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以进化论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的产业组织,认为产业中各企业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是累积的和进化的。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在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力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外部强制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以实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间的这种互动行为促使产业组织自发地向更高级的形式进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对世界历史的思考中洞察到全球化的存在和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人们分析认识全球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文章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代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面对这一全球化的大趋势,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应对,以及中国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应对和解决全球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重农学派有关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再生产理论。这一批判性的经济学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不仅阐述了消费在整个社会生产方式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私有制下利己性消费导致人本质异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提出了一种属人的消费观念。理清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化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消费领域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和谐因素,而且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现实,阐述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原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生产过程;劳动力商品化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前提;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从而人口的相对过剩,这不仅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规律,而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劳动力过剩客观上自发地调节各生产部门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比例关系。马克思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现实指导意义,它是认识我国目前形势下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各项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下岗”职工增多的现象,如何认识、如何解决该问题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就业理论的研究中探讨性地分析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交换理论阐述了交换和分工的辩证关系,划分了交换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现代交换.马克思认为,交换不仅只限于在形式上设定交换价值,而且其发展必然使生产本身从属于交换价值.现代交换的内在矛盾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并为超越自身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生成的历史过程的梳理,论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的本质差别在于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不同。按照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处于现代化运动过程中的中国已经越出第一大社会形态,正积极借鉴吸收第二大社会形态的有益成果,为向第三大社会形态发展创造现实条件,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目标就是实现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以及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超越与转换;他关于"世界历史"的推动力量、发展后果、共产主义特征及具体道路的论述构成其主要内容;进一步探讨这一理论为正确分析当代全球化趋势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围和重心的演变进行了梳理 ,将产业组织研究的起源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并指出 ,产业组织问题包括企业和市场两个层次 ,产业组织理论不仅应当研究企业之间的组织问题 ,而且首先应当研究企业内部的组织问题。当前我国的产业组织研究必须将制度研究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置于核心地位 ,应当对新制度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和后起国家的产业组织理论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与近期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组织理论以企业间的垄断与竞争关系研究为核心 ,并逐渐扩展到对企业内部组织制度 ,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经济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产业组织政策 ,并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 ,包括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可竞争理论及新产业组织理论等的观点、研究方法和代表人物进行了介绍与评价 ,指出不同理论之间既有批判又有继承 ,并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分别成为各国政府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理论工具。作者认为 ,在研究方法上重新重视经验研究 ,在研究对象上立足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将是产业组织理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此外 ,网络型基础产业组织理论框架的建立对于这些行业的改革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分析我国西部产业组织存在经济规模水平不高、行业集中度较低、产业进入程度较低与退出壁垒程度较高等问题之后,提出西部产业组织优化的对策是:调整和优化企业规模结构;鼓励中小企业的自由竞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激励和限制政策,维护合理的市场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式所形成的垄断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现阶段中国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在于减少政府管制,降低产业的退出壁垒,由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产业和企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4.
保持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应做到既不损害规模经济.又保持适度竞争.我国产业组织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产业组织规模结构,还是产业市场结构都十分不合理.因此,产业组织政策首要任务是反行政性垄断.  相似文献   

15.
分工发展的程度决定了产业内市场结构的状况和企业的行为模式,分工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产业组织的不断演进。关于促进分工发展的动力因素,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基于收益预期、市场范围、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制度变迁的五因素分析框架阐述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分工发展的动力机制,并说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组织的演进。这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进入壁垒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产业组织理论中进入壁垒理论的主要代表思想,进行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制度视为博弈规则,探讨竞争规则变迁与产业组织演进问题。研究表明:产业竞争规则决定产业生产方式、产业竞争优势与产业组织形式,产业组织形式选择是企业适应竞争规则变迁、赢得竞争优势的演进适应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以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为分析框架,从产业组织角度论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认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市场结构属于行政管制条件下的寡头垄断;市场行为的竞争性不强,但在入世后呈加剧趋势;市场绩效表现为较高的利润率和缓慢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了放松政府管制等旨在实现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