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汉字为视角探讨汉字在修辞中的作用,可以发现汉字的作用几乎是全方位的。除了汉字的形音义因素之外,汉字的结构也在起作用,汉字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修辞思想和修辞方法,从汉字中,可以窥见汉字产生之前的修辞形貌。以汉字为基点观察修辞,得到的结论是:修辞是寻找语言内外的平衡点并将之表达出来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语境指一系列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及其效果的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构成的特定的交际环境.在很多学科中语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修辞学而言,修辞的表达固然重要,但修辞的接受也同样不可或缺.而修辞的接受如果脱离语境,修辞表达再优美,也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因此,修辞的接受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3.
模糊修辞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模糊修辞研究的对象是交际过程中的模糊言语问题.以特定语域英语课堂教学为交际情景,从模糊语用的新角度,探讨教师如何巧妙利用多种模糊手段使用英语教学语言以适应语境需要,达到提高多种语言表达效果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字修辞利用的主要材料是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能够进行拆分与合并。汉字数量大、形近字特别多。汉字的排列和书写都遵循一定的顺序。这些特点都能用来形成汉字修辞。从象似性角度能分析汉字形体与汉字修辞的关系,可以揭示汉字修辞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变异修辞是常规修辞的偏离形式.变异修辞意象审美是通过表达主体心灵体验激发审美意识外射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审美意识,接受客体则通过心灵震撼刺激产生审美意象体验,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的心理刺激,产生诗性化的语言幻象,达到常规言语表达难以比拟的审美效果.作为审美意象的载体,变异修辞能有效帮助实现言语表达中的意象审美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浅谈修辞造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摹状、引用、借代、比喻等辞格构造新词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修辞造词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现代汉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是通过修辞的方式形成的.这一部分词形象生动,在表达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更鲜明地表达出词汇的色彩意义,增强了语言的抒情性和表意性,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是汉字表意体系的充分体现.从而,我们也可以发现,修辞不仅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造词方式,是与词汇系统的发展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音译不仅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而且可以是语言修辞中常用、有效的手段。由于汉字同音字占优势,音译过程中汉字选择具有灵活性。音译词有赏心悦目、诙谐幽默、时尚洋气等修辞功能。纯音译词和谐音译词各具不同的修辞功能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汉民族无穷才智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物化表征,是构筑华夏文化独特景观——中国古代杂体诗的特质魔方。汉字字形、语音、语序都可以构成杂体诗。具有特殊修辞作用的汉字成就了古代杂体诗,而古代杂体诗的繁荣又成就了许多汉语特有的修辞格式。  相似文献   

10.
谈英语构词的修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构词一般被认为是词汇手段,而不被当作修辞手段.但从修辞的角度讲,构词也有重要的修辞功能.修辞中的构词具有多种形式,在语言的使用中,利用构词手段可以大大扩大词汇表达能力.增强修辞效果.笔者探讨了作为修辞手段的几种构词法.构词修辞应该被看作修辞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一体化语境下,如何理性对待英文符号参与汉语表达、强化母语习得、凸显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国人面临的课题。基于母语习得明显弱化背景,运用社会语言学、修辞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方法,对汉语表达里汉字与英文字母、单词、短语(缩写形式)等的共同出现现象展开考察,指出这一现象具有符号象形、仿拟辞格、发音竞争、忠实原意、经济原则、财富征象、避讳含蓄等言语理据。这是文字符号非自足性的体现,对录存、传播汉语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略谈建国以来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逻辑结果。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第一次简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文字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而第二次简化则归于失败,成为汉字简化史上的一次失误。在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异体字、编订通用汉字和常用汉字字整理规范地名和人名用字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修辞学史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修辞学史的分期是研究中国修辞学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家意见不一。分期应该坚持本体论和简单化原则,可分为孕育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无论历史上的汉字简化还是现代汉字简化,都和传统文化传承没有必然联系,汉字简化的影响更多地存在于文化主体身上,笔画的减少仅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汉字使用主体的识字能力、写字速度和文字感受能力。汉字作为传统文化,其主体存在精英和大众的区别,通过字形直接还原文化只是少数文化精英的诉求。对汉字进行变革、简化和整理是主体作为使用者的要求,也是部分精英主体的本性要求。传统文化能否直接通过汉字顺利传承,关键在于主体的语言文字知识素养,和文字形体自身没有必要的关联。繁体字最终极的文化意义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汉字使用者的文字感受能力,但和古文字相比,这种功用又是微乎其微的。  相似文献   

15.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程中的具体状态,其中的半繁半简过渡字体尤为值得注意,这些字体多不见于字书,仅见于这些碑铭抄本,如“贤”“闢”“(门俞)”“与”等。通过研究敦煌碑铭中的简化字,可以探知当时的实际用字情况,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汉字对文字作为视觉符号性质的积极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论述汉字对语言意义的积极表达作用。认为汉字的简化和繁化只是表象的形式,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反映文字的书写符号和视觉符号的性质,简化是为了书写的简便快捷,繁化则是为了积极地表现词义。文章通过大量的字例证明在古文字时期和隶书、楷书以及到现代的简化字中,都存在大量的记号,认为记号是和字的意义与读音没有直接关联的构字部件,但可以间接表现字的意义,本文把这种记号分为别形记号和指示记号,并认为汉字有效反映了文字作为视觉符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两次汉字简化改革使以象物象形为源头的汉字抽象程度再度提升,符号化性质更加突出。汉字符号不仅在创建初期显现任意性与约定性之间的特定关系,而任意性与约定性制约简化规则、简化符形,凸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在寻求符号与客观世界的相似性上,汉字简化对已经完善的相似性做出割裂式改革,突破原有相似性陈规,寻求新旧符号的相似性,在旧有认知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认知体系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呈现本土化的倾向,中文网络语言相对其他地区的网络语言具有相当独特内容和风格。文章着重从汉字的形体特征出发,考察中文网络语言中所存在的大量的汉字形貌修辞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汉字形貌修辞的独特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两岸汉字的使用,客观上已形成了一文两体,简繁二元并存的格局。筒繁体都是汉字,都承载并胜任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只是不同社区使用选择不同而已。繁简体没有优劣、正与不正之分,“以己为是,以人为非”都是狭隘的旧思维。变“二元并存”为“一元统一”,最终实现两岸社会“书同文”的目标非短时间内能实现,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简繁由之”,是不错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研制《规范汉字表》不可避免地面临对《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的继承问题,焦点问题是要不要废弃"一对多"简化字和类推简化字。从文言与白话、语素和词、句法组合的"互补分布"看问题,"一对多"繁简字大多数没有必要回复原状;从识字教学看问题,类推不合规律简化字和符号代替简化字也没有必要回复原状;改进汉字库以解决繁简正确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