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快活每一天     
袁睿 《当代老年》2011,(3):38-38
年轻时被一个空泛的理想驱使,每天都忙忙碌碌好像充实,其实连自己都不知道真正忙啥。就如同一个不善种地的农夫,每天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别的同辈人并无什么大区别,到头来收获却没有人家丰厚。人到中年始谙人生忧乐冷暖。这时好像懂得了再大的理想,若想实现也得每天都要奋斗,  相似文献   

2.
正人生很难的地方,就在于要等。你的能力、你的美德,它们得到的回报,几乎都不在当下,而似乎在很远的未来。这是人生的非线性回报。从短期来看,做人好与坏、努力与懒惰,好像区别不大,但是到了某个瞬间,积累了品德与能力的人,层级突然就会有个大跃升。这就像好股票和好房子,它们不是每天均匀地加点价,而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乏味地波动,但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突然暴涨。若天天要回报,忍受不了乏味的等候,自然也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说许多不。但也有这样一种人,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最不会说、不愿说或不敢说不。因为生活琐事不敢说不,结果引起许多生活烦恼;因为人生选择不敢说不,导致终生懊悔。说不,需要勇气、需要胆识、更需要预见力、判断力、洞察力。我们常常面临两难甚至多难的境遇,但你必须做出一种选择,非此即彼。因为你无法同时去做两件事,也不能进行两次人生。笔者的一个朋友,家庭、相貌、人品都是一流的,少年时代就有许多女孩子追求他,读高中时,女同学开始约请他,这时正是他必须选择的时候,但他不愿说不;于是,他开始陷入窘境…  相似文献   

4.
“嚼口香糖能让人每个小时消耗70卡路里的热量,一个月至少瘦掉5公斤,且瘦脸效果明显”。曲曲无意看到这则消息,使得本就饭后习惯嚼口香糖的她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狂嚼口香糖。最疯狂时她一天可嚼几十块儿,到后来好像没有口香糖就觉得不舒服。  相似文献   

5.
去年国庆节我从教育岗位上退休后,就经常一个人去公园逛逛,看着一片片绿茵草坪,心中却黯然神伤,心里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好像精神与生命一下子都突然没了寄托,而老伴却一反常态,变成了一个一陕乐分子”,与年轻时判若两人,整天无忧无虑,非常陕乐。这年头年轻人流行唱什么歌,他就学什么歌,而且学得像模像样。不仅如此,他每天都像赶早班那样准时去公园练太极拳、太极剑,活动一个多小时,我心中就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看到一个女孩的苦恼。她的各路朋友总是找她借钱,一般她都不拒绝,也不是什么大数目。可是,好像所有人都闻到了这个气息,最后,连刚刚交换名片的陌生人都开口向她借钱,搞得她相当苦闷。借吧,自己很多地方也需要用钱;不借吧,又担心形象受损。  相似文献   

7.
爱自己好像做起来并不难,可真正会爱自己的女人少之又少,特别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爱自己的方式方法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调整,这样的女人才能把握自己生活和事业走向,有没有男人都会成就自己的快乐人生. 时过境迁,如今女人幸福的出口早已不再单一,但还是有很多人把幸福单向寄于男人和婚姻,自己又永远不自省、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坚强.怨妇几乎都有刻薄相,即便一身奢侈品也无法掩饰面部的横肉与刻薄,而那些还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的主妇就更会早早衰败凋零.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中华美食如同文化一般博大精深.都说"百味人生",人生如美食,美食亦如人生,酸甜苦辣都需要自己去品味和尝试,真正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正如每天行走在职场、办公室的白领们,面带职业笑容、身着职业服装、揣着职业理想,但是心里却常常会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你的职场是什么味道呢?  相似文献   

9.
安宁 《金色年华》2007,(7):32-33
那一年16岁吧,没由来的就喜欢上大学里的一个男生。每天背着书包经过他们教室门前长长的樱花路,总是忍不住在飘飞的花瓣里侧头看他是否在靠窗的位置坐着,如果在我的心就会像那飞扬的樱花,轻盈,温柔,而且无限喜悦。若是空着,心,也会跟着空洞茫然下去,好像有什么人将我的身掏空了,连那仅存的一点思念也不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0.
20010年初,我离开工作了7年之久的上海浦东社工协会,来到浦东公益促进会工作。这两家机构都在浦东公益服务园内,相距不过百米。对我来说,最初的变化并不明显,只是从公益服务园的五楼搬到了一楼,从此再也不用每天乘坐那部咔嚓作响好像随时要瘫痪的电梯。但对身边的朋友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重大的变动,很快就有人来问我:听说你离开社工协会了?对这类问题,我一般都轻描淡写地回答:是离开了,但也没有走远。但紧接着,又有人问我:听说你离开社工界了?对这个问题,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相似文献   

11.
去年春天,母亲从执教35年的讲台退下来。刚开始,她还悠闲地下乡走亲访友,生活得十分轻松和安宁。谁知,我们兄弟姐妹为母亲举办60岁寿宴以后,母亲就变得不那么安分了。她好像不愿接受年过六旬的现实,时常唉声叹息:难道我这一辈子只能教教书吗?每当看到儿女上班、孙子上学离去的背影,她心中莫名地多了一份失落感。不久,母亲就开始拜托亲朋好友为她找工作。她说,这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要在晚年实现人生第二职业的梦想。没过几天,在一个朋友介绍下,母亲到一个皮装商老板那里上班去了。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开账单,月薪…  相似文献   

12.
左林 《职业时空》2005,(5):26-30
健康即是财富,但世间日思夜想追求财富的人比比皆是,朝夕不懈追求健康的却不多见,难道健康可有可无吗?有这样一句俗话:"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没有健康--有病,会怎么样呢?没有健康的人只是半个"人"!就好像"人"字少了半边。他的人生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柱,他不可能走得很快,也难以走得很远,他的人生将因此大打折扣。有病的人是"坏人",由于身体"坏了",他无心地折磨了家人,损害了社会,也苦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芙蓉花开在秋季。它是美丽的鲜花,也是一种药材。我患慢性支气管炎40多年了,而且越来越严重。冬天寒冷不好过,夏天炎热也不好过,总是不歇地咳喘。一咳嗽,肺气肿、肺心病出现了,疝气也跟着来折磨我。多少年来,用了不少办法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渐渐地,我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去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同志告诉我,他也得过慢性支气管炎,后来吃芙蓉花蒸冰糖治好了。他叫我也试一试。当时我有些不相信。他看出了我的疑虑,又说:吃吃看看吧,反正不会出事。于是,在芙蓉花开的时候,我就每天吃一次鲜芙蓉花蒸冰糖,一直吃到花谢。到…  相似文献   

14.
媒体总喜欢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呼吁,好像这样就可以混迹于平民之中,让人们忽略了其实它们才是掌握着话语权的强势群体的真相。然而,就是这种每天呼吁着平等的话语权,制造了社会上真正的不平等。如今,这种不平等也渗透到了词语的范围,在语言的强大压力下,经过媒体的推波助澜,词语成了被侮辱与蹂躏的“弱势群体”。对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往往更加缺乏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贾乙 《老年世界》2008,(21):25-25
做老人,好像是很容易的事,只需悠悠岁月将黑发染成白发这样一个过程就够了。然而会做老人,就不那么简单了。这要求老人要有慈爱的心肠,宽阔的胸襟,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处事艺术。人到老年,会不会做老人,还关系到能否真正享受子女对自己的孝敬。  相似文献   

16.
认识艾叶是10年前。她是景德镇人。我们偶尔一起吃饭,记得那时,艾叶最常说的是,其实我需要的真的不多。她在广州已呆了近十年,在外企干到了主管级,该有的也有了,可是她好像总也不快乐。她曾推荐我看陈丹青的书《退步集》,现在都在谈进步观,谈日新月异,每天要变,变,变,紧跟潮流,加速前行,好像只有这样才叫进步。对于大家都去追随的事,你是否要打一个问号?她欣赏那些急流勇退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一部《蜗居》,引起了许多城市人共鸣,剧中这句经典台词,更是让太多人有感而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元,吃穿用2500元,冉冉上幼儿园1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  相似文献   

18.
做男人难     
男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就比女人高出许多分贝,这暗示了做男人要比做女人“艰难”。人们常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认为当今社会做男人比做女人要“难上加难”!男人为了理想奋力拼搏孤身走我路;男人为了有一个温馨的家苦苦追求自寻烦恼;男人为了生计东奔西跑绞尽脑汁、迎难而上历尽千辛万苦经过艰难险阻闯过重重难关,无人理解、无人同情、无处诉说。好像是,男人嘛,就应该如此奋斗。男人,本是龙种,都有飞黄腾达的向往,都有出人头地志气,都有一段血性,一种男子汉的英雄气慨去征服世界,争得荣耀。可是,人生多…  相似文献   

19.
猪小浅 《女性天地》2014,(11):45-46
我在胖子组织的饭局上,见到沈嘉良。 胖子真是个大笨蛋,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喜欢沈嘉良,就他好像一直蒙在鼓里。要是我知道沈嘉良在,一定会找出一百个借口说,我没空。 可谁让那天正好我一个人在家闲得慌,接了胖子的一个电话,我就非常愉快地答应去赶场。甚至没来得及问,这是什么饭局,都有哪些人?也忘了画个妆描个眉,换一身稍微明媚艳丽的衣裳。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的爱     
冬雨 《当代老年》2007,(11):12-12
有一天,一位母亲向我抱怨她的女儿,说女儿不够体贴她,对她很冷漠,她伤心透了。我安慰她说:我觉得她很记挂你呢,每次出差,好像她都给您买这买那,我对自己母亲就没有做到这样呢。想不到阿姨竟然说:她那是内疚,就用东西来打发我,就像有些所谓成功的父母,不花时间和心思好好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寄宿学校,给孩子买各种奢侈品,孩子其实需要真正的爱。老人也一样,我有钱,我什么都不缺,就缺女儿心里对我的爱,非物质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