话语民主"理论,力图克服自由与民主的冲突。这种第三种民主模式——程序主义民主实现了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民主模式的双重超越;尽管其诠释存在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被质疑其可操作性但其建设性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