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的演变过程,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最基本线索。这一演变过程推动了马克思从用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说明历史,过渡到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
“人之本质是什么?”吸引了无数先哲苦苦探寻。费尔巴哈“诸属性的人”、 舍勒的“完人”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思路。马克思“完整的人”立足实践来探讨人的生存和发展,它具有实践生存论的人学底蕴。共产主义是构建“完整的人”之最佳社会,扬弃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3.
虚拟生存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新视域,必将促进马克思主义人学在新时期的理论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虚拟生存的研究能够充实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二,虚拟生存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机遇;三,虚拟生存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是什么"一直是哲学家们追问而未解的"斯芬克司之谜".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出发才破译了这一千古之谜,达到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而马克思科学解答人学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即从唯心史观为基础的方法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感性存在转变到感性活动;从既定本质上升到生成本质;从单一本质过渡到多重本质;从纯粹理想回归到现实生活;从自我确证跨越到对象互释.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西方哲学人本主义传统,青年马克思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并把劳动看作人本质的实现环节。基于这样一种具有形而上学色彩的人本思想体系,青年马克思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人的本质异化的批判。在如何实现人真正占有自己本质的问题上,青年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主张,青年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已经蕴含着成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马尔库塞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马尔库塞从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出发,并将它作为本体论概念来理解,而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定义又构成了理解劳动概念的前提。但是,对劳动概念的本体论证明并不是马尔库塞的目的,他只是以劳动作为切入点,探讨人的本质与实存的分离,即劳动不再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而成为对生命的贬损,并用这一经济事实来批判与劳动相对立的异化劳动,将这一批判作为革命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实践哲学对批判哲学人学立场的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劳动创造理性,以实践生成自由,以社会关系决定道德意志的完备而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完成了对康德人学观的批判和超越,终结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唯心史观,开启了人学理论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学说,异化劳动是贯穿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运用生产劳动的概念去解释人的本质,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2条线索分析探究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由于劳动和对象的分离使人的劳动活动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中,人对劳动便产生占有或不占有两种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工人丧失对自己劳动的占有即资本主义的片面占有,异化劳动使人成为“非人”。因而,在扬弃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向真正的人复归的人的本质除具有人的劳动类本质外,还必然具有对劳动的全面占有这一本质规定,这是我们统一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关于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两个著名论断及其全部理论旨归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问题,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分别从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需要这三个维度来分析人的本质问题。从这三个维度来论证人的本质问题都有合理性,但是,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需要都不能全面地揭示人的本质问题。文章试图将不同维度上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回答综合起来,给人的本质下一个比较全面、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研发并推出的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大型语言模型,该应用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掀起一场广泛且深刻的大讨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向有感情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迈出了一大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被认为正在重塑着人和人类社会,人类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也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地表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人的异化,重塑人的交往、人的思维和人的劳动。信息时代人的异化问题的研究,需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分析人的异化现象,并为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危机寻找突破口。人的本质具有三重内涵,即交往、思维和劳动,交往是人的本质的独特体现,思维是人的本质的现实表现,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随着认知技术与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模拟能力,表现出对马克思所描述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确证,即人的创造物威胁着人的主体性发展。包括:人-机交往、数据化交往、数字化生存引发的人的交往异化;人机结合、依赖智能、机器生产带来"超越"的人、"弱化"的人、"虚无"的人;人与物、人自身的劳动异化等。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的异化危机,亟须价值理性在智能时代的回归与复兴,亟须正确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与限度,亟须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因此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人的异化的反思,一是要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即认识到人工智能不过是人类的"新工具"、认识到"新工具"的与众不同、用好人工智能这个"新工具";二是审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与限度,即必须回归人类自我价值审视、实现人工智能自我价值塑造、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限度;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然归旨,即构建可控的、安全的、可靠的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劳动活动为基点开辟了解析人本质的新视界。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现实个人”的概念,并吸收黑格尔在主奴辩证法中通过“劳动”将自我意识普遍化的辩证逻辑,建立起具有劳动生成性质的”现实个人“。劳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逻辑起点,然而资本逻辑下的“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本质,使得人失去其本身。因此,想要复归具有全面自由的“现实的个人”,就必须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修复。个体获得”自由自觉“的劳动的过程,就是人获得其类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学界一般通过对马克思的文本分析,认为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马克思首先从工人对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方面,考察了工人的异化,即劳动产品的异化;然后以此作为一种结果来寻求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劳动过程的异化。又因为马克思将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异化劳动却拒斥了人的本质的发挥,因而造成人与类本质的异化。然后在这三种异化的基础上得出了人与人的异化。对于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的演进,笔者并不十分认同。笔者认为:马克思在研究异化劳动时,有一个深刻的人本学背景,即将对人的类本质的规定作为理论的预设,以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作为异化劳动的逻辑起点,其他三个方面的异化可以由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依次推出。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本质的问题,数千年来争论迭起,但这些争论都离不开"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概念.人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要素,追问教育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追问人的本质,因此,人学思想的演变是教育思想演变的主要依据.探究教育本质不能陷入某一种或某几种教育思想的静止泥潭,而是要在整个历史长河的动态演进中辩证把握.问题不在于教育本质的终极回答是否存在,而在于追问本身及其过程.从教育本质看,教育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是要在历经数千年的不同教育思想的争鸣中理解教育.同时,回归现实进行整合思考,对教育实践做出符合时代哲学思维特点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是贯彻始终的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西方传统人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科学界定和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一切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劳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观点,从源头上看,可以追溯到其早年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种种不自由状态,这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他认为作为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一方面是人们自觉创造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确证以及人与自然界,自由与必然等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能够从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这表明他此时的共产主义理论已经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和秘密,兼具新旧交替的阵痛和喜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尝试寻找一条与涉及人之外的物性逻辑不同的、关系人本身的“人”的逻辑。这一逻辑的建构发端于被国民经济学所遮蔽的地方,沿着人的“本质异化—本质追问—本质复归”的思考路径,勾勒出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开启了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革命和以“感性对象性活动”为核心的哲学革命。考察这一逻辑可以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在世界观转变时期的思想独白,并以理论观照现实,启示当下。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阐述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异化劳动入手,指明克服异化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应该防止抽象、教条、空洞理论说教,人的全面发展呈现出终极性与阶段性、目标性与过程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