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赤壁:地名,有四,皆在湖北省,即黄州赤壁、汉阳赤壁、武昌赤壁、蒲圻赤壁(解放前曾一度属嘉鱼县管辖,因此很多书上称嘉鱼赤壁).“三国周郎赤壁”何在?这个“赤壁之战”古战场的问题,本来是一个巳被很多人考证过的问题.如《资治通鉴》的注释,《清一统志》转引的胡(土圭)的《赤壁考》,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的注释等等,都认为古战场在今蒲圻赤壁.但吴应寿同志的文章,却认为“古赤壁应是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见《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2.
东坡赤壁     
那场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早已随着不尽的江流,流逝得久远久远的了…… 而今这江汉之间,相传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竟有五处之多:黄州赤壁、武昌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蒲圻赤壁,究竟哪一个是当年大战的赤壁呢?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然而,“古来胜迹原无限,不遇才人亦杳然。”湖北黄州赤壁因地处吴头楚尾的鄂东,又因宋代文人苏东坡谪居此地,吟诗作赋,留下千古不朽的词赋而得名“东坡赤壁”,独秀于五赤壁之首,赢得众多游客。  相似文献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宗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赤壁所写.黄州城外有赤鼻矶,是长江一处胜景.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夜间,苏轼邀友同游于此.因赤鼻与赤壁同音,并此处有关于赤壁之战的传说,所以引起了作者的怀古之情.回去写了一篇《前赤壁赋》和这首词.作者这时已年近半百,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其词曰:  相似文献   

4.
《前赤壁赋》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即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到御史何正臣、李定、舒亶的诬告,坐了五个月的监牢,几乎丢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由于许多正直朝臣尽力疏救,神宗皇帝也可怜他有文采,他才终于获得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后,苏轼政治上受歧视,行动不自由,“不得签办公事”,  相似文献   

5.
“蒲圻赤壁古战场开发建设工作学术讨论会暨新闻发布会”,3月18日在湖北大学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景才瑞教授、黄建中教授,武汉大学黄惠贤教授、朱雷教授,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中南民族学院吴永章教授等武汉市历史学、文学、历史地理学界的专家、教授,以及《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十余家新闻出版单位,共9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在其效法孔老二搞“克己复礼”,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活动中,特别器重宋代尊儒反法的政治投机商苏轼,一再从苏轼的文章中寻章摘句,写成条幅挂在卧室里,作为他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座右铭。 苏轼曾经在湖北黄州度过三年多的谪居生活。黄州的“东坡苏壁”就是为他树碑立传的,是苏轼和其后历代反动派尊儒反法、反革命的历史见证。当前,对“东坡赤壁”进行一番认真的考察,揭露苏轼和历代反动派利用“东坡赤壁”尊儒反法、反革命的行径,对于普及、深入、持久地批林批孔,肃清孔孟之道和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本文认为,战役的整个过程,包括赤壁遭遇战、乌林追逐战和华容道逃窜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战场纵深三百余里.展开遭遇战的赤壁,即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虽已湮没,应为其正名.沿江追逐战至乌林结束,其对岸的今赤壁市赤壁山,虽非初战赤壁,但也是整个赤壁古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逃窜的华容道,横贯于今江汉平原的中部.黄州赤鼻山,与"赤壁之战"的赤壁当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东坡黄州赤壁一词两赋 ,诗意地表达了他在人生痛苦中超拔的精神历程。“三赤壁”的总体风格是超然与清旷 ;而明前期文人也多艳羡东坡潇洒 ,多有题咏“东坡游赤壁图”诗 ,却难现东坡怡然风致 ,表明其痛苦的深重  相似文献   

9.
水落石出     
《阅读与作文》2008,(9):6-6
此语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苏轼,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学识渊博,生性豪放,为官一生屡遭贬谪,在他被贬至黄州时,曾两次赴黄州城外的赤壁游览,写下了两篇传世佳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水落石出”就是《后赤壁赋》,中描写江水和山石的一句。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湖北蒲圻县人民政府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于1985年1月20日至23日召开了“三国古战场赤壁讨论会”。我校历史系陈仲安、卢开万、杨德炳三位同志应邀参加讨论。卢开万副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赤壁考》  相似文献   

11.
古战场赤壁的地理位置,由于《三国志》等有关史藉记载未详,因而引起了后人的推测甚至讹传.由此引起了历代史学家和地学家的兴趣,对赤壁的讨论一直延续了一千余年.解放以后,一些书藉、图册和辞书对赤壁的地理位置仍未有统一的说法.近年来,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个问题继续开展讨论.为了有助于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将历史上对五处赤壁位置的讨论详加介绍.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组著名的诗文。对这组诗文,研究者多把词与赋的主题割裂开来,实际上,这组诗文构筑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对主体——人的  相似文献   

13.
《前赤壁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乌台诗案是北宋一起有名的文字狱。案发于元丰二年(1079)七月,同年十二月底结案。作为乌台诗案指控主要依据的《苏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辞赋史与绘画史上,由苏轼创作的前、后《赤壁赋》占驻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出现了大量的辞赋文本与图像文本的拟效作品,而且是历史图绘赋文作品数之最。“赤壁”作为赋与图的“母题”,其摹仿作品的图像与语象又呈现出相异与相同,这决定于读赋与读图有着不同的视角,因为图像对语象再现的共同点在物象的展示,其不同又在于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差异,其中作者的选择与需要,自然成为艺术史的一个聚焦点。从绘画史来看,这标志了文人画与山水画的成熟,从辞赋史来看,又表现出文人赋由写物到写意的变迁,其间的趋同性,正是“赤壁”赋图凸显的意义所在,而通过赋作与画作对“赤壁”情境的追摹与创造,又可于中探寻赋与图的异同及其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赤壁不在     
“去赤壁。”我对售票员念道。“赤壁?”售票员嘟着嘴开始翻查车次表。我叹气,车次表上又怎么可能会有?“去湖北嘉鱼。”我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哦!你不早说?”他愤愤道。千年前,醉酒的苏轼于某地题  相似文献   

16.
楚清 《百姓生活》2008,(8):60-61
东坡赤壁,又称"文赤壁",位于湖北省东部的黄州市城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晋代以前,这里因山势陡峭,状若象鼻,山石赭秀,称赤鼻山(亦称赤鼻矶)。又因其屹立大江之滨,截然如壁而有赤色,故称赤壁。公园  相似文献   

17.
何勇海 《社区》2013,(18):27-27
赤壁街道地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心城区,近年来,赤壁街道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大力实施访民、便民、育民、惠民“四民”工程,凝聚优化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党建,推进社区发展的正能量,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究系指谁?许多同志都说,“这是古代儒将装束,形容周瑜态度从容闲雅”,其根据是“从‘遥想公瑾当年'以下六句是写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与上段的‘周郎赤壁'相应,不容割裂开来.”(见胡云翼同志注的《宋词选》)对这种解释我认为不对.近读郭沫若同志的《读书札记四则》,很有启发.郭老对“羽扇纶巾”的解释,才是正确的. 这首词上、下片之间有没有结构上的“相应”或说是照应呢?当然有.但是我认为并非“遥想公瑾当年”照应“周郎赤壁”;而是下片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照应上片的“一时多少豪杰”.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樯橹”一词都被误刊成“强虏”。本文从此词本意、读者偏视、苏轼对曹操的态度、赤壁之战本事等层面来论证“强虏”当作“樯橹”,并交待“强虏”之说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亦壁…… 近年来,旅游之风日盛,许多新景点也日渐闻名。在数次听友人言及“赤壁”种种之后,打听到“赤壁”巾委书记吴义煌正在中央党校学习,我们便直奔主题而去。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书记,您好。听说赤壁市近几年抓旅游经济非常有成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基本情况好吗? 吴义煌(以下简称吴):我首先向你们表示感谢。亦壁的旅游业这几年来虽然有了一些知名度,但还有待于你们媒体的进一步宣传、报道啊! 记:我们听说,在赤壁,市委书记、市长的手机号是公开的,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