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动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2002年至2004年间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行可转债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后门融资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行为,通过大额筹资有利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益最大化,标的股票低迷的价格表现是上市公司近几年来热衷于发行可转债的原因所在;同时,诱导性的政府政策进一步促成了近年来可转债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可转换债券成了资本市场上的"新宠",众多上市公司都希望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来实现再融资.本文从现实资本市场的可转换债券利率的现状出发,讨论可转换债券的利率决定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可转换债券发行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换债券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风险较大、融资需求不断增长的成长性公司,西方债券市场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政策导向及企业自身认识均存在着偏差,导致了中国可转换债券主要由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发行,这种状况也抑制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因此,恰当放宽政策限制,正确引导和规范发行主体的行为是下一步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可转换债券实践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已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得失,剖析导致我国可转换债券失误的证券政策、证券市场和公司理财观三大基本原因,探讨促使我国可转换债券规范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行可转换债券与增发股票公司的财务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运用对比方法,将发行可转换债券与增发股票公司的财务特征进行比较。单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增发股票选择上,主要可以用权衡理论加以解释,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释力度较差。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财务危机假设在解释两类证券公司特征的差异上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可转换债券发行条件设计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化债券是一种新型金融工具 ,在发行条件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通过运用金融工程的分析方法 ,对可转化债券发行条件设计进行技术分析。首先运用公司理财理论和期权定价模型给出了可转换债券发行金额、票面利率和存续期限等基本要素的设计思路 ;然后综合考虑融投资双方的利益 ,确定了转股价格的理论范围。  相似文献   

7.
可转换债券对我国正在发展的金融市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金融衍生工具,本从理论上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双重性质及其在公司资本结构优化,融资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可转换债券发行所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其规范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危机之后经济的逐渐回暖可转换债券以其混合融资方式的优势再次受到国内公司直接融资的青睐。然而,税收制度的非确定性造成这种融资方式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稳定。这不仅加剧了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司资本运作的困境,同时也带给征税机关在税收确定方面的困难。无论从完善税收制度方面还是从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矛盾方面看,可转换债券税收制度的完善问题都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9.
可转换债券是一类新兴的筹资工具,公司运用该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必然会引起公司价值的变动。文章在对相关理论支撑进行诠释的基础上,以我国证券市场上可转换债券十多年来的实践为依托,对其发行影响公司价值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证券市场对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反映并不敏感的结论,在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所在的同时,提出规范和发展我国可转债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转换债券:转股效应及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转股对发行公司财务结构的影响,转债的市场价格以及转换价值等问题,并对上市公司如何做好转债的发行及转股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与股价反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业板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10年中期财务报告会计盈余数据,将样本公司分为三组,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应。研究表明,未预期盈余为正号的组合可以获得的异常报酬率高于未预期盈余为负号的组合;会计盈余对股价的影响周期较长,在公告前后对股价都有影响,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中报公布当日好消息组不能获得明显的异常报酬。  相似文献   

12.
深市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存在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通过场外交易的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也能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一个需要实证的命题。以我国2000~2003年深市发生的61起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为研究样本,应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控制权市场的作用进行了检验。采用的标准化残差方法克服了事件研究中因控制权转移事件引起的股价波动性变化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控制权公告期内股票成交量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控制权转移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获得3.857%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深市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明显的提前泄漏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不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特征,对可转换债券市场的缺陷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上,关于可转债的发行动机可以归结为五类,即基于不对称信息框架的理论、基于代理问题框架的理论、基于税收优势的理论、基于管理者自利的理论和基于权益市场配给额度的理论。在截面数据检验的过程中,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理论得到较多的支持,另三种理论却鲜有支持。而代表实业界观点的问卷调查得出的可转债发行动机是可转债的低利率及权益的溢价,这与理论动机大相径庭。可转债发行动机在理论、实证检验和问卷调查三方面形成差异的原因值得继续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基础股票的风险收益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发行转债前一年基础股票风险较低,公司选择发行转债并非出于风险管理方面的考虑;转债发行公司的基础股票长时间保持着高收益低风险的状况,这可能是由于资本市场缺乏有效性使然;基础股票收益率与经营绩效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这种状况有可能是由于转债市场上存在脱离业绩炒个股的现象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转换制度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心。本文从转换权的性质及实现、转换价格和转换期间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同意转换权属于形成权的观点、因为其有利于保护可转换公司债券债权人的利益。比较面额转换和市价转换两种转换价格方式 ,主张我国应确立市价转换体制 ;比较转换期间的定期转换和随时转换两种制度 ,则随时转换利大于弊 ,应成为笔者建议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0至2012年的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披露内容缺乏规范性与统一性。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银行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在高市场化地区比低市场化地区更显著。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呈现负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负相关性在低市场化地区比高市场化地区更显著。另外,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短期借款的影响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8.
可转债包含转股、回售、赎回和重置转股价等条款,可将其视为包含多重期权的衍生产品,不同的条款设计对可转债的理论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适合复杂条款的多重期权分析方法,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市场可转债价值在近年来被高估了,这个结果与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结果相异;重置转股价格条款和回售条件对可转债价格有较大的影响,是导致中国可转债价格高估的主要原因,不同条款的设计反映了发行人的不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