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唯物史观和实践观为基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关系体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要求人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把握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实践观强调人的主体作用,人的发展有利于对自然的保护,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反过来又有助于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要求在遵循客观规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又要体现注重实践的原则,更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生态殖民主义的扩展导致了全球性人类生态危机和国际环境不正义;解决危机的出路在于:树立以生态道德、劳动幸福和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价值观,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正义制度,实行以公正与可持续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稳态经济"模式和以"非官僚化"为特征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变革方案缺少对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存在状况和发展阶段的具体分析,具有主观改良的成分和较强的乌托邦色彩,但也为环境正义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环境正义实践指明了方向。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通过社会关系调整和权力结构变革重建通向正义制度之路,以达致自然、人、社会之间辩证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理论,科学地认识和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解决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现实社会整体自我完善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伦理的探讨中,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从本体论的高度为环境伦理提供合理性依据,从而使环境正义理念注入人们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实践观对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解决好生态问题,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以普遍联系和系统整体观为方法论指导,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使人类的实践活动按自然生态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消除异化,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彻底结束人与自然的"对抗过程";而平衡人与物的尺度、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选择。惟有如此,才能使生态文明的持续、和谐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自人类进化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种关系,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全部围绕着这两种关系展开.马克思主义学说,大而概之,应当包括自然观和历史观两个部分,即人与自然关系学说和人与社会关系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座丰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异化理论,它是理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生态问题形式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自然的历史是一个不斯异化与超越异化的过程,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只有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异化的解决而解决.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超越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制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存在论前提,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锁钥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相互中介、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对人的报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人类探索走出发展困境的具体路径的思维平台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重建的理论范式,坚持社会劳动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地位,并把自然、文化和技术纳入其中;倡导整体人类中心观,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主张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和谐价值观,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主张生态原则优先的实践观,强调建立一个"可以承受的社会"。这对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如何走出发展困境问题进行了哲学思索和探讨,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提供了新视角。但同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没有彻底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导致了其在逻辑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原则所建立的现代城市造成了众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二元对立的状态,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边缘.在对现代城市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与环境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它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公正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引导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首先,环境伦理价值观、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和环境伦理信念等环境伦理价值理念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生态伦理文化、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模式和生态伦理法制等环境伦理实践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并造成了重大危害,解决突发环境事件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哲学重新认识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关系,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对解决突发环境事件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失衡、人对自然环境道德责任的缺失以及工业发展的片面性,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是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为此,解决突发环境事件问题,我们应当树立环境生态主义的自然观,加强对自然权利的环境道德责任建设,同时注重对企业员工个人的安全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提出构建"生命共同体"是我国当前生态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扬。当前,中国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恶化及生态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要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坚持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生命共同体"内涵丰富,有着深刻的意蕴,探索溯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与自然、人的劳动实践的思想,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自然辩证法》对我们当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丰富的社会生态思想,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结束了以往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相对立的状况,并为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态实践提供了必要的价值基础和正确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决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来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在肯定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是其生态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身特定的历史内涵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具体表述,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实践阐释,对生态问题产生根源的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是转变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和发挥,由此兴起的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原则是一致的,它创新并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一体共存、和谐共生,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间物质变换的尺度,而科学技术则对调控人与自然关系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最终解决生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人"或"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伦理对人与自然共生正义的研究容易陷入抽象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在劳动中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生态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正义的实践手段.基于生态劳动的人与自然共生正义图景,实现从"人"是主体到"人与自然"互为主体、从认识"人"向认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从抽象伦理规约向生态实践的全面转向.唯物史观叙事中人与自然的共生正义重构,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践道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必须用正确的理论加以指导,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以“什么是人、什么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自然有没有价值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为主要对象进行深人研究,这是回应各种环境研究中的思潮,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不和谐.然而,追求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这一追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关系"是理解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基础性平台。本文通过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对人类文明形态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主线的观点。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辩证法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