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祈寿情节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一大情节类型,是民间祈寿信仰、祈寿心理的反映。祈寿情节中首先展现了不同的祈寿方式,可分为三类:祭星祈寿、向鬼祈寿、向佛祈寿。通过这些祈寿情节可以看出民间祈寿心理的某些特点,即祈寿的功利性、人情化特点以及儒、释、道的交互影响。祈寿情节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六朝乱世中人们对生命的热情、对苦难现世的执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乌巴什·洪台吉》一书所产生的时间、没有佛教影响、直接取材于现实、采用散韵结合方式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认为它是一部未经民间口耳流传,而是由蒙古族文人直接独创的书面文学作品;又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方面分析,认为它是一篇蒙古族早期小说。  相似文献   

3.
《梁山伯与祝英台》乃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流传于各省汉族之中。也流传到少数民族之中,有四方面变异:(1)既有散文体,也有韵文体,韵文体有各族不同的民间诗律;(2)人物变异为当地人、本民族的人;(3)有民族文化的细节;(4)情节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浒》、《三国》、《西游》、《金瓶》为明代四大奇书,前三部书乃由民间流传话本经文人加工而成,这基本上有了定论。单是一部《金瓶梅》,究竟是由民间流传话本经文人加工而成还是纯文人创作?整理者或作者又是谁?几百年来,众说纷纭。笔者就这个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 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一本《增广昔时贤文》,最初叫《昔时贤文》。相传是明代初年写成,后经过许多人的不断修改,增补,故名《增广昔时贤文》(以下简称《增广》)。这个《增广》名之为书,实际既无标题分类与篇章序目,也缺乏文理联贯和逻辑结构。是将流传于民间的一些箴言,谚语、格言、寓言等汇集而成的小册子。书中既有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所谓“至理名言”,又有反映广大劳动人民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哲言,诤语。既有唯心主义的糟粕,又有唯物主义的精华。因此,它内容丰富庞杂,前后龃龉矛盾。由于它汇集的素材具有对仗,骈体和韵律的语言形式,因而它言简意赅,好懂易记,是一本通俗的富有哲理的思想修养方面的书,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宋江的“反诗”内容与宋江思想性格和有关情节明显不相吻合;它是民间流传的宋江故事不断蜕变的结果;中间应该存在与“反诗”相吻合的而今湮没了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江格尔》是一部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几百年来,在蒙古族人民,特别是卫拉特蒙古(今新疆蒙古族)人民中间,靠着“江格尔奇”(专唱《江格尔》的民间歌手)们的集体创作和口头演唱,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江格尔》之所以能够在蒙古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和深受喜爱,是因为它通过离奇动人的情节和优美动听的语言,生动  相似文献   

8.
梳理和分析梁祝传说的流传历史和现状,是研究文化传播规律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个产生于农耕文明中、流传达两千五百年以上、几至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悲剧传说,由于农耕文明条件的逐渐丧失而日见萎缩。近 50年来,相继上演了川剧《柳荫记》、越剧《梁祝》、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而在新改编的戏曲中,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创造了避婚求学、草桥结拜、十八相送、祭坟化蝶等情节模式。戏曲、电影给民间传说的生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使梁祝传说的情节固定化了,原来在农民中流传的多种多样的传说,自觉不自觉地向戏曲故事和电影故事靠拢,单一化、模式化了,原生态的传说的面貌逐渐变形;另一方面,使民间的梁祝传说失去了传播和传承的市场和渠道,在民众的记忆中逐渐淡化,甚至渐而萎缩。  相似文献   

9.
“女书”起源与流传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女书”的创造体现了人类的初始思维;本文从江永的民俗风情的考察入手,分析了“女书”的起源、流传与当地女性社会的关系,认为“女书”是传统社会里被限制了的女性社会的产物。文章在充分肯定“女书”的创造者、流传者的聪明灵巧的同时,又揭示了“女书”所透露出来的传统社会里女性社会遭受压抑的文化内涵及其与“女书”创造、流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阿尔泰语系赫哲、蒙古和柯尔克孜等民族中,民间流传着母题情节基本相同的月亮斑痕神话,其中的诅咒语言巫术以及月亮攫去小女孩或小媳妇的母题来源相当古老。上述诸民族月亮斑痕神话是在这些原始的语言信仰习俗和神话观念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演进的。  相似文献   

11.
《施案奇闻》是一部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侠义公案小说,内容贴近社会百姓生活,多用里巷市井小民之语,俗字很多。书中俗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汉语俗字的基本状况,试选3类11例校释以予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论著中,有不少史家将《太平经》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联系起来,论者着跟于经文有某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语句,以及张角也曾拥有《太平经》的记载,认为它是“我国历史上农民阶级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理论作品”。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兹就此略陈管见。一、黄巾起义的口号与《太平经》无关《后汉书》载东汉朝廷因宫崇所上的《太平经》妖妄不经,遂由皇家图书馆收藏起来,不许流传民间。但以后黄巾军领袖“张角颇有其书”,论者据此把黄巾起义口号与《太平  相似文献   

13.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文言小说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中涉及众多宗教主题,既有佛道二教,又有民间宗教信仰,体现了唐朝宗教盛行状况。牛僧孺从民俗宗教的角度进行阐释,虚构了众多情节曲折、想象奇特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玄怪录》“有意而为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而其流传的形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作为一种文化范本的孟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流传演变至今仍生生不息,体现了文化传承演变的本土化过程以及文化范本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定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并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对于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的比较以及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分,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某个特定的群体集体创作,在世代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该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能够以某种形式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的传统思想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各地流传的民间童话中,有许多拇指小人式的故事。这类童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生动,人物亲切可爱,符合儿童心理,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对这类民间童话做一初步探讨,对儿童文学创作将不无启发意义。五十多年前,赵景深先生在给民间童话分类的时候,曾把“大拇指”和“小红帽”归在一起,认为它们同属于“吞”的类型(见《童话学ABC》)。这是仅从部分作品的形式特征上划分的,似觉不妥。小红帽、大灰狼这类故事也是东西方各国都广为流传的,  相似文献   

17.
<正>评书,又称评话,以说为主,故又称之为说书。评书始于隋唐盛行于宋,明代传入四川,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评书。南充市南部县民间演讲艺术家曹荣,他结合川北实际选择演讲题材,情节生动,逐步形成了有川北特色的评书。  相似文献   

18.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于全国各省汉族之中,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安徽舒城四大文化遗址。也流传于壮、侗、布依、仫佬、毛南、水、傣、黎、京、仡佬、苗、瑶、畲、回、藏、白、土家等族。梁祝传说在少数民族的流行中存在的变异主要有:体裁与民间诗律之变异;人物之变异为当地人,本民族人;民族文化特色的细节方面的变异;情节方面的变异等等。这些变异均源于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之差异。  相似文献   

19.
小说《西游记》以取经作为全书的线索,将孙悟空神奇浪漫的传奇人生和唐僧师徒壮丽辉煌的取经事业作为故事情节,奇幻的情节通过不凡的线索串联起来,唐僧在书中成为使情节和线索相契合的关键。情节和线索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情节和线索是小说结构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同对小说的主题具有揭示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体现人物性格,二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线索贯穿于情节并推动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九云记》是在朝鲜小说《九云梦》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 ,但情节内容更加丰富 ,结构更加严密紧凑 ,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但由于借鉴原书过多 ,难免有抄袭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