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指在语文课上,老师向学生、学生向老师、学生向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明的语文教师都很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的中职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往往感到上课特别费劲,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学生素质较差,课堂上他们不愿发言。一部分原本对语文就不感兴趣,素质又较低的学生,干脆就把教师的讲课当成催眠曲,一到课堂上就昏昏欲睡;语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也是习惯于听老师讲,习惯于记老师给的答案,不愿主动回答问题,他们已经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果让他们发言,要不是口讷讷不能言,就是干脆回答"不知道"。教师基本上是唱独角戏,每节课都讲得口干舌燥,可收效甚微。师生双方都觉得上语文课索然无味。教学原本就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老师都离不开与学生言语对话,但是我们却不能保证自己是在百分之百“真诚”地与学生对话!也许我们每个老师都知道对话需要“平等”,可谁又知道这种对话是不是一个口头上的“平等”?课堂上我们之间的对话是否能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日益重要。对话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情感,而不流于形式,这些更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学生其实并不是“一无所有”,更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能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们和学生的教学对话并非是给予学生的单向“恩赐”,而是课堂交流的需要。我们要认识到课堂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而“平等、有效”则是“发展”的前提。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获取真正意义的教学对话,才会获得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简要分析研究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行为如何改进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兴趣培养,并针对让老师头疼的“活跃班级”出现的课堂“挑衅”问题进行“对症下药”,激发思维上的火花,产生“负负得正”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5.
一、困惑:谁是语文课堂的主人 刚从事教学的时候,每天备课、写教案,然后抱着教案上课。追求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让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沿着老师设计的轨道,钻进老师的“圈套”。这种教法,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而事实惨不忍睹,老师讲得眉飞色舞、满头是汗,课堂依然死气沉沉,学生兴趣寡淡。这种课堂“统得过死”,无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受到伤害,学生的主体性遭到扼杀。  相似文献   

6.
王锦霞 《新天地》2011,(10):96-97
新课程越来越提倡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而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主动总能产生一些“节外生枝”的课堂内容或者说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可这“动态生成”时时挑战着老师的课堂智慧与课堂驾驭能力。而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让课堂焕发新的光彩呢?  相似文献   

7.
从不知道,师生可以在课堂上旁若无人如亲人般地应答着:“亲爱的!”“在这里!”从不知道,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赞赏着学生:“好棒!”“超棒!”“亲爱的,你太棒了!”从不知道,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如此放松地学习着语文,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让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思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思想,孔子的思想有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9.
正智障孩子在课堂上大都具有纪律性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等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很大。许多老师反映培智课堂学生不配合,很难按设计的教学目标完成。通过摸索实践,我认为在培智课堂上采用愉快教学法是非常成功的。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法两重性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淡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文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载体的各类文章 ,当然也是来源于生活 ,并且是高于生活的。但是 ,由于近年来语文考试方向的误导 ,许多小学语文老师迫于升学率、优秀率的压力 ,往往对这个方面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 ,一篇篇饱含着作家丰富的生活经历、个人情感的文章 ,被肢解成几个单调、枯燥的知识点。在课堂上 ,教师不断向学生抛问题 ,不断引导学生往“标准答案”靠 ,把充满幻想、天真无邪的小学生 ,当成一个个知识的容器。如此一来 ,本应是生机勃勃的课堂 ,变成了暮气沉沉的“刑场”。在这里 ,缺少学生自主性的见解 ,没有学生…  相似文献   

11.
真实     
小时候,我就读于县的重点小学。有一次,班主任神神秘秘地把一些东西交给“优等生”带回家背诵,其余的学生没有得到任何安排,当时的失落感不言而喻。只记得班主任严肃地说:“明天课堂上你们要特别遵守纪律,不要给班级丢脸。”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来了许多陌生的教师围坐在我们周围。我们这些没有得到老师特别交待任务的学生在整堂课上倒也轻松。不用担心,老师会提问我们什么问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的背景 小学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指导。但现在习作教学的普遍情况是,许多老师面对习作课堂指导不知所措.甚至缺乏指导,给个题目,任由学生去写。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原有的习作指导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被打破;另一方面,新的习作课堂指导方法,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13.
李素英 《新天地》2011,(11):300-3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通过活跃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很少有“满堂灌”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了 ,但随后又出现了“满堂问”或“以练代讲”的课堂教学。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摆正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所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换句话说 ,应该把被教师独占的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阅读时间 ,充分的思辨时间 ,充分的说话 (发表意见 ,互相辩论 )时间 ,让学生在读中感 ,在思中悟 ,在辩中明 ,在说中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张冬巧 《新天地》2011,(11):301-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中,教师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完善教学课堂,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引子】 步入高年级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面临当老师的一个最大尴尬:课堂上提问时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就连班上的好学生也不爱举手。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这时我们往往把一切的失败都归罪于班上所有的孩子。“这是一群笨孩子!”、“那么弱智的问题都没人回答,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23日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问出来,这是西方教育所要求学生做到的。在英国利兹大学的课堂上,老师不是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只是在下面匆忙的记着笔记而毫无发言权的“听客”。老师在每一个课题被提出来的时候,都先要征求学生对那些观点的看法,而后才说出自己的答案,讨论是这里课堂上的“主角”。这里的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想知道你们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释”。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特别是我们这些学理工科的学生来…  相似文献   

18.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活动夏敏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把如何加强实践环节、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议论的中心。为此,许多教师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利用课外教学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无疑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教...  相似文献   

1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给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成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但从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有的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取分数”的功利观影响,还以“背书”“念课”的记问之学为特征,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有的老师死抱“训练为主线”的信条,把活生生的课“放血剔肉”,幻变成一个个知识点,把课堂演变成为拆拼知识的“游戏台”,有的老师由越俎代疱的“满堂灌”变成花拳绣腿式的“满堂问”……这些都成了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课堂英语是老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时使用的一种口头英语。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西特尔教授把课堂英语称为“课堂方言英语”。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确切的。之所以把课堂英语称为“方言”,是因为这种语言富有讲课者独具的特点,且仅在课堂上使用,别的场合很少能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