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临床观察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行丁苯肽治疗,并以66例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5.7%,两组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采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20例,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3/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3/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全面收集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合计1944例患者。经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20,95%CI 2.32~4.42),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OR=-3.86,95%CI-5.16~-2.56),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OR=12.61,95%CI 8.58~16.64),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高(OR=4.67,95%CI-7.89~-1.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1,95%CI 0.74~2.3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用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展开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76.67%的总有效率相比显著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加用丁苯酞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更显著地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4例)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14天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7.27%,观察组高达93.1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CVR,BHI显著上升,hs-CRP,IL-8水平显著降低,各项指标均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有效降低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50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5例不良反应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丁苯酞又名dl-丁基苯酞,是一类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可通过解除微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TXA2的合成等多个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  相似文献   

8.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服用丁苯酞软胶囊,同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按《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ethel指数(BI)进行病情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7.02±4.17分及3.52±2.68分,对照组分别为6.45±3.29分及5.92±4.06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BI评分分别为61.24±25.68分及78.73±21.68分,对照组分别为60.45±32.92分及63.5±30.92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加用尼莫地平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脑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7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片5mg,1次/日,连续治疗12周,治疗组在多奈哌齐片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0. 2,2次/日,连续治疗12周。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的认知功能水平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在治疗之后MMSE和MoCA评分均有升高,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不良反应均很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多奈哌齐片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中对于改善患者的智能水平、认知能力,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并对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通过对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的观察和疗效对比,并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所有病例均符合(脑卒中)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共10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评测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治疗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MA、NIHSS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FMA、NIHS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PT、APTT、TT及FIB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S100β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在1502丁苯胶乳中就地生成碳酸钙进行了研究。在改变表现活性剂品种及其用量、CaX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下,考察了就地生成碳酸钙对丁苯胶的改性效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橡胶中生成了方解石型的碳酸钙,晶粒尺寸为11—13um,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在1502丁苯胶乳中就地生成了球形的超细碳酸钙,粒径约90—150um,超细碳酸钙之间无附聚,超细碳酸钙与橡胶粒子及其团聚物之间无化学吸附,分散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每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治疗前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安全性,之后在治疗2周、4周、8周时再次进行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间比较,评分显著呈阶梯式逐渐减低;两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时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之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组(P0.05)。两组患者GDS评分比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间比较,评分显著呈阶梯式逐渐减低;两组间比较,治疗2周之后直至治疗6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后8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治疗中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均有显著疗效,艾司西酞普兰见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舍曲林与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老年抑郁症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抑郁症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将所有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6.6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抑郁症方面,舍曲林与艾司西酞普兰有着相近的疗效,但是与舍曲林相比,艾司西酞普兰的起效更快,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性抑郁症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就诊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治疗情况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合并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帕罗西汀相比,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临床效果明显,且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服药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探头观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12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存在同侧相关性,软斑、混合斑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较硬斑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性状与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乌梦达 《百姓生活》2013,(11):53-53
现代研究证明,木瓜中含有大量的术瓜蛋白酶,又称木瓜酵素,对动植物蛋白、多酞、酯、酰胺等有较强的水解能力,因此可以解除食物中的油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CT和/或MRI确诊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血球压迹、抽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等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复发脑梗死并发症及临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8.58%,其中1个月内复发占复发总数7.17%,3年内复发占87.25%,3年后为12.75%,复发年龄以60岁以上居多,占64.94%.腔隙性梗死复发率最高(25.98%),脑栓塞次之(20.97%),脑血栓形成再次之(13.51%).有23.98%出现并发症,其中复发脑梗死发生率为49.00%,首发脑梗死为15.51%.脑梗死总死亡率为2.66%,首发死亡率为1.18%,复发死亡率9.16%.复发性脑梗死98.01%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全部有颈脉粥样硬化斑.脑梗死复发和性别、抽烟未见有显著相关,P>0.05;血球压迹降低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血球压迹增高组,P<0.01;脑梗死复发和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密切相关,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是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是最重要危险因素,有血糖升高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并发症增多和死亡率高.危险因素越多,并发症越多,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越高.强调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给予积极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味道:香水的香味,总的来讲,应不具有刺激性,不能引起反感。邻苯二甲酸酯其实就是香水中的软化剂。将其用在香水中可以使香水变黏,使其留香时间加长。邻苯二甲酸酯也称增塑剂,广泛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产品中。质地:香水中还可能含有另外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酞酸二乙酯。酞酸二乙酯一边可以溶于水一边又可以拉住有机成分,用在香水中可使水与其中的有机成分更好地融合,从而在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