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代曷懒水及与其相关的曷懒甸、公崄镇等问题,数十年前日本学者及更早一些的朝鲜李朝实学派学者都曾作过详略不同的考证辨析。但是,今人仍时有误指,故作此文进一步辨正。曷懒水之名始见于辽代。《辽史·兴宗纪》载,重熙十五年二月丙寅,“蒲卢毛朵界曷懒河户来附,诏抚之”,四月甲戌“蒲卢毛朵曷懒河百八十户来附”。金代则称这条河为曷懒水。《金史·世纪》、《金史·斜卯阿里传》都曾提到这条河。金在东北所设  相似文献   

2.
蒙元与高丽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以战争为主的前期,就蒙古来看,倾兵以加,却久战不下,在蒙古对外征服史上,成为唯一特例;就高丽而言,对蒙古军队的进攻,却“抗”而不“战”;军队间交战时有发生,高丽王却时时与蒙古通款求曲。随着大元帝国的建立,蒙元关系随着宗藩关系的确立进入了和平时期;高丽的宗庙社稷得以保存,其王自柄刑赏,财赋自理,元廷只以达鲁花赤驻其地行督察之职,由是,形成了蒙元与其征服对象间特有的“万国独一”之特殊性。而蒙元与高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公元六六八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时,它的疆域东北至成兴以南,西北达大同江以南。公元九一八年,高丽王朝建立时,辖境一时竟扩大到鸭绿江沿江地带和咸镜一带,但不久又把成南一带还给了女真人。当时的朝鲜北部地区,实则为女真人住地。在此历史过程中,不少女真人归化于高丽,有的被“召致于京”传授女真语。高丽的医师和银器匠也到女真人那里服事。到十五世纪,李王朝开拓六镇之后,朝鲜疆域才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以南为界。高丽王朝曾往北方移过不少民,但真正大量的移民,是从这时开始的。高丽王朝和李王朝,相继跟女真人互相出兵争夺地盘,发生过不少战争,但也有时共同对付契丹、蒙古人的侵略。女真人经常到朝鲜经商贸易,朝鲜人则在北方建立贸易所跟女真人交易。这样,两个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甚至“咸吉道女真子弟中解女真  相似文献   

4.
出河店之战是女真建国初期与辽朝进行的一次作战。金太祖阿骨打于出河店胜辽兵,肇基王绩于此,开创了女真伐辽灭辽的新局面。关于此次战役成因,有学者认为是“辽朝为了保护春捺钵之地、之人”而屯兵于出河店,导致战役发生。笔者根据史料记载分析认为,出河店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才是双方开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青海李氏家族始祖李之兰祖籍中国南宋,为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之子岳霆后裔。其先祖为躲避灾祸而投奔金朝,融入女真族,后迁居朝鲜半岛东北部青海地面(今朝鲜咸镜南道青海郡)。高丽末期,李之兰率领所部女真族人归附高丽王朝,后跟随李成桂南征北战,抗击倭寇,平定内乱,安抚女真,稳定边疆,为朝鲜王朝的建立和巩固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为朝鲜民族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而李之兰之后裔,历经朝鲜王朝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接受朝鲜民族的文化习俗,最终融入朝鲜民族,成为朝鲜民族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辽东自古就为形胜之地,所谓“负山抱海”形势险要。有辽一代一直都把辽东边界防御作为重点。自阿保机在辽东半岛修筑镇东海口长城及设置东平郡后,辽代在辽东的南部边界和东北部边界都布有重兵戍守并修筑了大量的边堡山城及其烽燧,有效地控扼了渤海、女真、高丽及五代诸政权,对捍卫辽朝东南边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朝末年统治集团日益腐败,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加深,致使国势渐衰。时渤海人高永昌起义及女真反辽建国是沈州之战的重要背景,后遂导致沈州之战。此战是辽金双方在辽西地区最为重要的会战且以辽军失败而告终。其失败主要是由统治者决策失误、军事实力过弱和环境恶劣等多原因促和而成。此战之后,辽方基本上失去对辽境东部的军事防御,处于极为不...  相似文献   

8.
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年)明廷任命建州卫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标志着它对东北女真各部的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于这件事关系到明清之际的王朝鼎革,因此,自明末以迄于今,历来受到史家的重视。然而,对于促成明廷政策转变的那林孛罗山寨之战,人们却未予应有的关注,以致此次战役的真相至今仍被互相抵触的历史记载所掩盖。本文准备从考察那林孛罗山寨之战入手,揭示明廷转而采取扶植努尔哈赤政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早在十七世紀中叶,英国殖民者的侵略魔爪已經开始伸入緬甸。到了十九世紀,英国对緬甸发动了三次殖民战爭,終于在1885年占領了緬甸的全部領土。1886年,英国强把緬甸归并于它的殖民地——印度,从此之后,英国帝国主义便通过它的印度殖民机构,对緬甸人民进行着极其残暴的殖民奴役和統治。緬甸人民为了爭取从英国殖民統治下解放出来,长期坚持着英勇頑强的反英斗爭,其中,1930—1932年緬甸人民的大起义,便是緬甸民族解放运动史上规模最巨大的反英武装起义之一。这次大起义充分地暴露了英国殖民制度的丑恶和腐朽,沉重地打击和动  相似文献   

10.
一、鹰路之战黑龙江是女真人的故乡,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的女真人就劳动、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我国历史上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是女真人的先世。五代时,黑水靺鞨改称女真,散居在南起长白山,北到黑龙江的广大地区。十世纪以后,契丹人在我国北方兴起,建立了辽朝,整个黑龙江地区都处在辽朝统治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对女真人的统治,辽朝将一部分女真人南迁到辽阳一带,称作熟女真;居留在北方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人,称作生女真。生女真分成许多部落,各部落社会很不平衡,其中在松花江中游到黑龙江下游地区分布有五个较大的部落,称作五国  相似文献   

11.
经过明治维新 ,有了强大海军的日本 ,为了切断中国与朝鲜之间传统的宗藩关系 ,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 ,挑起丰岛海战 ,使甲午战争爆发。在丰岛海战中 ,处于劣势的中国舰队 ,进行了英勇抵抗 ,打击了骄横的日本舰队。因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中国的旗舰济远号管带方伯谦 ,在作战失利后 ,又放弃了护航任务 ,一味退走 ,致使中方在海战中损失惨重 ,80 0多名船载陆军官兵葬身海底。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李鸿章却畏敌 ,放弃了制海权 ,导致中国在整个甲午战争中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出兵朝鲜。我军武器装备落后 ,急需苏联援助 ,但苏联政府在援华抗美问题上顾虑重重 ,经历了答应出动空军支援到临阵变卦再到积极援助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巩固自身政权的重要举措,是一场立国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树立了人民的信心。知来路,方能明未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赤峰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活动,可以有效激励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勇于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相似文献   

14.
指挥保障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核心。“网络中心战”使得战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战区域更为广阔 ;战场态势更加“透明” ;作战单元高效协同 ;作战方式更具灵活性 ;作战节奏明显加快 ;作战中心由传统平台转向网络。所有这些都对我军指挥保障体制提出新挑战。如何适应“网络中心战”的需要 ,保持信息优势 ,并进而转化为战斗力是指挥保障体制面临的重大考验 ,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指挥控制保障方面思考“网络中心战”对军队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介绍了张村驿战斗的经过,通过对张村驿战斗的且的、战斗中发生的事情、战斗胜利以后红十五军团行动的分析,佐证了徐海东所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对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敬仰和拥护;同时,张村驿战斗为直罗镇战役作了必要的准备。张村驿战斗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韩信"背水布阵",一举灭赵,断西楚项羽之右臂,是决定楚汉相争历史命运的关键战役之一,也是"战神"韩信卓越军事指挥天才的集中体现。但是以往有关韩信取胜原因的分析,却多流于肤浅与片面。依据古代兵法的基本原理,重新审视该战役韩信的作战指导艺术,韩信之所以奏捷,除了巧妙利用军心士气的因素之外,更是因为他战术运用的高明卓绝,包括正确变换攻守、灵活部署兵力、合理设置阵形、机变实施奇正,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背水破赵之役无疑是中国古典兵法精髓与战争活动实践密切结合、水乳交融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鄂西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被蒋介石称为斯大林格勒的石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决定会战胜败的关键。石牌战役的胜利在抗战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战略影响。文章系统的论证了石牌战役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影响,对石牌战役进行了中肯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8.
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本文认为,战役的整个过程,包括赤壁遭遇战、乌林追逐战和华容道逃窜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战场纵深三百余里.展开遭遇战的赤壁,即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虽已湮没,应为其正名.沿江追逐战至乌林结束,其对岸的今赤壁市赤壁山,虽非初战赤壁,但也是整个赤壁古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逃窜的华容道,横贯于今江汉平原的中部.黄州赤鼻山,与"赤壁之战"的赤壁当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101作战计划是日本侵略者在1940年制订的,企图使重庆政权屈服的战略大航空作战计划。在101作战中,日本飞机采取了全方位、无差别、连续的地毯式的轰炸战术,对重庆市区反复进行轰炸,给重庆市民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其残酷、野蛮、猛烈程度堪称历次战略轰炸之最。本文利用中日文资料,对“101作战”计划的提出、内容、实施、特点和给重庆人民造成的灾难进行了较为详实的介绍,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关捷  关伟 《东方论坛》2007,(4):104-109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军在辽东半岛上进行多次陆战,其中析木城之战是清军保卫海城,日军进攻海城的关键一仗.清军在经过激战后撤走,日军取胜.此战日军以指挥统一,互相配合,武器精良等原因取胜.而清军虽来自各部,互不统属,没能协同作战,是败走主因,却不能因此简单地说清军"毫无战斗力","军纪荡然",也不应该称丰升阿、聂桂林"闻风即溃,骚扰不堪".对清军作战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