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文艺思想与其作品内容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性表现在艺术与现实、艺术与生活及艺术与道德等诸多关系上。其形成原因虽然复杂,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他那充满矛盾的文艺思想,最终则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深入探究王尔德文艺思想与其作品内容的矛盾及其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王尔德文学创作的价值,更科学地构筑我们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2.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在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充分的体现,主要包括艺术与形式,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三个方面与其艺术观相对应的王尔德的人生观,在其入狱前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艺术与人生的冲突和融合也就是王尔德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和王尔德都曾强调艺术形式,追求愉悦作用,推崇艺术本身而反对表现道德。但他们对美的表现和本质认识不同。王尔德追求美而不真,属于美的偏执。闻一多则把真作为美的前提,崇奉美即是真和真即是美。王尔德颠倒艺术和生活的主从关系,闻一多却对其进行科学的辩证分析。王尔德的创作是唯美与颓废融合,闻一多却只唯美但不颓废。王尔德在个人表现方面极不严肃,闻一多却特别拘谨。我们将闻一多和王尔德进行比较,最重要者是要将辨别假丑恶和真善美作为评价坐标,以之增强我们核心价值观及其判断力乃至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存在着大量对死亡的描述。将童话中的死亡与王尔德的“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生活模仿艺术”以及“艺术应当远离生活”三个主要唯美主义艺术观点相结合,可以看出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是其唯美主义思想在创作中的实践。美而不真实的死亡反映了艺术的独立性;理想的死亡突出了艺术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指导性;而艺术乌托邦反映的则是王尔德试图在艺术作品中建立一个脱离现实的艺术世界,在那里艺术家的自我得到强化和重建。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维多利亚晚期英国文坛冉冉升起的唯美主义怪才,终其一生在生活和文学创作上实践着他的唯美主义理想.在诗歌、戏剧、小说、童话、文学批评诸领域,王尔德均有涉猎,颇有建树.然而,无论是王尔德的生活还是他的文艺思想,抑或是他的艺术创作实践,矛盾性、复杂性显而易见,一般意义上的唯美主义已不能概括王尔德其人其作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唯美主义的小说。作品着意表现王尔德的艺术战胜生活,艺术和美是永恒无上的等唯美主义主题,但仍无法摆脱艺术反映自然与生活的自然法则的矛盾与困扰。王尔德提出了生活与自然都反映艺术的观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也显示出他对艺术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捍卫。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两次高潮。但在引起国人重视的第一次高潮期,受时代和“为人生而艺术”的主流文艺思潮等因素的钳制,王尔德在中国出现了译介为主、研究不足的现象。而新时期以降的中国王尔德研究第二次高潮,无论是翻译和评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宏观研究使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的思想、文艺观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得到全面的、准确的把握;文化批评和比较文学方法的运用又拉近了王尔德研究的中西差距并展现了当代研究的异彩。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的童话在意象的运用和喻体的选取上与众不同。以王尔德的九篇童话为案例,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分析王尔德童话中所使用的比喻修辞和喻体的选择,探讨王尔德童话中比喻修辞的作用和特点,最终发现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其童话创作并未全然契合他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9.
论王尔德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的怪才之一。他是英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派文学过渡时期的转折性人物。虽然,他算不上是地地道道的现代派作家,但是作为“唯美主义”艺术的代表,他的思想和创作已初露现代意识的端倪。本文旨在剖析其美学思想及创作中的现代意识,以期从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评价王尔德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笔者认为,王尔德的反传统精神唤起了20世纪的反传统意识。他强调艺术的新、奇、美,在形式上打破陈规旧俗,另辟蹊径,这为现代派文学开辟了道路。在创作中王尔德精辟剖析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把艺术表现范围从外部物质世界扩展到内部精神世界,这为现代派文学打开了另一种视野。由于王尔德独具慧眼,看到了那个时代艺术家所未曾意识到的艺术前景,因此,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最具现代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独幕诗剧《莎乐美》通常被认为是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唯美理论的完美体现.然而,通过解析此剧可见王尔德所坚持的艺术观逐渐从唯美主义转向对现实主义的思考,唯美主义的面纱下实则深深地隐含着王尔德对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的无情揭露与批判.在剧中王尔德把虚幻世界中的唯美和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恰到好处地结合在戏剧表演中,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及诗剧的意象入手,反映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文艺观;同时更好地影射了英国与爱尔兰之间自我与他者的主奴关系、王尔德“去殖民化”心理及维多利亚女王强权政治等一系列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社会批评性.  相似文献   

11.
王尔德是英国19世纪末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童话历来被认为是他唯美主义理论最理想的载体。《夜莺与玫瑰》在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上表现了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以及唯美主义情怀,并具体体现于形式美和精神美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的喜剧不以情节取胜,而以语言见长。在喜剧人物对话中,王尔德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添人物对话的情趣,突出喜剧人物的幽默、机智,从而引发观众会心的笑意。妙用多种修辞手法既是王尔德喜剧语言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也是王尔德喜剧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不过,多种修辞手法在喜剧中的广泛运用,要求观众具有相应的欣赏能力和水平,这使王尔德的喜剧失去了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全民娱乐性。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唯美主义是“为艺术而艺术”思潮的主流。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美是至高无上的,具有绝对的价值,艺术本身就是目的。因此,在王尔德看来,艺术是一种“撒慌”的技巧。是生活摹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摹仿生活。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亲和力?————王尔德读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汉学家瞿理思1889年发表了他翻译的《庄子》,而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很快在1890年就发表了长篇书评,把庄子的道家思想阐释为反对一切政府管理、争取个人自由的哲学。这正是王尔德自己所理解的费边社会主义,即认为艺术应该是超越政治和伦理的唯美主义思想;这是一种近于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主张一切任其自然。王尔德这一思想与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有一种不期而至的契合。虽然王尔德不懂中文,对道家思想也没有研究,但凭着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敏感,他对庄子的评论不无深刻之处。由于现代王尔德研究往往不关注这篇书评,而王尔德选本也通常不收录这篇书评,因此,在审视西方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的关系时探讨王尔德对《庄子》译本的评论,自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国唯美主义后期,王尔德承接佩特,把"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移植到生活的领域中来。从强调艺术的自律——"为艺术而艺术"——转到强调人生的自律:一种以审美为主导原则的人生观。这种审美救赎思想在王尔德那里主要表现在:人生的形式化、审美的伦理观、"沉思自省"的人生艺术化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在其文论集《意图》中,将批评视为一种纯主观的、以所批评的艺术作品为起点的、甚至要求摆脱"寄主"艺术或文学作品本身影响的新的创作,即创作型批评。其理论渊源来自阿诺德的文化批评和以佩特为代表的唯美主义的艺术自主(自足)性主张。在后现代语境中探索王尔德的创作型批评,重拾文学批评正在失去的美感与魅力,比仅仅证实它的预见性与当代相关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的曾志忞,本该十分注重音乐自身的审美功能及其审美本质,但他却格外强调音乐教育的社会功用,而将作为音乐艺术审美性质中要素之一的娱乐性视为“治身之末”,甚至有时还流露出些微否定倾向,在音乐审美属性与社会功用关系问题上,明显表现出了一种矛盾性。其音乐教育思想的这一矛盾性,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唯美主义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虚浮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驳,它与哲学、美学上的艺术非功利、艺术自主论有着联系,但它对艺术的超现实性的强调无疑应该归功于王尔德.而在他的实践中,在对"美"的享乐中,王尔德的艺术理想却最终还是堕落于消费主义的滚滚红尘中.正如詹姆斯所说,唯美主义者表面上的艺术追求以及华丽的风格最终成为一种世俗和高度抽象的符号代表,是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或"语词的商品".在宣扬唯美中遭遇消费的艺术家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其尴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消解先验理论、消解作者的中心地位及文本意义的恒定性,一句话即消解先验领域,是佩特与王尔德唯美主义批评中的一个主要诗学话题。以西方诗学的发展进程作为参照,分析考察了佩特与王尔德在批评当中消解先验领域的逻辑基础与逻辑线路,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论证了佩特与王尔德在处理超验领域的消解这一现代性诗学问题上,在整个西方现代诗学的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消解先验理论、消解作者的中心地位及文本意义的恒定性,一句话即消解先验领域,是佩特与王尔德唯美主义批评中的一个主要诗学话题.以西方诗学的发展进程作为参照,分析考察了佩特与王尔德在批评当中消解先验领域的逻辑基础与逻辑线路,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论证了佩特与王尔德在处理超验领域的消解这一现代性诗学问题上,在整个西方现代诗学的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