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国文化艺术各有千秋。秦能最终图得霸业,秦文化必然有其独到魅力。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与圆顶山秦贵族墓地为秦西陲陵区两大陵园,所出的秦西陲明器具有最典型的春秋早期秦文化艺术特征。从秦西陲陵区青铜器及金器的艺术特征出发,结合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分析概括早期秦国文化艺术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统一以前,秦人在关陇地区创造的灿烂文化成就,被认为是与齐鲁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先秦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云梦秦简的出土,为探索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特别是为研究秦人的鬼神观念,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考古资料。本文运用云梦秦简中《日书》的资料,拟将秦人鬼神观置于殷周时期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与殷、周人的鬼神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对秦文化的考古学研究表明,秦文化的社会基本组织,西周时期表现为以秦文化为主的以血缘关系维系的聚族而居、聚族而葬;春秋中晚期以后,出现了秦文化与不同文化传统和来源的人群居住在同一个聚落共同体的现象;到战国晚期,不同来源的人群共同居住在同一个聚落共同体中并埋入同一墓地,遂已成为一种由地缘关系维系的地缘组织。秦文化中处于统治集团的人群,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打破了原有的血缘关系的束缚,出现了凭借个人的行为或能力而进入的特殊人群,开启了从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血缘统治向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地缘统治转变的进程。到战国晚期以至于秦统一后,进入统治集团的大部分成员已经不是通过血缘关系,而是通过个人能力而获得这样的权力,从而使血缘统治向地缘统治的转变进程趋近完成。而维系社会基本组织成员间的关系由血缘到地缘的转化,以及进入统治集团的途径从世袭到选贤的变化,则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从封国向帝国转变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早期赢秦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的课题,应当在秦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上,人们认为早期秦人以游牧、狩猎为其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早期赢秦人的经济形态是农牧兼营.考之古籍文献,可知赢秦人在立国之前实际上是一支专门的从事商贸活动的部族.他们专以商贸为主的生活方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祖先伯益.明乎此,或许有助于对史学意义和考古学的秦文化多样性、开放性和功利性等鲜明的特质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5.
缘于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环境,秦人与楚人在民俗文化、政治文化、价值文化上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出了强烈的相互抵触性,它不仅构成了战国时期秦楚对抗的深层根源,也是秦统一天下后,楚人对秦政感觉不适,在反秦斗争中充当了主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史学史上,秦史学(包括秦代以及统一之前的秦国史学)总体而言不够发达,这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秦人在历史观方面则具有"时变世异"、"今胜于古"乃至"厚今薄古"等思想。秦史学基本状况及特点的形成与法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主导性作用有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这一事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秦伦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伦理:周人主要是信念伦理,它的基本内容是天命信仰、德性精神、礼乐象征体系;秦人主要是责任伦理,它的基本内容是“公利”原则、理性精神、法术势管理体系。从周到秦的诸子百家也区分为两大对立的伦理谱系。中国封建社会从盛(汉唐)到衰(明清)的社会伦理生活,一直受着这种对立统一的伦理体系的支配。借鉴周人的信念伦理、秦人的责任伦理,重建现代道德价值体系,这是哲学伦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拉乙亥原为青海省贵南县所辖的一个乡,位于龙羊峡上游的黄河谷地,此地发现了中石器时代遗址群、马家窑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及卡约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罕见的具有文化连续性特质的远古人类聚居区。结合考古学和人类学关于"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把这些遗址群及其考古文化统一命名为拉乙亥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揭橥事功话语在秦史中的特殊意义。文章认为 ,秦人事功精神建基于功利主义取向之上 ,凝聚了三晋法家思想精华 ,集中体现在秦历代有为君主对于创霸业帝之事功目标的恒定取向和韧性追求 ,又泛化为秦社会各阶层不同层次的事功意识。它既包容了震烁古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韬略 ,也表现出酷烈的非道德主义倾向。事功精神高度聚合了秦全社会的理想意志 ,构成秦人执着的民族情商 ,成为支撑其崛起壮大并最终担当一统华夏伟业的文化内驱力。伴随事功精神的异化和失落 ,秦帝国蹈入二世而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正温泉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河上游河谷地带。呼斯塔遗址位于温泉县城东北约40公里的阿拉套山脚下(见图一),呼斯塔是蒙古语音译,意为"有桦树的地方",遗址由北至南分别为黑山头军事瞭望与防御遗存、阿拉套山前冲积扇遗址中心区、小呼斯塔山顶军事瞭望与防御遗存、哈如鲁山顶墓地与居址(见彩版七,图1)。遗址范围约12平方公里,是目前已知西天山北麓青铜时代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考古学文化遗址。黑山头是一座120米高  相似文献   

11.
陕西人爱秦     
陕西省,故秦地也。报纸有人著文,题为《陕西人的秦始皇情结》,中引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秦兵器、秦钱币、秦瓦当、秦驰道、秦宫遗址、秦大墓诸款,谈到陕省古迹,无一非秦。我更益以秦石鼓、秦泰山石刻、秦虎符、秦诏版,而山海关又秦筑长城之起点也。懿欤休哉!  相似文献   

12.
畤祭源于生活于今甘肃东部的秦人的祖先祭祀神灵的礼俗。秦襄公时,畤祭逐渐摆脱了原始民间的农业祭祀性质,而发展为一种国家宗教行为。至秦朝建立,已经有六畤,祭祀白、青、黄、炎(赤)四帝。汉初的雍五帝畤是在秦的四色帝畤基础上增加黑畤而成。从此,白、青、黄、炎(赤)、黑五色帝成了国家祭祀中最尊之神灵。文章认为,产生于甘肃东部地区的畤祭是中国早期礼制文化的重要内容,经过秦、西汉时期的演变和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畤祭文化的演变过程是西秦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融合的具体反映,也是秦灭诸侯、代周王而作"天下共主"意念形成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新砦文化遗存的时间跨度远远超出文献所记禹、启的年代范围,且略早于羿浞代夏的年代。简单地将新砦文化遗存与古代文献所记启居黄台、羿浞代夏等对号入座,未免过于武断。新砦遗址似为夏代早期的一座具有城垣和外壕、城壕、内壕三重防御设施的"台城"式环壕聚落,目前尚未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为夏代早期的都邑所在。新砦遗址的政治、军事功能并不显著,新砦古城的防御洪水的意义远远高于军事防御功能。新砦文化遗存所反映王湾三期文化向二里头文化的文化变迁过程中,伴随着军事征服等外力作用下的文化涵化的性质并不明显,和平环境下氏族部落间不同文化相互吸收与借用的性质颇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从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看军功爵制对秦人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平均 《人文杂志》2006,(3):110-115
本文讨论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与军功爵制对秦人社会生活的影响。秦人偏居西陲,缺乏宗法伦理观念,濡染戎狄民族强悍、尚勇、好利的性格特征,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将法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与功利主义的文化精髓升华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奖励机制。军功爵既是一种社会荣誉,又能够获得赐田宅、赐邑、役庶子与减免刑罚等封建特权。国家以军功爵为杠杆,通过对爵位的予夺,构建以爵禄为里,军功为表的等级秩序,促进了秦人社会政治生活和军事制度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李宝通在《兰州学刊》一九八九年第四期发表如题文章,对周秦两汉西北开发与经营,进行了宏观研究,认为周秦两汉对西北开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决策:1“乃疆乃理,乃宣乃亩”——周创建基地、发展生产的经济决策;2“非子息马”,“襄公救周”——秦拥戴周室,谋求发展的政治决策;3  相似文献   

16.
张硕 《江汉论坛》2002,(8):53-57
本文以科学考古发掘材料为主线,结合历史学、文字学、民族学和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成果,重新探讨了巴文化的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至少在殷周之际,巴人就已经在汉水流域的汉中盆地聚居生息。而从渭河上游和汉江上游到嘉陵江上游的西汉水和白龙江,也正是巴人的摇篮。这个结论,恰好与传说、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7.
汉街城考     
考察和研究汉街城 ,对进一步研究古代战争 ,特别是街亭之战等重大战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地域位置、构筑规模、筑城年代、历史背景、遗迹遗物 ,历史作用等方面对汉街城进行了考证 ,认为地处关陇要道的汉街城是战国时期的军事要城 ,是研究秦文化、三国文化和古代军事的组成部分 ,具有较高的管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洛阳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夏代青铜器是对初期青铜器的继承和发展。其数量和种类虽不是很多,纹饰也较简单,但在青铜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发掘的墓葬结构不同,出土青铜器在墓中的位置与组合也有差异。已出土的青铜酒器、容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各具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人发祥地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人的发祥地问题,长期存在两说.一说秦人原系西方戌族,后来又逐渐向东方发展;一说秦人最早生活在东方,后来才开始向西方迁移.究竟孰是孰非?实有必要加以明辨.秦人原本为戌其来自西方,此说提出较早、论证较详且影响较大者当推蒙文通先生.蒙先生著有《秦为戌族考》和《秦之社会》两文,后皆收入《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一书.蒙先生这些著作,反复论证和申述了秦人原为西方戎族的观点.这种观点固然有其独到之处,但究其实却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秦穆公"晋之妖梦"、"赐寿"以及"梦之帝所"三则神话为秦人所造,回顾了秦穆公东进与晋争地的史事,反应了秦人谋晋政治心态的变化。《左传》晋景公病亡故事也为秦人所造,借用了秦穆公神话的叙事元素,其讥贬晋君的倾向同样基于秦人谋晋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