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复杂而难以克服的问题,具体到西藏农牧区的贫困问题就更为复杂和困难.本文在阿马蒂亚·森贫困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农牧区的具体实际,将森的能力贫困理论拓展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能力贫困,由此得出在西藏扶贫的重点应该是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牧民自身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农牧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福建省九个地市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在对农村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状况作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力求用性别视角,深入分析农村妇女生存状态的贫困和网络资本贫困的现状与成因;提出建构融入性别视角的反贫困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我国农村贫困和反贫困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中国扶贫工作成就显著,"大扶贫"格局开始形成,但贫困问题面临新的特征:贫困问题已经从普遍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绝对贫困为主转变为相对贫困为主,长期性贫困为主转变为短时性贫困为主,因病致贫和因灾返贫人口成为新时期我国贫困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新世纪传统的反贫困战略已经难以适应中国农村贫困新特征,建议要对中国反贫困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城市贫困程度和特点,阐述了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并对城市贫困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了一系列反贫困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10,23(1):103-107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内蒙古农牧区存在着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等区域贫困特点。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贫困人口最基本人权,减断因病致贫的循环链。当前内蒙古农村医疗救助仍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只有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救助运作体系并完善其他配套改革才能改善农牧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稳定内蒙古。  相似文献   

7.
对西藏人力资本进行剖析,对于找到西藏反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西藏人力资本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贫困人口的主体意识、促进人口流动、增加教育投资、开展反贫困职业教育、建立移民化城镇,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建设水平等一系列手段提高西藏人力资本积累,从而试图找到一条破解西藏贫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政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在城市反贫困方面采取了综合性的行动。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和特点,总结了我国城市反贫困政策和行动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下一步可能的变化情况,并提出我国未来城市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转型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现阶段具有转型期特征的城市贫困问题逐渐缓解以后,下一步的城市贫困问题将可能朝着更加长期化和稳固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针对城市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着力加强和调整城市反贫困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一大核心就是为城乡人民提供基本均等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必须高度注重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增加西藏农牧区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要有效实现西藏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均等化,逐步消除农牧区贫困状况,必须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益,加大农牧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彻底提高农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脱贫攻坚战于2020年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我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最大成就。2020后,我国的贫困问题将由绝对贫困转向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制定2020后的反贫困策略,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关注贫困的动态性,对收入趋近于贫困线的脆弱群体予以更多支持;更好地理解相对贫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原因和具体呈现方式;核算设定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贫困线,并以此作为消除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团结的政策工具;从贫困群体的视角理解多维贫困,以更趋近贫困本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甘肃省藏族地区中学英语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和质性访谈,发现存在着三语环境下的课程不被重视、教材在藏区水土不服、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就其成因,主要是存在四类文化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藏族文化的冲突、西方文化与藏族文化的冲突、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本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正视文化冲突,进行文化整合,以加强藏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提高英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云南藏区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加强藏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和交往;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结合云南藏区实际,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放手使用忠诚于党和国家、有胆识、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坚持用科学方法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实践;通过"传统的发明",开创具有云南藏区特点的发展模式。上述基本经验,对全国藏区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体系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从扶贫成效、资金管理及使用等方面评价各省财政扶贫工作。应采取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合,改善考核指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分区考核,建立工作平台,建立专家库,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藏族传统绘画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顺乎于生态环境和民族心理而生成的文化产物,它在形神、寓意、时空、色彩、装饰、器物、笔法等诸多方面无不演示出特异的审美风貌,向世人展现了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品相。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绘画形态的浅显性的揭橥,以助于对其进行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藏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是主要的生产劳动者。解放后,妇女在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地位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在四川牧区,目前观念的转变仍然是藏族妇女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必不可少的财力投入。  相似文献   

16.
构建可持续扶贫模式 治理农村返贫顽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脱贫人口又返贫的现象一直存在,它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顽疾.导致农村返贫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主体、供体、载体"三者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构建"主体-供体-载体"三体均衡、三位一体的可持续扶贫模式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持续脱贫与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宋真宗和仁宗时期,为对抗西夏,北宋政府竭力经营甘青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北宋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就此问题及其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进步,变"输血式"救济扶贫为"造血式"开发式扶贫,有助于切实解决欠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重庆市石柱县将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将科学技术引入特色产业开发过程,遵循开发式扶贫的内在规律,创造了农村扶贫开发的"石柱实践",服务"三农"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完善和推广"石柱实践",要进一步强化对扶贫开发中科技作用的认识,持续不断地抓好对农民培训教育工程,不断调动当地人力资源参与开发促进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大敌。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的匮乏,更是因人类社会的结构、功能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而滋生的一个肿瘤。“贫困”究竟是什么?“社会排斥”又是什么?它与“贫困”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在社会政策领域运用“社会排斥”的概念?这都是中国的社会政策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从对“贫困”概念的最基本的解释入手,探讨一下20世纪以来对于贫困概念解释的发展变化。然后,再来看看在国际社会政策研究领域,是怎样从对“贫困”的研究中派生出“社会排斥”的概念来的。  相似文献   

20.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的奋斗目标。但是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贫困现状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在界定贫困概念和线度的基础上,从中国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两个视域,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剩存贫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