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史的撰述对<夷坚志>的地位及重要性过于低估,它的小说题材除了为"三言两拍"等话本所取外,还直接影响到了明代白话长篇小说的创作,尤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最为显著.<猴将军>中的妖猴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夷坚志>中众多小说都可能在具体情节上影响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明清时期就有学者注意到了古小说和诗词文赋对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影响,但真正对此展开研究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综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主要集中在<世说新语>和唐诗上,研究者涉及的相关小说、诗词曲和文赋还极其有限,现有研究成果所达到的系统性和深广度也并不令人满意,研究者在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3.
冯镇峦籍贯应从李胜先生之说:为重庆合川而非重庆涪陵.冯氏评骘<聊斋>既非乡党亲朋的摇旗鼓吹,亦非争鸣中的意气之词,而是在<聊斋>刊行后,借鉴白话小说评点的积极成果,从小说创作的自身规律去探讨以<聊斋>为代表的文言小说"质"的规定性,成为文言小说理论中体大思精的第一人.其"有意作文"之强调,既修正了文人写作文言小说的"无意"消闲行为,也对文言小说的恶意泛滥具有规范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兄弟>是余华小说的一个新高峰.体现了余华创作风格的新突破,尤其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创造方面.余华突破了以往小说中对人性暴力的偏爱,而更多关注暴力下人性的温暖与温情,使小说充满了人性回归和张扬的快乐.本文通过分析<兄弟>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特点,阐释余华小说在创作上的发展,以及他赋予人物的时代寓意,即对时代的深深思索和对人性未采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巴金与《英雄儿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在1949年后的心态和创作有很大的变化,他开始感到自己和解放区作家之间的差距,于是努力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但因此带来了他大部分作品的概念化倾向.<团圆>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之后,从人物设计到主题意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虽说王成的塑造是成功的,但与小说相比显得更加概念化,同时也大大压抑了小说中开拓的情感和伦理空间.  相似文献   

6.
<芸斋小说>是小说家孙犁的绝唱.在<芸斋小说>中,孙犁勇于直面现实,终于以深邃的思想,把浮世百态从容地熔铸在一系列完全崭新的形象之中,充分显示出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力量.同时,<芸斋小说>的语言也相应地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境界,表现出了独有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意象与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手法,现代英语界的巨星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通过对意象与象征的巧妙选择与安排使得该篇小说极富抒情色彩,成为现代短篇的经典之作.本文对<阿拉比>的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讨,说明了意想与象征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作家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歧路灯>问世以来,读者反映不佳,评论界争议很大.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作者对小说功能的认识出现了错误,他认为小说只是教导人的手段,其他因素无关紧要.这种艺术上的走入歧路使其作品缺乏应有的艺术情趣,束缚了小说的文学灵性,使<歧路灯>失去了在明清小说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集大成者,他将大量的比喻运用在<水浒传>评点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对其评点中的比喻运用的情况及特点分析,指明了比喻对小说评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比如,运用氛围渲染烘托人物;运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运用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等等.可以说,<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为后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