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应当是富裕的,抑或是贫穷的?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遇到的新课题。空想社会主义者坚持的是小农的、平均的、谐和的社会理想,实际上是“穷社会主义”。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一方面坚持传统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公正和财富分配上的平等思想,另一方面刚强调人类最终走向富裕的目标。但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把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确定为变革生产关系,追求分配的均等上,把马克思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推向极端,而却忽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必须递进发展和人类必须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发展目标,从而就出现了“穷社会主义”和“富资本主义”的谬见。在我国,三中全会“穷社会主义”一度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并把它提到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上去。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会主义改革家的勇气,冲破各种思想障碍,拨乱反正,系统批判“穷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关于建设富国富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指出了致富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天府新论》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再认识”理论座谈会。在蓉的二十多位科社、历史、哲学、经济等学科的专家、教授、学者及宣传理论部门的同志参加了座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川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锋参加了会议并发了言。 与会同志分析了现在提出“两个再认识” 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必须重新审视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 1.现实社会主义与理论社会主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宏观税负较重我国宏观税负是轻是重,按照现在公认的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办法,要同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相接近的国家相比较。根据1983年世界银行编制的资料:收入水平低的国家有35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13.2%,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37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5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19.8%,中上等收入水平的国家22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 00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 南斯拉夫是不结盟的社会主义国家,按世界银行统计,属于中等收入国家,198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300美元。战后苏南关系曾有过较大分歧时期,但是现在南斯拉夫和经互会的经贸关系发展比较顺利。自从1964年9月17日南斯拉夫和经互会签订贸易协定以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4年了。  相似文献   

5.
1979年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后来进一步明确:“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党中央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设想,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即从198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1990—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可望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党中央关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已深入人心,成…  相似文献   

6.
左右为难     
有一句俗话,叫做“左右为难”。说的是一件事情不好办,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于是踌躇不前,犹豫不决,为难起来了。“四人帮”倒台前后就很有这种情形。他们的理论家说:“左是社会主义的,右是资本主义的”,“在社会主义阶段根本不存在反左的问题,只有右的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们以左派自居,并且“唯我独左”。其余人等都是老右,都在当反之列,都要彻底打倒,扫荡干净。这种谬论,早已经破产了,不在话下。问题在后来批判林彪、“四人  相似文献   

7.
“趋同论”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而又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混合在一起的第三种制度。显然,“趋同论”的实质就是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其要害就是“同化”社会主义。本文联系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拟对“趋同论”作些评析。 应该承认,现实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确实存在着某些共同或近似的现象。在当今改革的时代潮流中,不同社会制  相似文献   

8.
论过渡时期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似乎在理论上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比如,对我国过渡时期的起讫,就认识很不一致。林彪、“四人帮”推行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鼓吹“穷过渡”,就是以否定过渡时期为其理论基础的。因此,继续弄清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要不要有一个过渡时期,以及过渡时期的性质和特点是哪些,显然对于了解我国当今社会的性质,以及如何从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一些调整,表现为分配领域的福利制度的加强,特别是“福利国家”的出现,引起了世人关注。国外有些学者对“福利国家”评价颇高,甚至将它视作对资本主义的一种和平超越,称之为“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主义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它真的是走出了一条与我们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吗?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分析。一、从历史起源来看,“福利国家”的产生是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转变①恩格斯指出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 ,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 ,就是说 ,要求人们去研究它”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里所说的“现实的基础” ,是指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表现。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 ,首先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冲突和阶级斗争进行深入考察 ,这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关键 ,也就是说 ,要实现这个转变 ,首先要实现哲学的变革 ,马恩创立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11.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理论贡献。这一理论的深远意义人们至今还未能认识,本文在此谈一谈个人的看法。自从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之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与理论家,就着手寻找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创造出比西方发达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经济模式,但是迟迟没有找到;几十年来,他们也在努力争取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但由于受了凡事都要先问一下“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的束缚,不知道“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2.
略论新工时制与国内旅游的发展阎友兵一、新工时制的实行必将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国际旅游学专家根据多年来的统计材料指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美元时,居民就会产生国内旅游的需求,开始进行短途旅游。1989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达38...  相似文献   

13.
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对这一问题,我们只有按照“马克思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就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局势的起伏,“民主社会主义”被说成了一种神话,以至于在一些原来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也转而挂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牌号。这就提出了一个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如何从历史与现实提供的经验来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划清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本文所论,就是还这一神话于现实。  相似文献   

15.
一、老龄化社会现实引出的孝道观念重提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正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逼近老龄化社会.在未来的23年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现在的7.5%增长到14%.而我国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还不足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GNP(一万美元以上)的10%.  相似文献   

16.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大肆歪曲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上制造了大量的混乱。叛徒、特务张春桥竭力宣扬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靠“穷精神过渡”到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本文以下简称“穷过渡”)。他说:“我赞成对过渡采取积极态度,不只是富社、  相似文献   

17.
田曦 《理论界》2022,(8):15-21
“六册结构计划”是马克思为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构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不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理论构架,也指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因而为后继者研究和批判资本主义搭建了理论框架。马克思没有完成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全部研究,后来的经济危机理论沿着马克思所阐述的经济危机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展开,即按照“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逻辑展开。以“六册结构计划”为基础考察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展开逻辑,有利于我们在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中把握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厘清发展与偏离。  相似文献   

18.
贫富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据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由社会财富分配结果所产生的贫富差距,既可成为刺激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也可成为迟滞社会发展的“制动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无论是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还是促进国内人民的共同富裕,如何科学地看待贫富差距便成了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问题。(一)摈弃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贫富差距问题。 传统的“贫富差距”观认为,贫富差距就是人们(国家或地区)现阶段在物质收入和财富占有上的多寡差距,强调的纯粹是有形物上的差距。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的观点。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学家习惯于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一个国家达到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划定发达与不发达、富与贫的尺度。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波朱尼耶曾根据1975年各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列出了一系列数字:最贫穷的非洲和亚洲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仅有200美元,巴西、墨西哥这类新的工业化国家为1500美元左右,中东石油国家人均收入为2000美元,而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这三个国家达到10000美元以上。(参见[英]安德鲁·韦伯斯著《发展社会学》,华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以传统的贫富观看,后者可谓相当富有的国家了。然而,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伊始 ,回顾 2 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辩证关系 ,对于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84 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列宁也曾经在 2 …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使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变为现实,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及“历史跳跃”理论的正确性。“跨越”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跨越”又使我们面临着一些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跨越,我们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在经过40多年的艰辛探索之后,我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些不可回避的现实说明,跨越资本主义的“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